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诚寻父
宝坻的王泗和,是我的姻亲。 他曾给我看一篇《书艾孝子事》的故事,文中说: 艾子诚是宁河艾邻村人,父名叫文仲,以木工为生。 他偶然和人争斗,把对方打倒在地,误认为打死了,畏罪而逃。 他的妻子也不知丈夫逃到哪儿去了,后来传说好像出了山海关。 这时他妻子正怀着孕,过了两个月,生下了艾子诚。艾文仲不知有了儿子;子诚自小就由母亲扶养,也不知道有个父亲。等稍稍懂事了,才问毋亲父亲上哪儿去了。 母亲哭着说了原委。 子诚从此便茫茫然若有所失,常常问父亲的年龄相貌以及先人的名字、亲戚的姓名住址等。 母亲没有在意,便一一都告诉了他。 他长大了,有人要把女儿嫁给他,他坚决不肯,说:“哪有父亲流离在外,儿子却安居家中的?” 人们这才知道他有志寻父,只是因为寡母还在,不想远离。 但是艾文仲没有音信,子诚从生下来也没有出过门,天地茫茫,上哪儿去找? 人们都不信他真的能去寻父。 子诚也没有说及这事,只有种地养活母亲。 二十年后,母亲病逝。他把母亲安葬完毕,便整束行装,带着干粮赴辽东。 有人说其父生死不明,劝他不去。 子诚流泪道:“如果能找到,他活着就一起回来,死了就把遗骨背回来。如果找不到,我宁可死在路上,也不回来了。” 大家哭着把他送走了。他出关之后,估计父亲畏罪逃亡,肯定躲在偏僻的地方。 于是凡是深山幽谷、艰难险阻之处,他没有不到的。 时间一长,路费用光了。 他乞讨着活命,寻找长达二十年之久,始终没有悔意。 有一天,他在马家城山中,遇到一个老人。 老人可怜他穷困,谈论起来,问明了原委,感动得哭了。 老人把子诚带到家里,用酒食款待他。 不一会儿,有个木匠带着工具进来了。 他估量木匠的年龄和父亲差不多,便心中一动。 仔细观察木匠的长相,也和母亲说的近似。他便拉着木匠的衣襟哭述父亲逃亡的时间,并仔细讲了家世及亲戚情况,希望这人就是自己寻找的父亲。 木匠又惊又悲,待要相认,又觉得在家时并没有儿子。 子诚又讲了事情的始末,木匠遮才叫了一声相抱而哭。 原来艾文仲辗转逃避到了这里,已有四十多年。 他又改换姓名叫王友义,所以打听不到踪迹。 至此两人才偶然相遇。老父感激儿子的孝义,便打算回家乡。 但艾文仲长期漂泊,欠了不少债,不能走。子诚便仓皇地奔回来,典卖房屋田地,向亲戚借贷,弄到一百两银子。 然后又回到马家城,终于接回了父亲。 七年之后,父亲寿终。子诚找到父亲之后,才娶妻,如今有四个儿子,都勤恳能够自立。 从前文安县的王原寻父于万里之外,子孙至今还是大族。 子诚的事和这事相似。也许上天要使他家昌盛么?子诚租种我家的地,住处离我的别墅仅有二里多。 我看重他的为人,因此找他问了个详细。并将大略写了上述文字,以使士大夫们知道,在种地的中间有这么个人。这是乾隆五十八年重阳节后的第二天。” 按,子诚寻父多年,无意中忽然相遇,这和宋代朱寿昌寻母的事相同。 好像都有神帮助,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不过精诚所至,感动了阴间阳间,说是靠人力也是可以的。《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