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曆史上的晉商
近些年来,晋商的故事频频被搬上电视荧幕,如《走西口》、《乔家大院》、《白银帝国》等,无一不在讲述晋商发展的艰辛历程。而鲜为人知的是,明末的晋商却在历史上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 明朝建立之初,为防止蒙古残余势力的sao扰,朱元璋在长城一带设立九个军镇,每个军镇自备粮仓,其中有两个军镇就设在山西。为保证军粮供应,政府鼓励私人将粮食运到军镇粮仓,并在收到粮食后向商人发放贩运食盐的“盐引”(销售食盐的额度凭证)。 后来,政府将“盐引”直接改为白银,不少晋商开始从事屯田贩粮,以换取白银,很快就聚敛了巨额财富。 晋商的规模日渐扩大,需要更大的市场。大批晋商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东北的后金便是他们的最好选择。 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颁布“七大恨”,作为后金与明朝分庭抗礼的政治宣言,而这宣言就是通过晋商带回关内散发的。努尔哈赤攻占抚顺时,厚赏当地的晋商16人。为实现定鼎中原的目标,努尔哈赤向晋商借款,并开出高额的利息回报。如此一来,后金扩张所需军费开支就迎刃而解了。皇太极登基后,更是极力拉拢晋商,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到东北经商,利用他们贪婪的本性为后金储备军用战略物资,并积极发展一部分人为间谍,刺探明朝的军事经济情报。 在晋商的帮助下,后金备足了粮草,打造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八旗铁甲,并且获取了大量明朝的军事经济情报。清军入关后,为感谢晋商的贡献,顺治皇帝亲自接见了八家晋商,并御封他们为“皇商”,将北方边境贸易的经营权全部给予他们,其他私人未经授权不得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