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汉旌在线阅读 - 第两百三十七章 诸葛亮出兵

第两百三十七章 诸葛亮出兵

    汉旌蜀中乱第两百三十七章诸葛亮出兵建兴二年八月,成都一场大雨后。

    诸葛亮站在成都的城头上,遥望天际,入目之处皆是一片青黄之色,在夏秋交际的雨后,茁壮成长着。

    今岁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收成。

    诸葛亮心中更加坚定了某些想法。

    最近一个月以来,各种消息纷至沓来。

    首先是驻守益州郡的庲降都督李恢来报,蛮王孟获起蛮兵十万,攻打南中边境。

    思路客

    其次是大汉安插在逆魏的密探来报,逆魏境内兵马调动频繁,关中、北塞、淮泗都有大规模的行军演练,不难猜测逆魏将有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自去岁尹始,大汉与东吴多次互派使者,早已经弥合了夷陵之战造成的两国间隙,如今两国再结盟好,互通有无,早就已经引起了逆魏的忌惮。

    逆魏虽强,但终究不可能同时开辟两条战线,只能逐一击破,但诸葛亮无法揣测出逆魏此番剑指何方。

    无法摸清逆魏的兵马动向,谨慎的诸葛亮便不会轻易地迈出下一步。

    好在蒋琬带来了确定的消息:“丞相,逆魏密探带来了消息,言逆魏之主曹丕已至寿春,并向广陵行进!”

    “天助吾也!”

    听到这个消息后,诸葛亮神色一振。

    不得不承认,逆魏曹氏一族确实是名将辈出,曹氏父子俩皆是不可多得的统帅之才。

    如今曹丕亲至寿春,甚至还要抵达广陵,此番逆魏将要出兵吴国不言而喻。

    逆魏两线战场势必一攻一守,淮泗战场为攻,那关中一线就是防守为主了。

    大概是想到了某些人正在为了筹粮忙得焦头烂额,诸葛亮嘴角一扬,对蒋琬嘱咐道:“公琰啊,派出细作去荆州和江东一带,散出谣言,言明今岁蜀中大旱,恐将绝收矣。”

    蒋琬闻言,面色一愣,稍稍想清楚丞相的用意之后,蒋琬笑着将这桩事应下来。

    一旦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诸葛亮便不再耽搁,下了成都城墙后,直接召集百官,入奏天子刘禅,召开大朝议,商议军国大事。

    百官到来之后,诸葛亮直接率先发言:“臣观南蛮不服,实国家之大患也。臣当自领大军,前去征讨。”

    坐在宝座上的刘禅十分着急的说道:“东有孙权,北有曹丕,今相父弃朕而去,倘吴、魏来攻,如之奈何?”

    诸葛亮回道:“东吴方与大汉讲和,料无异心;若有异心,李严在白帝城,此人可当陆逊也。再者……”

    大概是为了安抚众人的心忧之处,诸葛亮直接将最近得来的消息告知众人:“臣已得到密报,逆魏曹丕亲自领军至寿春、广陵一带,魏吴之战一触即发,蜀中无忧矣!”

    “当然,防止逆魏声东击西,臣已有筹划,有马超守把汉中诸处关口,不必忧也。臣又留关兴、张包等分两军为救应,保陛下万无一失。今臣先去扫荡蛮方,然后北伐,以图中原,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马超去岁病故的消息因为各种缘由,还未传散开。

    作为大汉独当一面的旗帜,马超纵然身死,但威名仍旧震慑于雍凉之地。

    刘禅听闻诸葛亮确实已经安排妥当,心中的忧虑已经消缓大半:“朕年幼无知,惟相父斟酌行之。”

    与诸葛亮并列的王连站出来提醒道:“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且孟获等乃疥癣之疾,庲降都督李恢持兵稳重,宁远将军卫弘用兵奇诡,不若丞相派遣一名大将率军南援,此事必然成功。”

    诸葛亮看了一眼王连,大概是明白王连心中的顾虑,诸葛亮叹了一口气后,终是十分坚定地说道:“南蛮之地,离国甚远,人多不习王化,收伏甚难,吾当亲去征之。可刚可柔,别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

    “丞相……”

    王连还想苦劝,但看着诸葛亮坚毅的神色,王连话到了嘴边,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王连觉得自己身负先帝的信重,即便明知道诸葛亮的赤胆忠心,但王连亦不能坐视诸葛亮的一家独大。

    别的不说,一旦诸葛丞相在朝堂上一言九鼎,没有让人质疑的余地,无论其忠心与否,对坐在帝位上的天子刘禅来说,都绝非是一件好事。

    身为汉家老臣,王连觉得自己有必要做一面铜镜,为丞相正衣冠!

