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藏龙卧虎进士乡
“什么,放弃攻打塘湖水匪?” 吴可睁大眼睛满脸色不可思议,感觉荒谬到了极点。 乡勇队花了三天时间休整,差不多恢复了战斗力之后吴可立刻赶到乡勇营驻地,与马千总灯同僚商量攻打塘湖水匪事宜。 可他万万没有料到,对剿一向比较中意的马千总,竟然说放弃攻打塘湖那帮水匪? 太阳从西边出来拉? 他心中满是疑惑和好奇,倒没对马某人突然放弃攻打通城最后一股大型土匪有什么抵触,他又不是噬血好战的疯子。 按他一惯小心谨慎的态度,之前早就对塘湖水匪有过仔细了解。 真是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 那帮水匪的势力真心不小,加上塘湖境内水网密布环境特殊,想要进去剿匪就得乘船作战,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虽然大家都是江南人氏,吴可和手下小弟水性都不差,可跟常年在湖里船上泡着的塘湖水匪比起来,那还是差了许多。 这要是没有做好准备,贸贸然冲进去很可能阴沟里翻船。 之前他还头疼了好一阵,对攻打塘湖水匪实在有些抗拒。这可不比其它土匪,打不过木桨一翻就溜了,想抓住尾巴都难如登天,更别说合围包饺子了。 可没想到,马千总却是主动放弃了塘湖那的水匪…… “没错,暂时放弃吧,那地方可不是咱们能胡乱折腾滴!” 不等马千总回话,旁边的杨军便出声解释道。 “一帮水匪而已,难道还有什么大来头不成?”吴可更疑惑了。 “一帮水匪自然没什么大来头,可塘湖那地儿的事务不是咱们可以随便插手滴!”见吴可不明白,马千总摆了摆有些为难说道。 “难道这里头还有什么名堂不成?”听出了马某人话中的无奈,吴可眼睛一迷好奇问道。 所谓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更何况还是涉及到升官发财这样的‘大事’? 之前就说过马某人背后可是站着武昌府排名前三的大佬,乡勇营其它官员也都各有依凭,小小的塘湖竟也能让他们如此忌惮? 抬眼扫过正堂一众同僚,只见这帮平日里嚣张不可一世的家伙,此时却是老老实实不发一言,好象这事跟他们没任何关系一般。 “没什么名堂,就是塘湖的乡绅势力强大到可怕!” 马千总先是叹了口气,而后在吴可震惊不解的目光中满脸沉凝,涩声回答道:“你小子不是通城本地人么,怎么连赫赫有名的读书之乡都没听说过……” 震惊,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吴可真是没想到,在通城这样的穷乡僻壤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 真真不愧是有名的读书之乡! 像唐朝时的金兴政和金同庆父子,那可都是在历史上留有名号的进士大佬,父亲做到了中唐时的礼部尚书,儿子也是官至一郡之守。 还有唐末战乱时期的张十万,那可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牛。 相传在唐朝末期,因民不聊生民生困苦国家动荡,张氏青年为保乡邻一方平安与温饱,率领乡亲揭竿而起,抗税反奴,周边十数县府感其为人勇敢仗义,纷拥其为王,号称“兵马十万众宅舍十万间粮食十万担金银十成斤”。后,又有黄巢起义,但张不为所动,中而立之,不应腐唐之招纳,也不应黄军之反唐。良苦用心,只为保一方乡邻。 至于宋朝的方迪,方琳和方琼三祖孙那就更加了不得,号称‘一门三进士,祖孙三尚书’。 方迪和方琳就不说了,是宋朝最鼎盛时期的高官显宦。 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一门三进士,祖孙三尚书’中最小的那位方琼,那可真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 方琼,原名端五,号益庵,累官兵部尚书,兵部大元帅抗金英雄岳飞之师。 其人生于宋朝宗熙宁年(公元1068年),哲宗元右二年(公元1087年)中举人,元右六年(公元1091年)登进士,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筮仕,累官兵部尚书,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因母亲去逝返回通城黄袍家乡,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人入侵,东路由燕京(北京)南下,过黄河进犯汴京(河南开封)。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泊机甸,提师勤王,次年夏,金兵又至,二帝北辕,京都危急,方琼率军奋勇御金,力战救驾,壮烈牺牲。 明朝时塘湖出身的进士也不在少数,而且大多官位品级不低,可谓荣耀乡里盛极一时。 当然这些都是塘湖以前的历史,虽然让人震撼但时移事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的是嘉庆年间塘湖起码有近十人高中进士,此时他们在外省为官最低都是地方正七品知县,高的知州知府甚至官至道台的都有,京城六部也有好几位中低层官员,势力和影响力实在不可小觑。 马千总虽然自身品级不低,但比起那些正途进士那真是差远了。 塘湖那帮水匪势力不小人数众多,扎跟塘湖谁知道与那些在外为官的进士家族有没有勾连? 要是万一不小心触犯了那些乡绅家族,就算以马某人的后,台也吃不了兜着走,更别说乡勇队一干后,台还比不上马千总的低级武官了,再给他们三个胆子也没那勇气啊! 真是一帮欺软怕硬的家伙! 不过如此也好,不用在寒冷的冬天钻山划水,避免了手下小弟大量非战斗伤亡,同时也让他能够抽出时间回沙堆处理堆积的事务。 自从被马某人‘诓骗’出来已近月时间,当初走得可十分匆忙,加上吴可暗地里一系列布置都需要回去查看,沙堆那边已堆积不少急需他亲自处理的事务,眼下时间充裕正好回去忙活一阵。 于是他也没多说什么,立即向马千总请了十天假。 …… 南方的冬天阴冷潮湿,特别是山区寒风就如刮骨尖刀让人难受异常。 尽管天空暖阳高照,却没给旅途中的路人带来热和温暖的错觉,反而感觉更加寒冷难受。 此时,从县城通往沙堆的土路上,吴可一行正顶着寒风缓慢前进。 他身边跟着水牛和大伯吴老汉,周围是彪悍精壮的三十位亲兵护卫,身后还有五辆大牛车,车轱辘在松软潮湿的土路上压出两道深深长印。 吴可是个标准的行动派,向马千总请过假后立马返回营地,招集手下心腹小弟布置安排一番,让吴天志和二狗叔侄主持营务,带着早就采买好的大批货物,在亲卫队的保护下,冒着凛冽寒风迅速启程。 一路说说笑笑气氛轻松,在县城的这段时间虽然有不痛快,但是大家的收获还是很大滴,无论在钱财上还是在见识上都是如此。 原本的一帮乡下土鳖,可能最远都没出过沙堆镇,短短近月的县城经历让他们眼界‘大开’身上气质也变化不小,加上在剿匪战斗中连续胜利积存下的信心,无论气质还是精神状态上的改变真的不要太大。 再说了,多此剿匪胜利作为吴可亲兵小队成员,就算没上战场与那帮土匪死战,最后缴获的好处也少不了他们一份,这是规矩。 所谓钱财壮人胆,此时的亲兵小队成员一个个虽说不上富裕,但手头闲钱却是不少,此次回乡虽然仓促可是之前早已采买好过年物资,这次一起带回去也要让家人高兴高兴,算得上衣锦还乡了。 这是国人的传统,就连吴可这个现代灵魂也不能例外,这次回去也想到吴村和周围相熟村子得瑟一番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