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重生之超级大博士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六章:名人的快乐与烦恼

第二十六章:名人的快乐与烦恼

    迟群接过本子,郑重地打了开来;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词汇,正面反面都有,足有四五十页。这个本子很大,接近十六开,是用普通白纸七凑八凑做成的;书皮是用两张硬纸片粘合而成,看上去粗糙而肮脏,上面没有任何标记,光板一个。

    好奇之下,迟群仔细地把本子里的内容看了几眼;字迹是用油笔写上去的,笔画有些凌乱,这里面收集有革命名词、各种组词和大量的成语,甚至还有歇后语。从这上面可以看出,彭禹为了学习课外的东西,确实花费了不少的心血。

    “彭禹啊!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啊!”迟群合上书本,感叹中总算说了句人话;“你说的对,我们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要想蓬勃发展,战场不能只局限在大城市,农村和边疆这片广阔的田野,也是大有作为的。嗯,我尊重你的意见和选择,同时也期待你早日上京,为我们交上精彩的答卷。”这一刻,迟群对彭禹好感大增。说实话,作为知识渊博的“梁效”写作小组主要负责人,他从骨子里是瞧不起像张铁生那类目不识丁的造反分子的;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始终认为,要想干好革命工作和出人头地,没有文化是根本不行的。在这个弱rou强食的世界里,你没有文化或者缺少文化,也就意味着你是一个粗鄙和没有头脑的家伙,你只能沦为他人枪杆子或者炮灰;迟群认为,虽然这和他们搞得那些革命运动南辕北辙,但还是有深刻道理的。

    “谢谢首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一定会努力的。”对方能够放自己一马,让彭禹很感动,同时也松了一口气。

    彭禹是个重感情有良心的人,为了感谢迟群当年对自己的帮助和赏识,他从2001年开始,也就是迟群刚出狱的那一年,特意去看望了好几回休养在家的迟群,并在生活上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那个时候的迟群穷困潦倒,社会地位低下,根本没人理睬,再加上百病缠身,身板儿瘦的就像一根干柴棒子;相比之下,彭禹却早已成了享誉中外的大名人,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彭禹的到来,让迟群感激涕零,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直到后来迟群因癌症去世,彭禹这才中断了和迟家的往来。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快要散会的时候,迟群特别吩咐省领导和正阳市的各级领导,要在生活以及各个方面,对彭禹给予大力地无私的支持;也就是说,彭禹要求什么,上级领导部门就要满足他什么,这是一项不可懈怠和推诿的革命任务。

    第二天一早,迟群带着他的团队,在省领导、市领导以及彭禹他们的送别下,坐上专列,回北京去了。

    彭禹不想去北京,这让白校长和彭国庆百思不得其解,捶胸顿足地埋怨了他好长时间;后来每当提起这件事,白校长和彭国庆都叹息不已,怀疑彭禹是不是脑子里缺少一根筋。但是,当***被打倒之后,他们的爪牙几乎全部锒铛入狱,后怕中两个人又感到万分的庆幸,认为彭禹当时的选择既明智又正确,更是对彭禹颇有预见性的脑袋瓜子十分钦佩。

    迟群虽然走了,但给彭禹留下了很大的好处;除了一个牛皮纸袋子里装着一千元人民币奖励之外,还有一个巴掌大的红皮小本本。这个小本子就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证书,表面有漂亮醒目的烫金大字,里面是彭禹的照片和钢印;对于彭禹来说,这可是个了不得的金字招牌,无论走在那里往出一亮,都会招来人们羡艳的目光和尊敬。既然是国家正经八百地音乐创作家了,那当然就会有工资;所以,不管彭禹每个月能不能写出东西,中国音乐家协会都会把62元人民币打到正阳市的财政款项上,然后再发到彭禹的手里。至于他今后写出的作品一经发表,都会有不菲的稿酬送上门来的。

