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拯救大明:从大明最后十七年开始在线阅读 - 16、开启春耕

16、开启春耕

    16、开启春耕

    在这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朱善凡一边招募士兵,一边组织生产。

    在团山堡附近的田野上,又多出了不少的坟茔。许多百姓家里死了不少人,但是在处理完家里的丧事之后,还得忍着悲伤趁着春耕好时节下地耕种。

    辽东边塞之地,因为战火纷飞,百姓本就贫苦不堪。虽然团山堡这一次遭了大难,家家户户都死了不少人,可为了明年的口粮,不赶紧下田耕种,明年就得全家饿肚子,死得人会更多。

    墩堡的军户,累世从军,朝廷赐予的官田,是这些卫所士兵的衣食来源。可边塞之地,虽然土地肥沃,但是由于苦寒,加上时常要准备打仗,还要被加派各种差役,许多军户家中因为缺少壮丁,很多时候都无法好好耕作打理田地。加上朝廷补充的饷银,时常缺漏或者欠发,这就导致军户们的生活极其困苦。

    而依附墩堡的民户,或是自己开垦荒田,或是租种军户的官田。他们虽然原本应该有更多时间精心打理田地,可因为鞑子时常入寇,加之附近贼匪流窜,这就导致许多田地逐渐荒芜,百姓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了。

    整个团山堡,在这几年时间里,已然是人丁凋零,田地更是荒芜大片,百姓越来越穷困,日子也越来越难过起来。半年多之前,就在朱善凡穿越到来的前一个月,因为熬不过寒冬,团山堡里足足有十户人家,因为饥寒交迫被活活冻死或者饿死。

    其实,辽东虽然战乱,但是至少土地肥沃,只要肯耕作就会有收成。再不行,周围的林子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能找到食物。所以辽东百姓最大的敌人,就是不时入寇的鞑子,鞑子一旦侵入,这地都没法耕作了,百姓都无法正常过日子了。

    但是有些省份就不同了,流民起义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比如陕西、甘肃一带,由于战乱导致田地荒芜,田地荒芜就会缺少收成,收成一少百姓就会贫苦。百姓贫苦活不下去,于是铤而走险干脆起来造反,又造成了更严重的战乱,如此反复,日子更没法过了。

    朱善凡打定主意,一定要依靠他系统当中那些超前的知识,尽快着手解决粮食问题。小小的团山堡,绝对不能再发生饿死人的事情了。

    在南坡的田地里,十多名百姓正在辛勤耕作,不过这些百姓此刻是心情沉重,而且还时不时会从地里挖出断肢残臂,甚至是一颗颗的人头。耕作的百姓却并没有害怕,反而是忍着悲痛,抹干眼泪,把这些断肢残臂还有人头等等收殓起来,统一埋葬在不远处的一个大深坑里。

    就在几天之前,这里发生的一场极其恐怖的惨案,鞑子就在南坡屠杀了一百多名百姓。鲜血甚至染红了好几亩地,许多百姓光是在附近辨认出自家亲人的尸骸,就耗费了不少时间。可终究还剩下许多骸骨无法辨认,最后没办法,朱善凡就拿出了附近自家的地出来,组织人手挖了一个大深坑,专门收殓这些无辜百姓的骸骨,统一立碑安葬祭祀。

    “该死的鞑子,此仇不报非君子!”来到附近巡视自家田地的朱善凡,此刻背着手,心情沉重地望着刚立起来的石碑,心中满是悲愤。

    石碑不大,在空旷的田野上,更是显得十分渺小,但是上面刻着的“大明辽东团山堡戊辰罹难百姓之墓”这十五个大字,却显得十分沉重。

    田地之间,耕作的百姓大多数是拖家带口,全家好几口人,甚至十多口人在一起合力耕作。田地当中,男人在前边吃力地拖着犁耙,女人或者孩子则跟着后头播种埋土。男人累了的时候,女人赶紧上前为自己家男人擦拭汗水,一旁的孩子见了,赶紧端起一只破碗,摇摇晃晃上前稚嫩喊道“爹,喝水”,然后为男人递上了一碗温水。

