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仙侠小说 - 乱明风云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六章 倭寇真相

第二百一十六章 倭寇真相

    吴海平一边喘息,一边问道:“此前在辽阳的那晚,我自认落在你们手中,绝无幸理,是因为你的求情,吴某方才活到今日。只是,吴某不明白,你为何要那么做?!”

    高杰道:“我不喜欢杀人,更不希望鲜活的生命在面前轻易地消逝。前辈所作所为,皆事出有因。您父亲海龙王吴平在闽粤做海商,对大明朝廷而言,也许是海盗、是倭寇,但在晚辈心中,却并不苟同。晚辈认为闽粤沿海的百姓,撒网打鱼、出海跑商,理所应当。当年朝廷实行因为担心外族居心叵测而实行海禁,断了渔民们赖以生存的求生之道,吴平前辈带领百姓冒死违禁跑商,被戴上了海盗倭寇的帽子,予以剿灭,本就是一场惨案,是悲剧!”

    高杰来自后世,学的是考古专业,对明末的所谓抗倭战争做过颇多研究,在看待所谓倭寇海盗之时,有着客观的评判。

    要追溯这场奇特而惨烈的嘉靖倭患,要从明王朝开国时说起。出身农民,对蓝色海洋文明无知且反感的皇帝朱元璋于洪武四年颁布了一道海禁令——“片板不许入海”,仅剩下一种扭曲的官方朝贡贸易,因其能带来“君临天下、万邦来朝”的感觉而存活下来,为中外交流留下了一道逼仄的门缝。

    明嘉靖二年,宁波先后接待了两拨日本朝贡船,为争夺“正宗贡使”的身份,他们之间相互残杀,殃及平民,酿成了极为恶劣的“争贡事件”。这让朝中海禁派找到了一个口实,上疏“祸起市舶”,闽、浙市舶司遂遭废止。从此,朝贡贸易这道门缝也被封禁了。

    然而,繁盛的海上贸易却无法停止。时值16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海路为连接的世界贸易圈蓬勃发展,中国所在的东方贸易圈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蕴含着巨大的财富和商机。很快,如生命力极强的藤蔓般,浙江沿海走私贸易迅速发展,并在双屿港扎下根来——此岛悬居浙江外海,扼多条航线之要冲,明初时被列为“国家驱遣弃地”,岛民内迁,遂成为走私船泊聚交易的风水宝地。不久,以双屿港为基地,以许氏兄弟、李光头为首的几股势力较大的海商集团羽翼渐丰,葡萄牙人则在岛上修路建房,开辟市镇。鼎盛时期,双屿港还聚集了日本、马来、琉球、暹罗等国海商,成为远东最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心。欧洲的自鸣钟、火器,南洋群岛的胡椒、香料,江南的丝绸、棉布、瓷器和数不清的白银于此汇聚交易。

    在双屿港崛起的20多年时间里,虽然走私严重,但浙海堪称宁静,海商志在利润,并不打家劫舍;为了保护贸易安全,往往还剿灭小股海盗。泉州名宦林希元便曾公允地说:“佛郎机未尝为盗,且有利于吾民也。”

    然而,这份安宁并未维持多久,双屿港私商的贸易繁盛,令朝廷日益无法容忍。终于,一桩血案成为了双屿港之战的导火线——余姚大族谢氏赖了走私海商的账不还,并威胁要报官,海商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便洗劫了谢氏庄园并掠杀了谢氏宗族。

    谢氏血案触痛了大明王朝敏感的神经,嘉靖皇帝派遣干将朱纨前来镇压“倭寇”。这位出身进士的官员个性耿直,军事经验丰富,乃铁血的海禁派。临危受命,他誓以全部的智谋与力量来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他到任后雷厉风行,“革渡船,严保甲,搜捕jian民”,并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随后他颠覆双屿港,并挥师入闽,继续追杀逃跑的海商,攻陷福建浯屿后又赢得走马溪大捷,擒杀中葡海商百余人。

    朱纨在战后上岛勘查时也发现,40余里长的宽平古道寸草不生,足见人货往来之多,且由于双屿战事事发突然,外海不知,以至于战后的一月间,陆续来港商船竟达一千二百九十余艘之多,其贸易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几次大捷之后,朱纨在奏折中踌躇满志地写道:“全闽海防,千里清肃。”

