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九章盐

第一百一十九章盐

    -<>-记住哦!

    说起盐,自古到今谁也缺不了,天天都要用吃的东西,关于它的新闻就是在现代也是不断,时不时的掀起点风波,而且盐一直受到历朝历代政府的严格管制,可它却不只是民生经济物资,有时甚至还牵涉到了政治军事等层面。-<>/-<>/宋朝也实施盐的官有专卖,他不但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税赋,还在国际关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足以影响北宋、西夏等邻邦的关系,变成了一件打击对手的利器,而这么说绝非夸大其辞。

    以畜牧为业的党项人,其粮食主要以当地天然丰产的池盐与边民交换所得。当初李继迁初叛,宋朝立刻停止进口青白盐,当时宋朝盐禁政策旨在引起西夏的粮食危机,但关陇边民却也因食盐断绝而sao然不安,而游牧部族更因粮食恐慌而相率扰边,反而为李继迁推波助澜。后来,西夏和宋朝订立景德和约,宋朝为了不开放西夏进口青白盐,宁给多给西夏岁赐,并取消让李德明之子入值宋宫宿卫为人质的条件。

    西夏盐州所产的青白盐味道好,口感好,而且价格便宜,因此在西部地区颇为畅销,既然合约不准西夏向宋朝贩卖青白盐,但是市场却没有消失,而且这也是西夏一项重要财政收入,换取粮食的主要物资,于是西夏政府便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有时甚至鼓励食盐走私。

    夏政府的纵容结果就是合约变成了废纸。大量的青白盐被走私者贩到宋朝境内。严重冲击了宋朝的盐业政策,影响到了国家的收入。后来宋朝政府发现吐蕃人的井盐和西夏的青白盐口味价格相似,就打起了引进吐蕃井盐打击青白盐的想法,于是便发生宋朝出兵吐蕃,强取木征盐井的事情,闹得宋朝和吐蕃反目,吐蕃倒向了西夏的结果。

    宋与西夏长期交战,导致沿边地区的粮草军需供应量很大,可那会儿没有现在发达的公路、铁路系统,运输十分困难。朝廷为了减轻西北边粮运输的负担。于是便想方设法鼓励民间商贾协助政府运输粮秣物资至西北边疆。但是商人那是‘无利不起早’的,不是个个都像雷锋,你不给他点好处他怎么会白给你出力!古今一样,现在国家西北大开发。吸引民营资本,可国家不给个优惠政策谁去啊,那时同样国家也得进行政策引导,政府就把脑筋动到了“盐”的头上,于是盐钞法诞生了。

    因为盐是民生必需品,绝大部份的人都离不了盐,可在当时盐是由政府全权贩卖,而不开放民营的,所得利益也全归国有。但是宋朝西北边疆地区距离宋朝主要的产盐地都很远,政府在负担西北的军事之余还要兼管贩盐。实在有点忙的顾不过来。既然如此,干脆将贩盐的利润开放让给商人一部分,用以鼓励商人‘顺道’帮政府输送物资到西北前线。

    这种让民间商人用钱买钞、得钞请盐的制度使商人们就在一边协助政府运输物质至西北的同时,赚取了贩盐的利润。而政府以民间商运代蘀官运也不吃亏,首先不用政府掏运费,减轻财政负担,而且可以免除民间徭役,不动用民力。再者政府也不是一分钱不赚,同样能从商人经手间牟利,还有就是西北地区可以获取的盐的渠道增加了。就会减少西北地区军民对西夏青白盐的需求,起到打击西夏走私活动,削弱敌人的经济力量。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也不容小觑,这政策制定的多好,比现在拍脑门拍出来的那些五花八门的‘招商’政策高明多了...

    但是到了赵佶即位。实施了近百年的‘钞盐制’却差不多濒临崩盘了,这其中既有自身的原因。当然也有外部原因。

    商人运盐当然是为了逐利,可熙湟开边之后,当地的吐蕃和羌族部落已经意识到盐给自己带来财富的时候,也招来了杀身之祸,于是纷纷将盐井献出,西北获得盐的渠道比过去更多;另一方面,夏宋边境的食盐走私愈演愈烈,青白盐大量的涌入也冲击了市场,而解盐也因为被淹,价格上涨,运到西北的盐卖不出了,严重滞销,加上察哥在宋朝西北边境的活动,也使得宋朝商人视西北如畏途。于是,商人们逐渐不愿再购买盐钞,运送物资到西北也就成了空谈!

