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唐:我不是孝敬皇帝在线阅读 - 第33章 春来秋往

第33章 春来秋往

    转眼之间,已是麟德二年。

    上回攻略高句丽的失败让以皇帝李治为首的朝堂上下暂时放弃,只是接受了时任检校熊津都督刘仁轨的建议更换了屯田驻守的府兵,并以原来的百济太子、现在的万年县人扶余隆为新的熊津都督。

    同时,以右威卫将军刘仁愿率军入百济,与刘仁轨一同镇守海东之地。

    别看刘仁愿和刘仁轨名字只差了一个字,但其实两人没什么关系,刘仁愿是祖辈就已经归化的匈奴人,后者则是地地道道的汉人。

    说起来,刘仁轨与倒台的李义府还有一段孽缘,以前当过门下省给事中的刘仁轨曾封皇帝之命就大理寺毕正义一案调查过李义府,结果皆据实相告,没为李义府遮掩,只可惜最关键的证人毕正义自杀,不仅没扳倒李义府,还被记恨上了。

    后来刘仁轨外放担任青州刺史,要知道青州属于上州,刺史乃是从三品,而宰相也不过三品而已,刘仁轨从门下省到地方主官,只要正常做下去,等他再度回到中枢,最差也得是个预备宰相,若是运气好些,直接入政事堂也不是不可能的。

    奈何当时正值大唐应新罗所请攻打百济,青州负责以海船输送辎重等支援在外唐军,当时正是李义府大权在握之时,略使手段便让刘仁轨匆促派船出海,最终船队遭遇海风,全部覆没。得亏是李治派去调查的御史据理力争,为刘仁轨求情,这才让刘仁轨免去一死,以白衣从军出征百济。

    在军中,刘仁轨不仅没被埋没,反而一步步高升,典型的如白江口之战,刘仁轨与刘仁愿等人一同把倭国打的落花流水。

    ……

    昔日,苏定方攻打百济时,百济人还不懂唐军野战的含金量,竟敢在唐军抵达百济真都城前举倾国之兵出城来战。

    苏定方一代名将,当即抓住机会率军迎击,大败百济军,斩杀一万余人,唐军乘胜攻入外城,拿下真都城。之后,领军的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等人向北境逃去,苏定方则顺势进军包围百济都城泗沘城,扶余义慈的次子扶余泰在此留守。

    也就是扶余泰没上过网,否则一定会高呼“和这群虫豸在一起,如何才能保卫国家?”野战打不过也就罢了,竟连城池都拱手让人了?

    听到父兄全都逃了,扶余泰脑袋一热,当即大臂一挥,父兄是什么东西?干脆自立为百济王,率众在泗沘城坚守。

    北逃百济太子扶余隆听到消息,当然就不乐意了。别看他在军事上没点数,但政治上可是门清,他很清楚,扶余泰自立为王,不论最后扶余泰能不能抵挡住唐军,倒霉的都是他。

    扶余隆和儿子扶余文思一商量,觉得这种情况还不如让唐军赢呢,带着百济国王干脆利落地向唐军投了降。

    正儿八经的国王都投了降,扶余泰这种自领的就有些扛不住了,终究大势已去。

    之后百济局势虽有反复,内里断断续续有人反唐,外部还有高句丽和新罗虎视眈眈,觊觎百济的土地人口,但直到目前为止,百济仍牢牢掌握在大唐手中。

    连续经历了数场战争,不论是皇帝还是宰相们都意识到而今的大唐更需要休养生息,除非辽东有变,否则以现在的局势,很难一战歼灭高句丽。此前苏定方围平壤时,作为大唐属国的新罗,在背后偷偷搞的小手段根本瞒不过人。

    北面契苾何力安抚住了铁勒残部,东面的高句丽早已没了sao扰大唐边境的能力,只有西面的西域因吐蕃而让人忧心,但皇帝与宰相们都很相信邢国公苏定方的能力,不求夺回吐谷浑的牧场,至少遏制住吐蕃的攻势还是稳稳当当的。

    在年初的时候,就有人建议李治完成一件太宗皇帝没有完成的遗憾——封禅。

    李治最初还犹抱琵琶半遮面,但一年多的风调雨顺让他封禅的心思日益膨胀起来。

    在李弘看来,这是李治想要证明他不弱于唐太宗的一大举措。

    封禅有好处吗?当然有!但在李弘看来,封禅的坏处更大,百官俱往,劳民伤财。李世民早年就想去泰山封禅,但被劝止后就没再提过了,整个贞观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休养生息,积蓄民力。

    更何况西边的吐蕃还在虎视眈眈,辽东的局势在李弘的记忆中很快就会发生变化,如此,把封禅的钱粮留作军用不是更好吗!

    可惜李弘的身份让他无法说出反对的话。

    等到十月,武后亲自上表请求封禅,李弘便知道,这趟泰山之行是免不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