    然而,他没有想到,这短暂的胜利,正是巨大动乱之前最后的平静,当海禁的口袋愈收愈严,手段也越来越残暴之后,被颠覆的海商巢xue却变成了巨大的马蜂窝,捅掉之后,不知从哪里迅速涌出了成千上万的“倭寇”,“连舰数百,蔽海而至”,使“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掀起了嘉靖大倭寇的滔天巨浪。

    其实,嘉靖大倭寇的真相,就是一群反海禁的中国海商与海盗。翻遍嘉靖年间的抗倭史料,倭寇首领中的日本人极为罕见,即使有,也是无足轻重的低等小头目。明代兵部侍郎郑晓称:“大抵贼中皆我华人,倭奴直十之一二。”而根据一位被倭寇掳去五十多天的昆山人的回忆:“大抵艘凡二百人,所谓倭而锥髻者,特十数人焉而已。”——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且根据历史记录,梳着倭人发型的,也很可能是中国人冒充的日本浪人。

    而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这帮被朝廷定性为侵略者的“倭寇”,却在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民间支持和水土融合——地方百姓“任其堆货,且为打点护送”,“或送鲜货,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倭寇深入陆地时“若熟路然”,甚至“与农民杂耕于舟山山阜处”,“或披蓑顶笠,沮溺于田亩,或云中履,荡游于都市”;连本地官兵也与倭寇里应外合,通报军情,“关津不查不问,明送资贼”。种种异状,让负责“剿倭”的官员惊呼“自节帅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高级官员外,其他的人全是倭寇。若真乃外藩入侵,那真是一幅令人绝望的画面。

    可见,从首领到从属的身份,从其对地方的熟悉程度以及与百姓的水**融都可以看出,所谓的“嘉靖大倭寇”其实就是中国人。

    明中叶以后,沿海地区人口过剩,加之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多,很多农民破产,无以谋生,遂入海经商。可以说,利润丰厚,“一倍而博十倍、百倍之息”的海上贸易乃是东南沿海的重要经济支柱,不仅平民以此为生,连许多豪门巨室也踊跃投资。所以,在双屿港繁荣的二十多年间,舟山海域风平浪静,鲜有“倭乱”记载。而双屿港覆灭后,丧失生机的众多“海商”及其从属只好转以劫掠为生,商变成盗。

    谢杰便曾在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嘉靖时边防政论家唐枢更是洞若观火地指出:“非倭夷敢自犯中华,乃中国自为寇也。”

    这也合理解释了朱纨的悲剧——他颠覆双屿港,断了普通民众生路和豪门势族的财路,很快遭遇到闽浙权贵之朝中势力的围攻和弹劾。他不肯接受即将到来的审讯和侮辱,留下了“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的遗言,服毒自杀。

    双屿港之战后,走私海商分裂成主张通商的互市派与铤而走险的寇掠派。前者为继承双屿港传统的王直集团;后者则为林碧川、萧显、徐海等集团。

    王直,徽州人,本姓汪。早期不过是许氏兄弟的僚属,双屿港之战后,王直收集余党,转移到舟山烈港重振势力。他读过书,深谋勇略,思想超前,明白海洋可以富国裕民,其最大的梦想便是朝廷能改变国策,通商互市。而自从被大明诬为“倭寇王”的王直被诱杀后,浙海再无海商。

    禁海且剿灭海商,其实是让大明错失了大航海时代。

    而海龙王吴平,和王直等所谓倭寇、海盗一样,都是一群官逼民反的海商罢了,吴海平因父被杀,对大明朝心怀仇恨,逃亡辽东,向借女真人的力量复仇,在高杰心中也无可厚非。所以,他对吴海平,更多的是怜悯和感叹。

    吴海平第一次从大明人的口中听到对其父的这般评价,顿时便愣在当场,心中百感交集。

    半晌后,他才颤声道:“多谢!”

    高杰不解道:“前辈谢我作甚?”

    吴海平惨然笑道:“在吴某死前还能听到对家父如此公正的评价,死而无憾了!我是替家父以及当年一起在闽粤死难的渔民们对阁下表达谢意的!”

