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仙山
张卓是蜀人(四川一带),唐朝开元年间以明经科考取进士,回蜀探亲。 他只有一头驴,衣服和书籍都放在驴背上,没有空闲可骑,只得赶着走。 取便道从斜谷中走了几天,将要到洋州,驴忽然狂奔进入竹林深处,找不到了。这时天色将晚,又没有人家,张卓想睡在林子里,又怕虎狼。 这天夜晚月光明亮,大约走了几十里,找到了大路。 再走三二里,看见一个大宅院,红色的大门朝西开。 天亮以后,有个小童从大宅出来,张卓就去讨水喝。 童子回去,一会儿,看见一个人戴着红色帽子穿着高底鞋,拄着手杖出来。 张卓快步上前向他行礼,大仙说:“我看你是尘世中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 张卓就详细地向他叙述了一遍经过。 大仙说:“这是有缘啊!”就让他坐下,给他一杯水。 这水香滑清冷,张卓喝了,觉得身体轻健。 又摆设美味让他吃完,到西院去沐浴,拿一箱衣服让他穿。 大仙说:“你的仙骨没有成,按缘分应当留在这里。我有个女儿,打算把她许给你。” 张卓起身拜谢,这天夜里完成婚礼。 过了几天,张卓忽然想起家来。 仙人给张卓两道朱符两道黑符:“一道黑符可以贴到头上,进入人家能够隐形;一道黑符可以贴在左臂上,千里以内的东西,可以伸手把它取来;一道朱符可以放在舌头上,如果有不能打退的人,就张开口给他看;另一道朱符可贴在左足上,就能缩地脉以及抵拒不同寻常的人。但是不要依仗灵符,自己就颠狂起来呀!”张卓来到京城,看见一个大宅院,人马骈盛。张卓进入大宅,经过好几道门,到了厅堂,看见铺陈罗列,满堂宾客。又在帐子里看到一个盛装打扮的女郎,年纪约有十五六岁。张卓就领着她,潜藏在中门以内。 这时,听见整个宅子都嘈杂喧哗,说是相公丢失了小娘子,把这件事奏报皇帝,皇帝下令让罗公远、叶法善二位天师到宅寻找。 叶天师踏步念咒,喷水化成一条黑气,直到张卓面前,看见一个年轻人拉着女郎的衣襟。 相公一见大怒已极,命人上前捉拿他。 张卓就举起左臂,捉他的人好像被墙壁隔挡,始终不能靠近他。 人们急忙用狗马的血去泼他,又用刀剑去击刺他。 张卓就张开口,刀锋剑刃被折断。 接着皇帝又命使者传宣旨意,说要将人头进献皇上。 张卓听到就害怕了,于是脱下左脚上的鞋,伸出脚去推他们。 相公以及罗叶二位天师,连同宣诏的使者,都仰面倒在地上。 叶天师说:“刚才来时我一进门,就见到一股不同寻常之气,等到他张开口,果然有太乙真人的使者。相公只要找到爱女,何必苦苦害他。” 张卓就放开女郎。 皇上派卫兵把他送回原来的那座山。 仙人曳杖在途中说:“张郎不听我的话,马上就遭受罗网了。” 侍卫的兵士还跟着他,仙人就用拄着的拐杖在地上一画,变成一条大江,波涛浩淼,有二三里地宽。 张卓的妻子把霞帔搭在水上,片刻之间,就变成一座飞桥,在半天空上。 仙人在前边走,张卓跟着,他的妻子在后面,三个人登桥而过。 空中飞桥随着他们的脚步,走过之处马上就收回。 只见苍莽群山从四处围合,万重峭壁刀削一般,人们都远远地给他们行礼。 卫士回去奏报唐玄宗,不久,唐玄宗打发使者到山里祭祀他们。 于是人们把这座山叫作隔仙山,在洋州西六十里,现在还在那里。 【原文】张卓者,蜀人,唐开元中,明经及第,归蜀觐省。唯有一驴,衣与书悉背在上,不暇乘,但驱而行。取便路,自斜谷中,数日,将至洋州,驴忽然奔掷入深箐中,寻之不得。天将暮,又无人家,欲宿林下,且惧狼虎。是夜月明,约行数十里,得大路。更三二里。见大宅,朱门西开。天既明,有山童自宅中出,卓问求水。童归,逡巡见一人,朱冠高履,曳杖而出。卓趋而拜之,大仙曰:“观子尘中之人,何为至此?”卓具陈之。仙曰:“有缘耳。”乃命坐,赐杯水。香滑清冷,身觉轻健。又设美馔讫,就西院沐浴,以衣一箱衣之。仙曰:“子骨未成就,分当留此。某有一女,兼欲聘之。”卓起拜谢,是夕成礼。数日,卓忽思家,仙人与卓二朱符、二黑符:“一黑符可置于头,入人家能隐形;一黑符可置左臂,千里之内,引手取之;一朱符可置舌上,有不可却者,开口示之;一朱符可置左足,即能蹙地脉及拒非常。然勿恃灵符,自颠狂耳。”卓至京师,见一大宅,人马骈阗,穷极华盛。卓入之,经数门,至厅事,见铺陈罗列,宾客满堂。又于帐内妆饰一女,年可十五六。卓领之,潜于中门。闻一宅切切之声云:“相公失小娘子。”具事闻奏,敕罗叶二师就宅寻之。叶公踏步叩齿,喷水化成一条黑气,直至卓前,见一少年执女衣襟。右座一见怒极,令前擒之。卓因举臂,如抵墙壁,终不能近。遽以狗马血泼之,又以刀剑击刺之,卓乃开口,锋刃断折。续又敕使宣云,断颈进上,卓闻而惧,因脱左鞋,伸足推之。右座及罗叶二师暨敕使,皆仰仆焉。叶公曰:“向来入门,见非常之气,及其开口,果有太乙使者。相公但获爱女,何苦相害。”卓因纵女,上使卫兵送归旧山。仙人曳杖途中曰:“张郎不听吾语。遽遭罗网也。”侍卫兵士尚随之,仙人以拄杖画地,化为大江,波涛浩淼,阔三二里。妻以霞帔搭于水上,须臾化一飞桥,在半天之上。仙人前行,卓次之,妻又次之,三人登桥而过。随步旋收,但见苍山四合,削壁万重,人皆遥礼。归奏玄宗,俄发使就山祭醮之。因呼为隔仙山,在洋州西六十里。至今存焉。(出《会昌解颐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