    但此时此刻,王连却迟疑了,觉得诸葛丞相在这间事情上,无论是用心,还是筹谋,都让王连无从反驳起。

    唯一令王连不满的,就是诸葛丞相选择了亲自征伐南疆。

    若有可能,王连愿意自己替代诸葛亮前往南疆,只是近来王连愈发觉得自己大限将至,恐怕一副残躯再也抵达不了南疆的大地上了。

    瞧着王连终是退步不言,朝堂之上再无反对丞相诸葛亮要亲征南疆蛮族的声音。

    退朝之后,天子刘禅隐入深宫,丞相诸葛亮乃至群臣移步至相府商谈接下来的出兵具体事宜。

    相府内,诸葛亮坐在主位上,目光扫了一圈众人后,摇动了一下手中羽扇,示意东曹掾蒋琬将南中诸郡的状况告知众人。

    只听蒋琬说道:“据庲降都督李恢与宁远将军卫弘的回书,如今集结南中诸郡的汉军有正卒五万,各类辅卒二十余万,虽然今岁尚未秋收,但目前而言南中诸郡风调雨顺,能算是丰年,粮草筹措方面的负担并不重。”

    “二十五万军力……”

    众人皆是为这个数字感到诧异,益州自刘焉、刘章时候起,南中诸郡就与蜀地州府保持若即若离的松散关系。

    一直到去岁汉家军队陆续击败了朱褒和雍闿之后,才将南中诸郡纳入汉室朝廷的实际统治之下。

    短短时间里,汉军竟然能在南中调动二十五万多的军力,着实有些令人难以接受。

    王连这个时候想起了当初在朝堂上阻拦卫弘出兵驰援南中,哪怕是听到太府接受大量财物的时候,王连都未曾像现在这般后悔过。

    能够从南中诸郡调动二十五万军力,和从蜀中调拨二十五万军力绝不能相提并论。

    这是因为蜀中距离此番出征的南疆一带,足足有着三千里的遥远路程。

    每相隔一千里的征战,就需要准备一倍的辅卒来保证远征军的后勤。

    若是当初真如王连所言,没有卫弘筹建征南先锋军驰援南中,那么现在李恢必然固守在朱提北部据险而守,岂能有眼下的大好局面?

    南疆蛮族势大难平,随着汉军逐渐掌控南中诸郡,对哀牢山脉南边的蛮族有了比之前更多的了解。

    孟获在南疆蛮族中威望甚高,又有交州士氏的从旁撺掇,能够进犯汉土的兵力绝不下于一州之力。

    征讨南疆蛮族,不亚于再开启一场国战。

    诸葛亮想着若想平复南蛮动乱,汉军至少要出动十万正军,以及相匹配的辅卒。

    若是全由蜀地出兵,蜀地与南疆相隔三千里,辅卒的数量便需要四十万军力,相当于蜀地在册人口的一半。

    这就意味着像先帝时的汉中之战一样,又得采用男子当战、妇女当运的战争动员策略,再次搭上大汉的全部国力,开启这国运之战。

    幸运的事,如今南中诸郡已经积攒了大半的筹码,让压在蜀地本土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不少。

    看着堂下众人的舒坦神色,诸葛亮的眉目也没有紧缩,历经建兴元年的覆灭危机,现如今大汉的容错率无疑是提高了不少。

    起码大汉不需要再在平定南蛮的战事上赌上全部的国力。

    逆魏与东吴决战于淮泗之地,冬季的大雪将会封锁秦岭山道……

    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暗许大汉可以在平定蛮方这件事上放手一战!