    高杰连连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晚辈只是实话实说而已!这一切,后世自有公论,是非曲直总有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

    吴海平听的心潮翻涌,难以自禁,惨白的脸上老泪纵横,哽咽不已。

    高杰心里一软,忍不住道:“前辈如今身负重伤,切勿激动,还是赶紧精心养伤为好!”

    吴海平收拾心情,剧烈咳嗽几声道:“老夫的伤势已经无药可就,养不养有何区别!小友,你且去点亮火把,然后过来帮老夫一个忙,可好?”

    高杰在黑暗中目睹了吴海平受伤中毒的全部过程,知道他所说不假,可东录突法师的死,让他不得不对这个濒死的jian猾老头心存顾虑,犹豫再三,他方才深吸一口气,前去拾起契难留下的火把点燃,全神戒备地缓缓走到了吴海平的床前。

    在火把的映照下,吴海平脸色煞白而狰狞,衣服前襟全是此前吐出的斑斑血迹,加上整个人披头散发,便如同厉鬼一般让人心悸。最为可怖的,是他的双手和脖颈,无数黑线密布,正是被金色小蛇咬中后中的剧毒在蔓延。虽说吴海平在被咬中的一刹那,便尽量截断部分血脉阻止剧毒扩散,但此刻,高杰可以清楚看到,他脖颈上的黑线还在缓缓上行,已经到了下颚部,正如他所说,基本没救了。

    高杰打着火把,目光复杂凝视着吴海平道:“前辈有何吩咐,晚辈尽力而为!”

    吴海平看了看黑巾蒙面的高杰道:“听你的声音,年纪应该不大吧?此前能瞒过老夫和东录突那家伙,可见你的武功甚是不凡!”

    高杰道:“前辈还是别夸我了,晚辈感觉瘆得慌!”

    吴海平哈哈一笑,又喷出一口鲜血,半晌方才调息过来,有气无力地道:“你放心,我绝不会想对待东录突法师那般对待你!他贪图宝藏,自然该死,而你却救过我一命,老夫虽心狠手辣,也不会对恩人下毒手!”

    高杰哪里肯信,不过嘴中却道:“那就好,那就好!”

    吴海平见到高杰这副模样,苦笑道:“你对老夫有戒心,这也无可厚非。小友心底善良,老夫有一个秘密要告知于你,又恐伤重难以支撑到说完,请小友从我怀中先拿出一颗朱红色的药丸来,让我减缓伤势,可好?”

    高杰闻言,更加警惕了,道:“前辈。。。你自己掏出来不就得了,何必要晚辈动手呢?何况,晚辈对你要说的秘密一点都不感兴趣!您也不必告诉我!”

    吴海平摇头道:“我自然知道你不是为那秘密而来,也不为宝藏**所动。但说不说是我的事,听不听是你的事,对吗?让你帮我取药,是因为我的手臂早已被蛇毒侵蚀,完全失去了知觉,动弹不了罢了!”

    高杰看了看他乌黑如墨的双手,叹了口气道:“好吧!”说完便哆哆嗦嗦伸出手,在吴海平怀摸了一阵,掏出了一个小布囊,然后根据他的指示,从布囊中拿出一个红色小瓶,到处一粒朱红色的药丸,喂其服下。

    吴海平服下药丸后,闭目调息了片刻后,方才睁眼说道:“对谢小友!现在,你在布囊中,找出一个白色的小玉瓶!”

    高杰依言找到白色玉瓶,准备递给吴海平。吴海平摇头道:“这个不是我要的,而是赠送给你的!”

    高杰疑惑道:“为什么要送我东西?”

    吴海平道:“你此前救过我,而在我临死前又能遇到你,也算咱俩有缘!老夫身上最大的秘密,便是微雕于这个玉瓶上的藏宝地图了,努尔哈赤一直觊觎与此,没想到我却偏偏要送与小友了!”

    高杰道:“宝藏的秘密,你应该留给你的后代或者徒弟,我无功不受禄!”

    吴海平道:“我此生并无子嗣,至于徒弟嘛,剩下最有出息的便是李永芳,但他毕竟在为努尔哈赤卖命,留给他岂不就是留给了女真人?!小友不必再推辞,老夫送你此物,实是因为另有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