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唐:我不是孝敬皇帝在线阅读 - 第17章 有朝一日乘风起

第17章 有朝一日乘风起

    阎泰是阎庄的弟弟,也是李弘派来试探狄仁杰态度的使者,主要为了以防万一——万一狄仁杰没有到东宫做官的意思,而李弘又把他弄到了东宫,岂不是两人都坐蜡了。当然,这个“万一”存在的可能性确实不大,这个时候使者就可以发挥另一项作用了——表达他的重视,并且让狄仁杰有个心理准备。

    自进门以来,狄仁杰的脸色第一次变了。太行山下山的路上,他就一直在思考各种事发生的可能性,但代表东宫而来?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结果。

    这哪里是噩耗,分明是天大的惊喜!

    “固所愿也,不敢辞耳!”狄仁杰傻了才会拒绝太子的征辟,更不要说代表太子的还是他曾经恩公的侄子。

    “怀英何德何能,竟使得太子殿下如此记挂?”他又感慨道。

    狄仁杰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其中蕴藏的东西。按理说,东宫想要征辟他这样的低阶官员,哪里需要派亲信提前告诉?还跑了这般老远,任职书给了就得了。

    其实李弘并不清楚他在京城外的名声,自他上疏请求试点占城稻和棉花后,在皇帝与皇后的全力支持下,在诸多地界都搞起了试点,北地种棉花,江南种占城稻。棉花收了不过一茬,广大劳动人民就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发明了各种棉花去籽或繁或简的方法。

    在这个保暖物稀缺的时代,棉花比栗米值钱多了,占城稻更不必多说,高产、早熟、耐旱,官员为了政绩也乐的推广。

    与之一同扩散的,便是太子的声望了。而原本可能会忌惮太子的皇帝本就是这件事的幕后推手,李弘暂时也没有什么有竞争力的兄弟,如此毫无阻碍,李弘的贤名每日愈盛。

    “如此甚好!”阎泰拍手称赞,“吾也好向太子殿下交待,不负兄长的嘱托了。”

    “敢问阎君兄长是?”

    “吾兄阎庄阎当时,乃是圣人亲点东宫太子家令是也!”阎泰说的分外自豪。太子家令确实也当得他如此态度,旁的不说,家令寺职责之一就是太子的膳食,最是重要不过。

    “狄公既然答应了,不如与我同去太原,等待吏部调令?”阎泰建议道。

    “阎君旅途疲惫,不如在此暂歇两天,再去太原不迟。”狄仁杰建议道。

    听这么一说,阎泰的确感到一阵疲惫。他算了算日子,他带人从长安快马加鞭出发时,调令应该即将发出了,公文走的路子必然没他快。但奈何太原城距离太行山委实有些远,只怕此时调令已至太原了。

    想到临行前兄长的殷殷嘱托,他也很明白自家的前程寄予何处,若是能尽快把狄仁杰带去长安,那就再好不过了!

    灵机一动,阎泰突然提了个建议:“太子如今正是用人之际,算算日子,这两日吏部公文就该到并州了。狄公若是有意,不如少走一段路?狄公可以托付同僚、以家仆归并州收拾家私,之后狄公与我先去长安。”

    狄仁杰虽觉得有些不妥,但对方匆匆而来,他实在不好拒绝。

    ……

    狄仁杰抵达长安时草木已逐渐开始发芽,肃杀中藏着难以阻止的生机。

    正如一路风尘仆仆踏入长安城的狄仁杰,期待着能在这京都之中,谱写出属于他的华丽篇章。

    有朝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得到消息的李弘亲自到东宫门前迎接狄仁杰,之所以搞的这般隆重,除了因为他本身对狄仁杰的重视,其实李弘心中还带着几分愧疚。自古以来,涉及到皇权的纷争一直以来都是危险的代名词,李弘提前这么多年把狄仁杰卷入其中,他有些忧心还没那么“贼”的狄仁杰能否处理好这些。

    毕竟,他明面上提供不了多少帮助。

    李弘为狄仁杰接风洗尘后,又花了一天时间派人领着狄仁杰稍稍适应下环境。

    第三天,李弘找上了狄仁杰。短暂的礼仪性交流后,他介绍道:“此是狄洗马,你们都见过了。怀英,此是李敬业,司空之孙,前日你们曾见过。此是许彦伯,中书令之孙,皆是我为你请来的帮手。”

    许彦伯,许敬宗的孙子,情况和李敬业差不多,只不过他的父亲许昂没死,而是早年间和许敬宗的小妾私通,被一怒之下的许敬宗上疏发配了。时人多于此来诟病许敬宗不修私德。

    李敬业和许彦伯如今分别为左、右司议郎,看着职位相近,实则分别隶属于左春坊和右春坊,换算成他们对应的朝中官职则分别是门下省的给事中和中书省的中书郎。他们和已经被贬的右司议郎李津一样,都是恩荫而来,更多的是为了资历。李弘监国时并不会让他们真的去当给事中和中书郎,只是挂个名,毕竟宰相们可不愿意真的用他们,哪怕他们本就是宰相的子孙。

    去年寰宇图后李弘在许敬宗的协助下召集官员修《瑶山玉彩》,包括寰宇图,被以公谋私的许敬宗塞进来的许彦伯表现不错,李弘自然也乐意向许敬宗表明善意,途径就是找许彦伯替他办事。

    狄仁杰在来东宫之前心中早有准备,说道:“臣本位卑,蒙殿下不弃,亲遣使相招,委以重任,殿下但有所命,臣必万死不辞!”

    狄仁杰很清楚,李弘派给他的两位宰相之孙会是极大的臂助,前提是他能降得住,他有这样的信心,但前期,他必须借助太子的信重。

    李弘直言道:“我奉圣人之命,每五日至光顺门下视政,当日便会留宿于蓬莱宫少阳院,次日再回东宫。月前某次我住在少阳院时,睡梦中听到有人提醒我‘小心王伏胜’,我次日醒来,左右皆言未见有生人。”

    这是李弘左思右想的说法,少阳院的宫人内侍都是皇后安排的,他的人本就不宜去求证。甚至在某个早上他真的顺口问了句,即便他的说法被泄露出去,乃至于皇后问起,他也能自圆其说。

    “但我回东宫后,这句话我仍记得一清二楚,至今记忆犹新,不似梦境。后来,我派人去内侍省查了名册,竟发现真有其人,王伏胜为内侍省内谒者,内谒者监本是管宗亲命妇朝集班位的,能于我有何阻碍?我思来想去,王伏胜能接触威胁到的,也就是皇后殿下了。”

    狄仁杰不是庸人,他的政治嗅觉极为敏锐,很快就意识到太子殿下的担忧绝不是无稽之言。民间还好,对武后参政并不算太排斥,前隋就有独孤皇后垂帘听政的先例。但许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大臣对此不满,而藏在暗中的人同样不在少数。

    此外,皇帝身体不好,太子年幼……对于一些人来说,想必是一种很有意味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