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怀疑
锦依忽听她提到秦致吾,心中隐约有些觉得不好。 她看着凄楚憔悴的谢氏,若是四叔不死,他与四叔母情投意合,新婚一年,小锦琛出世,是否眼前之人如今仍是容光焕发的模样呢? “他吃了药一两日,病情就愈发严重。那时我才对母亲说了他落水的事情,母亲训了我一顿,我本想说致然身体已经大好了,但他突然病重,我又不知从何说起。再后来……” 她不再说下去,将脸深深埋进枯瘦的手掌中,泪水顺着指缝淌在她绣了淡淡梅纹的衣袖上,无声的抽泣着,窗外的日光洒在身上,却越发显得清冷孤寂。 锦依心中觉得悲凉,她和秦致然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却用了七年的时间独自回味。 自己与小楼只见过寥寥数面,这三年来,又何尝不是心中情丝缠绕。原本以为自己可以狠得下心将情丝斩断,但这两日每每想起他时仍是觉得心痛难忍。自己又该用多长的时间去忘怀? 二人一时都默然不语,初春的阳光带着微微的暖意,照得院子里树影斑驳,锦如和锦琛的欢笑声远远传来,屋内却是一片死寂,两个伤情之人各自满怀思念。 过了良久,谢氏的哭声渐渐停下,话语中带着数年来的猜疑和惊惧,声音却异常的平静,“致然死前的一日,我去厨房拿药,见到秦致吾和华太医站在长渊阁外的凤凰树下说话,离得太远,我什么都听不见,也没看清他二人的表情。但我心中却有些疑惑,……华太医平日从没来过府上,他们俩竟是相识的。秦致吾看到我站在院子里,两人又说了几句,便匆匆各自走开了。” “那时我心中一直觉得致然病得蹊跷,可能从我嫁进来后,从未见过他生病。府里的人倒都觉得正常,毕竟他从小就是药罐子不离身的。当时我二叔还在朝里做官,致然去了后,我便请了我堂哥去查那个华太医。……谁知查到的却是他的死讯。” 锦依神色一凝,沉声问道,“怎么死的?” “说是得了暴症,夜里突然就死了。他家里并无妻小,只有个老仆人跟着,到太医院也是受人举荐的。仆人当时便报了官,衙门里的人来了也没说什么,只说恶疾新死,尸身不能留,连夜便运到城外焚了。他家无人无口的,也没人追问什么,这事便不了了之了。” 锦依仔细想了一下,又问,“可知是何人举荐他进的太医院?” “鸿胪寺卿许同清……” 锦依的紫眸微微眯了起来,思量许久,缓缓地道:“秦致吾……大伯过去,便是在鸿胪寺里任职的吧?” 谢氏点点头,“后来也再没查到什么,过了一年,我二叔致仕,他们全家都迁回了睢阳,我也再没办法打听。我在建邺没什么亲戚,除了家里也不认识什么人……” “那为何后来琛哥儿的病,你还是用了大伯荐的王医师?” 谢氏皱着眉,神色有些苦恼,“其实我一直不敢猜是大伯要害致然,我进门的时间不长,只看府里人人都说他勤恳,待人也温和。他和致然的关系一直很好,致然对他比对嫡亲的二爷还亲。那个太医的死,也没法证明什么。” “母亲并不知道致然的身体已经好了,也只是认为他是落水染了风寒才会这样,对我一直也有些怨言。但那时我已有了身孕,母亲并没有冷落我,这些年待我和琛儿都很好。这事本就是我的疑惑,也不敢跟她老人家提。” “琛儿的病本就让我六神无主,请了好多医师来瞧过,大伯说那个王医师只是听人说起的,自己也不认识,是托人介绍来的,因此我就没推拒。……直到你说起琛儿的药有问题,我才断定必是他动的手脚。” “只是我想不明白,致然与他无怨无仇,琛儿还这么小,他为何要这么狠心,非要赶尽杀绝。昨日琛儿那样时,我就已下定决心,若琛儿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便也不活了,到了地下,咱们一家三口总算也能落个团圆……”
想起昨日她抱着锦琛痛哭的样子,锦依心中难过,让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相继死在亲人之手,却又无力反抗,真不知她这样柔弱的性子,是怎样熬过来的。 “琛哥儿药里的问题,我已找人在查了,如今也有了一些眉目。”锦依将手放在她的肩上,像是想为她点燃一丝希望,“你只要照顾好锦琛,饮食上除了你身边的亲信之外,再不要沾别人送来的东西。包括我的。……这些事,要不了多久就会结束的。琛哥儿长大后,你还要看着他娶妻生子,光宗耀祖呢……” 说完最后这句,锦依心中似乎有了一个模糊的影子,就像团团迷雾中陡然亮起了一簇微弱的烛火,只要伸手将它握在手中,就能将身周笼罩的阴暗全部驱散。 直到谢氏带着锦琛离去的时候,锦依仍在苦苦思索。 到了晚上,芊陌来说程叔派的人已将采菁找到了,并不在六安,就在京郊的庄子上。找到她时,已被打得遍体鳞伤,锁在一间仓房内,估计是打算让她自己慢慢疼死。 锦依听了,冷冷地笑道:“老夫人就算日日吃斋,也难洗清心中的罪孽。” “程爷已经将她带到义善堂的一处秘点,找了人给她医治,命是保住了,就是身上的伤疤恐怕难以消除。她神志有些模糊,只是念叨着她哥哥。” 锦依点点头,“让程叔去查查看,若能把人从牢里弄出来,就再帮她一把。这丫头也是个有骨气的,肯为了哥哥赴死。” 芊陌轻声答道:“程爷已经派人去办了。” 锦依放下心来,又拿出医书翻看,过了半晌,将手里的书放下,自嘲地叹了口气,“我现在顶着毒医的名头,却琢磨着给楚辰王妃编食谱,是不是有点儿自作多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