    诸葛亮直接决断道:“令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董厥、樊建二人为掾史,马忠、王平、张翼为将,并川将数十员,共起川兵十五万,秋收之后向益州进发。”

    闻言,王连的眼眶中又浮现出一抹担忧之色,对诸葛亮问道:“不知丞相要以那位将军担任主将?”

    看着王连的担忧脸庞,诸葛亮笑着问道:“不知文仪公要推荐何人?”

    王连想了想说道:“尚书令李严,镇东将军赵云,镇北将军魏延皆能独挡一方,不若丞相从中挑选一两位共赴南疆征战。”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李严须镇守永安,以备荆州有乱。魏延镇守汉中,防备逆魏来袭。如此一算唯有子龙一人了。”

    恰在此时,有相府小吏来报,言镇东将军赵云请见丞相。

    诸葛亮一笑:“看来此战确实是天佑大汉,子龙一来,文仪公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诸葛亮挥了挥羽扇,就让人将赵云带进来。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赵云虽然年过半百,但身姿神态不逊于当年长坂坡之时,此番乃是着甲胃来见丞相诸葛亮:“听闻丞相将要亲征南疆,某特来请命为领军主将!”

    诸葛亮站起来,亲自扶住了赵云的手臂,说道:“征讨蛮方一事重大无比,若是有子龙来助,吾便有十成把握了!”

    赵云意有所动,与诸葛亮对视一眼后,默然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先帝时的五虎上将,唯独只剩下他一位在世,大丈夫当纵横沙场,马革裹尸,而不是待在这安逸的成都城内尸位素餐,混吃等死。

    若能为先帝的遗志,燃烧尽自己生命的最后光热,他赵子龙愿死无悔!

    诸葛亮直接说出了对赵云的任命:“拜镇东将军赵云为大汉征南军的大将,总督兵马!”

    赵云笔直地站在诸葛丞相的面前,挺拔的身姿像那杆陪他征战大半生的龙胆亮银枪,他目不转睛地听完诸葛丞相的任命,然后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对着诸葛亮抱拳……

    “子龙,领命!”

    身姿之气宇轩昂,一如当初先帝帐下时的模样。

    诸葛亮点了点头,时光荏冉,当初先帝帐下的人物逐渐凋零,但赵云仍旧是那个被先帝称赞“一身是胆”的子龙。

    诸葛亮收回目光,转过身来瞧着众人问道:“诸君可有其他之议?”

    瞧着其他人都没有话说,最后还是王连站出来回道:“数年以来,两川之民,猩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幸连年大熟,老幼鼓腹讴歌,凡遇差徭,争先早办。因此军需器械应用之物,无不完备。米满仓廒,财盈府库。可倾力助丞相南征!”

    闻言,诸葛亮对王连手扶羽扇作揖道:“有劳文仪公了。”

    王连拄着鸠杖缓步上前,看着诸葛亮的目光早已经是泪眼婆娑:“老夫这副残躯实在不争气,半年前还能心有余力地求任南中,但现在……只能盼着丞相早日凯旋成都了。”

    诸葛亮深有感触地朝着王连点了点头,十分郑重地说道:“亮,必不负文仪公所期也!”

    ……

    ……

    犍为郡,武阳城。

    尚不知成都城内发生了何等光景的卫弘,已经在武阳城内待了半月有余。

    好在这一趟没有白来,最终得偿所愿,犍为太守王士和李丰答应借给卫弘五十万石的粮食。

    听说这件事还传书信给了镇守永安的李严,这位不苟言笑的大汉尚书令回了一个“允”字。

    得到了李严的授意后,王士和李丰便再无推辞,直接对卫弘许诺秋收之后,便输送五十万石粮食进入南中。

    但李严也提出了一个要求。

    至于是何要求,李严并未说明,只是说日后时机到了,自会对卫弘提出要求。

    都来借粮扑灭近火的卫弘,哪里还算计李严日后会提出什么要求呢?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卫弘想也不想地就把这件事答应了下来。

    眼瞧着这桩事已经达成所愿,卫弘打算去城外的百里兰生母坟前祭拜一番,就试着押送一批五千石的粮食运送到益州郡去。

    就在这时候,朝廷的消息就传来了犍为。

    “诸葛丞相并镇东将军赵云,将要亲自率军奔赴南疆进攻南蛮孟获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