    前期盐钞的发行确实起到了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而盐钞的发行也为大商人囊括资源,获取暴利提供了方便,同时盐钞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同时也为商人谋取不法利益提供了方便,市场上便出现类似现代的证券交易所――交引铺,他们通过勾结榷务司官员倒卖有价证券做起了投机生意,大发横财。再加上盐钞的发行和回收都是由政府执行,商人无法参与其中,这也为政府通过控制盐钞发行,盐钞兑换剥夺盐商利益提供了方便,造成了商人对买钞失去信心,导致盐钞贬值。

    所以到了后期,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度的缺陷,入中的困难、粮草的品次检查等问题,一方面抬高了粮草的价格,另一方面大量耗用了国家的财政!此外,盐钞毕竟已经流通了快百年了,过去盐钞一直被当成支票而广泛的使用于各项交易之中。到宋徽宗之时,盐钞已经成为各项消费交易行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充斥流通在市场之中了,但是因为钞盐制的逐渐崩坏,人们对盐钞也逐渐失去了信心,市面上的交易也受到钞盐制崩坏的影响,经济体系陷入了混乱。

    赵佶上台就面临了这样的局面,随后蔡京走上了相位,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改革钞盐制、振兴市场、稳定物价。蔡京便对钞盐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全面放开民营,将盘子做大,钞盐制扩大到全国范围,让商人凭盐钞在全国各处产盐地取盐,并将贩卖范围由西北扩大到了全国各地。对于贬值的如同废纸的盐钞,蔡京的办法也很简单,用旧钞换新钞,这个办法在现代还在用,但是他比起蔡京就逊色多了,两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许多国家面临了物价飙涨的问题,钱也变得不值钱了,一些国家在经过长期的讨论与研究、慎密的评估与计划之后,想出来的控制物价稳定币值的方法就是这个。至于入中难的问题,蔡京认为以后应该由中央直接经手,改过去由地方政府发放盐钞为中央统筹分配,以确保利入国库,杜绝其中的猫腻。

    然而,蔡京整顿钞盐制也因为设想不够周全与监督不足,也使问题频出,毁誉参半。

    原本钞盐制都是由各地官运官卖,所得盐利大部分归入州县政府,用作地方经费。在蔡京改由中央全面统筹之后,绝大部分的盐利便都归入了中央,而地方州县就失去了经费主要来源。各地方政府因此‘逼不得已’的去盘剥百姓,帐当然得算在老蔡的头上了。

    在新的钞盐制施行后,许多大盐商设法用贱价收购旧盐钞,去开封兑换新盐钞,从中收取价差,大赚一笔。然而,因为之前旧的钞盐制给人的阴影太大,所以蔡京紧盯着物价跟币值,随时进行管制。于是,‘反应过度’的后遗症就是盐钞经常更换。原本的新盐钞还没用完,更新的盐钞又发出,商人们只能再贴上钱才能以旧换新。但是,更多的商人则没有足够的钱换新盐钞,而只能抱着成了废纸的新盐钞,跳水自杀,这笔账自然又是老蔡还。

    尽管蔡京整顿钞盐制有着上述的负面影响,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促进了北宋的社会经济。到了政和六年当宋夏再度开战的时候,政府的盐税收入已经达到了四千万贯,经济上的充裕,自然保障对外军事活动的展开,但是也让赵佶信心倍增,觉得国库的钱太多了,搞起了当时最大的形象工程‘艮岳’,结果是贻害无穷...

    赵柽利用自己的先知在盐的问题上搞了把投机,赚了大钱,但是现在他面临的不是投机,而是正经八百的危机,如果能利用好盐这个资源,不但能度过难关,还能为以后的战争做好充足的物资准备。可搞经济并不是赵柽所长,而他的那帮幕僚对盐钞的运作也不精通,魏伯初却是这方面的专家,可以说新的钞盐制蔡京是设计者,魏伯初是实际cao作者,对其中的‘奥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比他再了解的了!

    所以赵柽明知魏伯初人品有问题,可最终还是收留了他。赵柽认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他觉得魏伯初虽然做了不少坏事,可那也是受蔡京这大坏人的唆使,以后在自己这个‘大好人’的影响下,必定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自己的好人!-<>-记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