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要么老死,要么被弄死
出来散心,肯定是心中有什么需要散发。 沈哲自己并没有察觉,反而是打电话的时候,被林语菡感觉到了。 所以相约到香山玩了一天。 离开闹市不久,沈哲就发现这几天的生活状态很不对头。 杂志社的事情,学术界的事情,不知不觉已经被卷了进去。从“逮蚂蚱”偶然想起孔子教导门徒的典故,豁然知道,自己所作的应都是没必要的。 顺风顺水长大,没遇到过像样的对手,忽然被人围攻,有些乱了方寸。 孔子说的蚱蜢不可语冰,和庄子的夏虫不可语冰不完全相同,也可以说成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将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品面世,在所难免会讨部分人厌恶。 蚱蜢人骨子里就认为一年只有三季,再争辩又能怎么样? 学术界骨子里就看不上明朝那些事儿,现在依然还是,抛出几个新观点,也不过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 忽然又想到一个笑话。 孔子、孟子、商君,三人坐而论道。 “不知为不知!” “自感舒服才是真舒服也!” 孔孟二人对视一眼,闭目自爽。 商君骂道:“鸟!天下不清不白混浊不堪成何体统!毫无章法可循岂不是误人子弟?” 愤然又道:“呸!伪君子!还想教化天下?” 这个笑话讲的是儒法理念之争,儒家二老中庸行道,商君坚持真理。 所以孔孟老死了,商君被人弄死了。 于是华夏人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当然,“子贡问时”的故事估计是后人杜撰,因为孔子向来主张不语怪力乱神。 “我肯定想老死,对不住商君了”沈哲歪歪嘴。 学术界才几个人,无数普通读者都不赞同他们的看法,他何必在意。 道不同不相为谋,权当他们是蚱蜢人。 想通了一些问题,沈哲感觉身上忽然完全轻松了,仿佛换了个人。 “明个早上去接你,和琪小编辑已经催了好几次了,先把童话出版的事情搞定” 因为舒克和贝塔连载将近半年,攒了六十多集了,很多家长给少儿365打电话询问何时出版。如今,这部童话作品早已成了全国孩童的最爱,舒克、贝塔、臭球每个角色都能讨得欢喜,情节渐渐铺展,正义的小动物们开始和海盗战斗。 听说很多幼儿园里面,老师带领小孩子做游戏,也开始给他们分配故事中的角色。 开飞机的欢喜,当海盗的大哭。 只是内容分散在十来本杂志和增刊上面,连家长都常常搞混。 结集出版就成了所有人的迫切需求。 不过出版之前,少儿365杂志社要首先要得到两位作者的授权,需要去编辑部一趟。 今天周六,两人玩了一天,明天必须办这事,要不然又拖到下周。 “出版后,估计你也是小富婆了。”沈哲笑呵呵的说。 见他复正常,林语菡小脸也变得飞扬不少。 青春本就应该飞扬。 此时,香山公园管理处,两位老人碰头。 “老韩,又来蹭吃蹭喝?进来买门票了么,我这儿可不是慈善机构!” “你这老家伙,谁敢收我的门票?” “少来几趟,下边几百口子就靠这点钱发工资,你这样的太多,我们喝西北风?” “算了吧,一个园林养这个多人,寒颤不寒颤?” “就这还照顾不过来,刚才去转了一圈,垃圾就发现十几个,还冤枉了一个小子” “行了,存货赶紧拿出来,今天有好处给你!” 如果沈哲在这里,一眼就能认出,这两位老人正是他和林语菡在公园里前后碰到的两位。 送了一首诗的韩姓老先生,另一位却像个农夫。 两个老头进了管理处一间办公室,农夫模样的老人嘀咕着,从抽屉里摸出半瓶酒,又拿了两杯子。看酒瓶包装估计存了几十年了,应该是珍藏,连杯子都古色古香。 “上次喝了一半,你这还惦记上了!” 农夫老人话音不满,动作却不慢,转身看到对方正在纸上写着什么。 “写什么呢?” 韩老人道:“好酒就要分享,你一个人喝,那有什么意思喏,魏老头,这就是酒钱。” “装神弄鬼!” 魏老人笑骂一声,接过瞅瞅:“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咦,写的是这里的红叶?不错啊,今天老家伙你诗兴大发?” “够酒钱了吧,你这儿缺的就是这种文气,再美的景色,少了三分韵味,这补上了。” 魏老人皱眉:“还开始自夸了?” “哈,这可不是自夸,从一个年轻人手里得的,正适合这地儿。”
魏老人挑眉道:“是不是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身边跟着一漂亮丫头。” “咦,你认识他们?” 魏老人摇头,视线停在手中纸上,面色奇怪:“不认识,不过我也从他那里得了首诗。” “什么诗?”韩老人很感兴趣问道。 魏老人把酒瓶和杯子放在一边,夺过纸笔刷刷写了几行字,递过去道:“就是这首。”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好气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韩老人来念了两遍,忽然道:“这是当面送给你的?” 魏老人微微摇头:“不是,见他躲在双清别墅刻石后面,开始还以为是干坏事。” “为什么要刻在后面?” “可能是不想为人见到,他们走后我才发现的。” 沈哲当时也只是随念而做,把彼时空太祖创作于那座别墅的诗刻在石后,并不想为人而知。毕竟那首诗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据重要一席之地,只是被一个老头误会而发现。 韩姓老人想了想,忽然笑道:“我可能猜出那个年轻人是谁了” 魏老人愣道:“是谁?” “你还记得伤仲永和桃花诗吧?” “废话,非常好的两篇作品,当然记得”魏老人忽然头,惊讶道:“是那个小状元?” 韩姓老人指指桌上两首诗,笑道:“国内还有哪个年轻人有这水平?” “这段时间闹出风波的燕大学生?” “估计就是他。” 魏老人点点头,叹道:“应该是他,可惜了几首好诗,如果配上典故,流传后世都很正常!” 典故都有,可惜沈哲却不能注明。 韩老人道:“那首香山不就有典故么,够酒钱了吧?再说,像桃花诗,他本人就不能成为典故?” “你这么看好他?”魏老人讶然道。 “也不一定,人间正道是沧桑,华夏诗歌也正面对这种情况吧,都说不符合时代潮流。”韩老人喟然,“年轻人都能看懂的事,我们老家伙坚持也没什么意思” “征文快开始了吧,你不见见他?” “嗯,是想见见,本来不准备去的,小冯他们扛不住压力胡闹,去看看也好” “我看也是胡闹,征文能有什么好文章,小心老窝被人拆了。” “那可说不准”韩老人目光落在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