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海外票房汇总
没错,嘉禾和邵氏这两大公司目前的情况,的确只能用混乱,十分混乱,极度混乱来形容。 特别是它们名下的戏院,都出现大量人群拥堵在售票窗口,这些人不是来排队买票的。而是原先买了票,现在又想退票的群众,其中又以黄牛党居多。 原本这些大量购票的黄牛党,是打算通过炒卖电影票盈利。现在这个情况别说是赚钱,想不把本钱贴进去都是难事。 这也应了那句投资有风险,当初嘉禾和邵氏在电影上映之前,下足重本做宣传,开口就是几千万美金的大制作,一副无人能敌的姿态摆上银幕。 结果等到观众进戏院一探究竟,发现其中的剧情差点没让人闷得作呕,应景的说出一句:这什么玩意? 其中又数嘉禾的观众闹得最欢,或者说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其实邵氏的并不比好多少。偏偏观众们对邵氏的情况表示接受,而对嘉禾又是一副抗争到底。 因为这些观众已经潜意识认为,日落西山的邵氏拍出烂片很正常啊,正如它千篇一律的武侠片,难道你还想看到什么惊喜? 但是这么多人看好你嘉禾,电影还是由城龙担任主角。结果他们入场观看之后,才发现城龙的主角光环被鬼佬抢了不少,武打招式一板一眼毫无亮点,既不搞笑又不流畅,剧情更是让观众不知所云,就这种情况还要他们买单? 口口相传下,越来越多人将、这两部电影标注为烂片,至少它们无法勾起港人观看的欲望。 说起这一次的退票风波,跟青灯娱乐也有间接的关系。如果没有疯狂的票房成绩,两大公司的退票风波也不会闹得这么大。 毕竟一张票只是几元的消费,将就着也能勉强看完。坏就坏在两大公司没有设购票限制,导致前几天的电影票超过4成被黄牛党持有。 这些票黄牛党手中的电影票,少的有几十张,多的有几百张。卖又卖不出去,又不可能自己一个人看完,那肯定是联和其他人一同退票。 邵氏和嘉禾不给他们退又不行,不然这些黄牛党整天围在售票窗口,到时候严重影响院线的经营。这一点还是其次,邵一夫和邹纹怀不是第一天经营院线,有的是手段将这些人驱散。 但是赶得走这些人,封不住他们的嘴。不排除其中还有人故意闹事,一旦被他们散播谣言,将会对公司的名声有很大影响。 所以叶景诚去呆湾的这段时间,两大公司因为这场退票的风波,导致以及,两部影片的票房有减无增,分别停留在二百八十万和两百四十万。 值得一提还有安乐影业,作为嘉禾和邵氏这一次的潜在对手,安乐同样是上映一部叫的外语片,但是这部电影的成绩远超两大公司。 当然,这跟百老汇院线长期上映外语片有关。再一个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当霸王,该片上映不到十天,总票房已经突破七位数的三字头。 看起来好像并不多,但是其中又涉及一个成本问题。这样一部电影拍摄成本至少要几十万美金,但是安乐影业是作为代理来进行经营,也就是说除了那笔几万到十多万不等的代理费。 除此之外就是戏院每天的维持成本,这笔账大致能和卖品部的利润抵消,所以安乐影业三百万的票房,至少可以有二百五十万的盈利,比目前的中票房还要高。 …… 将这份相关的数据表放到一旁,黎应就继续汇报公事上的问题。 “叶生,这几份公司的影片在海外市场的数据,其中一千六百万、二千四百万、三千八百万,……” 将几份数据表递给叶景诚,黎应就说道:“九千六百万。” “九千六百万?”叶景诚被勾起了兴趣,九千六百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初他预想的总票房也不过一亿,还是加上本三千万的票房。现在单单海外市场,就给他反馈将近一亿的资金。 叶景诚翻了翻这几份数据,岛国无疑成了的票房大仓,创造了将近二十亿日元的票房,折合港币三千五、六百万左右,这个数目比港岛的票房还要高。 无可否认,现在岛国的电影市场的确比港岛高出不少,二十亿日元看起来不少,但是李小龙的,在73年登陆岛国已经缔造出三十亿的票房。 这样一对比二十亿还高吗?诚然,李小龙的地位没人能取代,不过以七三年的物价,当时的三十亿抵得过现在的五、六十亿。 这也是城龙的电影为什么能在岛国大受欢迎,也和‘前人种树,后人得果’这一点有关。基本上城龙每一部武打电影,都可以缔造出十亿以上的票房。 这二十亿,充其量只是一个年度冠军,还要是加上外语片的前缀。如果不是受到东映的资源限制,在东宝的平台进行上映。三十亿是不敢想,至少也能冲击二十五亿。 其次的票房重地是新马泰,这三个地区由同一家公司代理——南洋邵氏,虽然邵氏在过几年很可能被取代,但是现在还深深影响着三地,斩获票房接近两千九百万港币。 第三大的市场是呆湾,合作对象是三大公营制片单位之一的中影,一共斩获票房三千二百万新台币。新台币处发布的时候,是五元新台币折合一元美金,和港币的汇率差不到哪里去。 但是这几年的物价上涨,职员的收入提高,以及不停的恶性贬值,新台币兑美金从5:1的汇率跌至12:1,新台币与港币的汇率,大概在1:2.6上下。 也就是说在呆湾取得的票房,折合港币大约一千二百万。 剩下的就是一些零散的票房,包括印尼、越腩、南韩、北美等十多个地区,不过蚊子腿再细那也是rou,何况这些地区演绎着聚沙成塔的一幕,一共累积了接近两千万港币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