    当彭禹把一千元交给mama的时候,mama捧着厚墩墩的全部是崭新的10元面额的钞票大吃一惊,继而激动得泪如雨下。mama在没有正式进入行政科之前,每个月的工资才14块1毛钱,仔细算一算,这一千块钱,相当于mama6年的工资啊!面对这么大一笔钱,她能不激动吗?要知道,日子一向过得紧巴巴的家里,可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一大笔巨款啊!然而,惊喜还在后面,当彭禹又从口袋里摸出62元钱,交给mama,说这是他的工资的时候,mama更加吃惊了;小心翼翼地捧着彭禹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证书,哆嗦着嘴唇直呼老天开眼。

    儿子成了国家的音乐创作家,而且工资比老两口加起来还高,这让彭氏夫妇感慨和唏嘘不已,脸上容光焕发,感到倍儿有面子;jiejie彭薇拿着彭禹的证书,更是爱不释手,兴奋的泪水涟涟,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出息的弟弟骄傲万分。

    彭禹出了名的消息,像风一样,很快传遍了整个来东镇;省领导、市领导、区领导还有农垦指挥部的领导们,一波接一波地接踵而来,都快把彭禹家的门槛踏破了。杜阿姨和一些与彭家有来往的邻居们,更是成了彭家的常客,有事没事都喜欢到彭家串门;所以,一连很多天,彭家门庭若市,屋里屋外到处都是人,可谓人满为患。

    来的都是客,彭家自然不敢怠慢这些乡里乡亲们;以前彭禹没有出名的时候,彭家一天也来不了几个客人,家里冷冷清清,最多也就是杜阿姨吃过饭后串串门。可现在不一样了,人家肯登门,那就是看得起彭家,是给你面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彭氏夫妇自然是高高兴兴的招待大家,沏茶倒水,屋里屋外忙个不停。由于地位升高,家里又有了钱,彭国庆是个好面子的人,故而将招待客人的纸烟从原来的7分钱一盒的雪花,升级到了1毛8分钱一盒的战斗牌香烟。

    但是时间一长,彭氏夫妇就感到有些受不了了。你想啊!这一连十几天过去了,来的客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不说茶水和家人受累什么的了,光是香烟,每天消耗一条都不够,这让谁谁也扛不住啊!再说了,以前彭家的人早已养成了习惯,那就是每天晚上10点左右准时睡觉;现在可好了,有好几个长辈和在村子里有头有脸的村干部,每晚兴致勃勃的和彭国庆谈天说地,东拉西扯地聊个没完没了,不到12点多钟根本不挪窝。因此,每当客人们走完,彭氏夫妻都是相对无言、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最热闹的那一天,当属12月15日晚上;因为通过农垦指挥部和红卫小学的大力宣传,全镇的男女老幼们都知道,这一天的收音机或者半导体里,要在19点30分,开始播放由中国银河少年合唱团演唱的歌曲《好少年》。对于来东镇的所有人来说,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因为歌曲的创作者,就是村子里的大红人、名号响当当的咱们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小音乐家彭禹啊!所以,每个人的脸上都放着红光,早早地吃过饭,不约而同地向彭家汇集。

    那个时候,村子里还没有电视机,只有有数的几台收音机和半导体;就算如此,也挡不住乡亲们的热情。所以,还没等播音开始,彭家就挤满了人;就连墙头上,也爬满了兴奋莫名的小家伙们。为了更好的收听广播节目,彭家从别人那里借来了一张时兴的方桌,摆在院子的枣树下,上面放着四五台半导体收音机;这里面有彭国庆新买的,也有别人拿来的,大家都把频道调在同一个位置,放得声音也都很大,颇有争强斗富的架势。因为天黑得早,彭家不得不从家里接出一个灯泡,高高地挂在树枝上,为大家照明。

    19点30分到了,随着一个声音甜美稚嫩的小女孩的播报声,所有的人都在大人们的呵斥下停止了说话,静静地等待着节目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