    望着眼前温馨的一幕,朱善凡忽然感到有些心酸。和田地间无数家庭的温馨一幕相比,反观在田垄边上的朱善凡,形单影只,却显得十分孤单。

    在朱善凡的记忆当中,原主的家人前些年都死于鞑子之手,家中的亲戚可以说是完全死绝了,整个朱家就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很多时候都是他一个人渡过,自己陪伴自己。而穿越到朱善凡这具身体的朱信,家里的情况,其实和原主的遭遇也差不多。

    朱信幼年的时候,父母就死于了一场交通意外,他从小到大,大多时候都是他一个人渡过,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是自己陪伴自己。他望着眼前温馨一幕,再联想到原主的家庭变故,来自内心底里一种双倍的孤独打击,油然而生。

    “真羡慕!真幸福!”朱善凡连连感慨。

    就在这时候,王则骑着一匹快马,一路飞奔而来,等快到田地的时候,一人一马在边沿停了下来。王则见到不远处的朱善凡,正想大声招呼,可望着周围热火朝天的耕作场景,怕叫不应,于是赶紧下马,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马绳子拴在了一旁的小树上。

    “这鞑子的马,就是好骑,可惜就是脾气倔了点,差点把我的一副老骨头都颠碎了。”王则哈哈一笑,赶紧沿着田垄往朱善凡跑去。

    那天王则其实一听各路援军赶来,而且就连“陈阎罗王”陈展宏也来了,当即就悄悄交待了手下,只留下二十匹鞑子战马,然后和两位百户的老马坐骑关在一起,再把剩下的马匹都分散在了附近的民宅当中,这才躲过了陈展宏贪婪无耻的搜刮。

    回头朱善凡听了,开心得不行,送了两匹最为温顺的鞑子战马给王则作为坐骑,算是对王则的大力奖赏。

    等王则见到朱善凡,这才气喘吁吁地禀告道:“大人,你要我找的海外商贾,人已经回来了。不过回来的时候,遭到了海盗的洗劫,他九死一生,这才为大人带回了想要的那三样宝贝——玉米、番薯和土豆。如今,他正在公廨候着呢。”

    朱善凡听了,顿时大喜,赶紧抓住王则连连追问道:“当真?太好了!走,赶紧回去!一旦大力推广这三种农作物,这将是解救天下苍生的大好事情!”

    几个月之前,他拜托王则去找些走海外贸易或者去广东、福建经商的商贾,想要引入玉米、番薯和土豆。这三种亩产极高的农作物,一旦种植,其产能是现在小麦、稻谷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按照系统提供的记载,根据《河间志》卷三记述:“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夏麦秋粟,合起来大概是亩产2石,合今市制亩产近300斤左右。

    如果是那种稻麦两熟田,麦的产量据明末清初桐乡地主张履祥在《补农书》中所说:“田极熟,米三石,春花一石半,然间有之。大允共三石为常耳。”稻谷产量亩产3石,春花也就是麦或者豆,亩产1石,合起来大概是亩产4石,折合今市制亩产近600斤左右。

    然后来对比一下番薯的数据,一般春薯亩产量2000公斤,夏薯亩产量1000公斤。春夏合计3000公斤,折合为6000斤,是明朝那种十分优秀的稻麦两熟田亩产的10倍之多。

    至于土豆,亩产量可以去到2000至5000斤左右,有些好的土豆品种,加上科学管理,甚至可以达到亩产上万斤。就算是玉米,亩产量也在800至1200斤左右。

    而且番薯和土豆是块地就可以种植,还不影响主粮的耕种,实在是解决粮食问题的绝好途径。

    番薯、玉米和土豆,都原产于美洲。朱善凡根据系统的记载,清楚玉米其实是在明朝嘉靖年间才开始传入我国,番薯和土豆则稍微晚一些,也大概是在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关于番薯,最早记载是由多年在吕宋也即后世的菲律宾经商的的福建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偷偷从吕宋出口引进到我国的。关于陈氏父子引进番薯的事迹,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文献都有进行过记载。

    这三种农作物的出现,可以说间接上也引起了清朝的人口大爆炸,如果明朝能早些时间全面推广这三种农作物,或许历史的走向又不一样了。

    “我已经迫不及待!快赶回去!”朱善凡已经在开始盘算着另外一个大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