第十一章:起源(上)
楚河正在电脑上cao作着什么,抬头瞥了屏幕一眼,“那就是你感兴趣的东西。” 楚罂一愣,“残鬼?” “没错,”楚河点点头。 楚罂的手指沿着红色的地方走了一圈,先是西北,然后是东南沿海,最后是云南南部,但他看不出这样的区域分布有什么规律,地图勾动他回忆所学的地理知识,那些等高线等降水量线等温线在脑子里乱七八糟地缠绕,却没有一条可以和这些区域的分割搭上关系。 “为什么是这么分布的?”他只好发问。 “再想一想吧,”楚河说,“你虽然学的不多,但也可以找到一点的。” 可是楚罂的脑袋已经乱了,他拍拍屏幕上地图沿海的地方,说:“我只知道这里容易出国。” “对了,”楚河居然拍手称赞,“我不爱学习的儿子居然可以一言中的,值得夸奖。” 楚罂不知道自己哪里说对了,也不清楚老爹是真的称赞还是捅刀,只好保持沉默。 “怎么了,继续说啊。”楚河鼓励他。 “说屁!”楚罂恼怒地低声驳斥,但还是抬起了头,云南离得太远,他实在不了解,只知道那地方很热,还有大象和泼水节,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些方面。于是他看向西北地区,这地方有时也很热。 西北的红**域是三条约两厘米宽的线,当然了,这两厘米在地图上代表的是上百公里,而那长度更不用说,贯穿了从甘肃省到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从古至今,西北的名堂就多的很,无论历史和地理,而这两样东西又常常联系在一起。可楚罂满脑子想的都是残鬼,他实在无法把这种奇怪的物种同历史和地理扯到一块,生物也许更近一些,但离楚罂更远。 他有点明白了,老爹之所以大费周章让他把凌伽带到这里,目的并非只是凌伽,也许还包含了他,老爹想给从不爱学习的儿子上一堂层次比较深的课。而楚罂也理解,如果老爹直接提这个要求,从地理的方面讲解残鬼,自己是绝不会有兴趣的。 “你想到了什么?”楚河笑眯眯地问,把楚罂的胡思乱想打断。 “你有没有生物学的文凭?”楚罂苦笑。 楚河摇头说:“从生物学的角度讲解残鬼是没有办法的,正如人无法理解神的世界。” “啥?”这句话楚罂听来觉得驴唇不对马嘴。 楚河看着地图上的西北区域说:“正如你刚才所说的,这些地区是联系国外的通道,这是陆上丝绸之路,“他指指西北的三条红线,又指指东南沿海,”这是海上丝绸之路,古时常常有商队,遣外使,传道者或者军队从此通过,所以会有残鬼在此分布,至于云南,大概是移民的原因。” “你的意思是,残鬼来自国外?”楚罂有点听懂了。 “没错,”楚河点点头,“的确是来自国外,而且,有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方。” “哪里?” “希腊。” “嗯?”楚罂愣了,这个国家的名字听起来远不如英国瑞士德国来得响亮,它既没有典雅大气的国风,几次著名的战争也都存在于传说中,也不以富裕出名,如果楚河说残鬼来自后面三个国家里任何一个的话,他的疑惑会少一点。 “为什么,这么一小破地方?” “孤陋寡闻。”楚河冷哼一声瞥他一眼,轻而易举地看透了他的想法,“你知道欧洲文明起源于哪里么?” “爱琴海?”楚罂的脑袋里蹦出一个词,想也不想就吐了出来。 “太模糊了。”楚河对他的答案很不满意,“明确一点说,是古希腊!古希腊孕育了以海洋为中心的工商业文明,这是世界一大文明的起源,后来的希腊半岛还是整个欧洲文明的中心,不仅如此,这个古老的国度还诞生了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泰勒士,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利士多德,这些伟大闪耀的名字都诞生在希腊你懂吗?泰勒士开创了哲学,他的后辈则构建了西方哲学思想,这就是文化的起源啊,同希腊相比,你看的起的大不列颠德意志,那都是儿孙辈的。” 虽然不是自己的国家,楚河说着说着却就有些自豪了。他的学生只有楚罂一个人,而且这个学生对他的讲解不甚感冒,但楚河就像面对千百个对知识狂热渴求的学子一样慷慨豪迈。 前一段话楚罂听得有点晕,最后一句他就有些冒冷汗了,他怀疑老爹的文凭是不是走后门拿到的,怎么说不了几句就喊粗话。 迫于无奈,他举手连做几个暂停的手势打断楚冯河的演讲,说:“老爹,你跑题了吧,今天我们的话题和哲学没关系的。”楚河微愣,意识到自己确实有那么一点跑题,他遏制住自己大谈历史文化的欲望,并设法挽回一点面子。 “一切都是相通的,文化存在于任何领域,而且,今天我们会说到神话。” “神话?”楚罂更加汗了,感觉自己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看好了小子。”楚河按几下鼠标,屏幕画面转换,地图换成了一幅油画,不得不说,写实主义绘画很厉害,楚罂看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脸上不由得露出赞叹的表情。 画面里充满赤身裸体的人类,姿态各不相同,然而表情却高度一致,是绝望和愤怒,楚罂只能找到这两个比较贴切的形容词。他们在对着天空怒吼,天空乌云密布,这似乎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或者是一场灾难,那些人类的敌人是来自乌云间的雷霆,神圣霸道,充满灭世的感觉。在雷霆面前,再高大强壮的人类也渺小得如同蚂蚁,被轻易地击成碎片,所有反抗无效,至于求饶……楚罂找不到一个求饶的人,所有的人都是愤怒的。 “末日……”半晌,他轻轻地说。 “没错,”楚河赞成他的见解,“的确是末日,传说中青铜人类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