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穿越红楼去写文在线阅读 - 第72章 不死之身

第72章 不死之身

    梨香院中,几枝红梅插在紫定瓶中,清清冷冷的暗香,沁人心骨,自有一种绝世风华。

    薛姨妈和薛宝钗母女两个坐在窗边做着针线,做了一会针线,薛姨妈揉了揉眼睛,说道:“我的儿,你也歇一会,仔细伤了眼睛。”

    薛宝钗放下手中的活计,笑说道:“冬日里没什么事,不做活也是白闲着,倒不如做活解解闷儿。”

    薛姨妈叹了口气,说道:“前些日子我还和你姨妈说,借着她们家园子摆一日戏酒,请了老太太她们热闹一日。偏生遇着蓉大奶奶没了,戏酒倒是小事。只是苦了我儿,今年的生辰也不能大办了。”

    宝钗的生日原是正月二十一日,如今已是冬底,宝钗过生日那天,宁国府里秦可卿还没出殡。

    俗话说客随主便,宁国府里余哀未了,荣国府里却笙歌宴饮,究竟也不像样儿,宝钗过寿这事,自然只能搁置不理了。

    薛宝钗素来随分从时,听得薛姨妈这话,并不将这些事放在心上,微微一笑,从容道:“妈还不知道我,我本来就不爱这些热闹。

    何况这天气,时气寒冷,我又吃着药呢,这才略好些,更贪清静。我知道妈心疼我,舍不得我受委屈,只是,与其花上几百两银子,闹上一日,不得安静,我倒宁愿不过生日呢。”

    薛姨妈听得宝钗这话,越发心疼,因说道:“我的儿,你是没瞧见那天琮哥儿过生日,是何等的排场声势,到你过生日了,却这样冷冷清清。”

    宝钗浅浅一笑,说道:“琮哥儿那是才得了太后懿旨夸赞的,并不是府里寻常的则例。这府里,四时八节,加上各人生日,一月总是要热闹几次,但热闹得连宗室王爷都送礼应贺的,又有几人能有这样的造化呢。”

    薛姨妈叹了一声,将攀比的心思略压了下去,慈和笑道:“虽是如此说,咱们家便不大摆戏酒,也得给你添些新衣裳新首饰。昨儿铺子里送了一匣子珍珠来,倒还圆润,只是略小了些,做首饰太轻巧,正好用在衣裳上。”

    宝钗说道:“我那还有好些没穿过的衣裳呢,做了新的,也不过放着。何苦再浪费珠子。倒不如让莺儿用线串着珠子,编些精巧扇坠香囊,用来送人也是好的。”

    薛姨妈笑一笑,才要说话,忽见得薛蟠从外头跑了回来,呼哧呼哧喷着粗气,眼圈儿红红的,满头是汗,仿佛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薛姨妈吓了一跳,她几时见过薛蟠这模样,还当薛蟠是在外头受了委屈,心疼得不了得,问道:“你这是怎么了在外头惹了祸谁欺负了你不成。”

    薛蟠眼泪滚滚就落下来,望了望薛姨妈关切的脸,看了看薛宝钗担心的表情,蹲在地上,抱着头呜咽着哭起来:“我闯了大祸了,meimei我对不起你”

    呜呜哭着把事情告诉了薛姨妈和薛宝钗两人。

    任凭薛姨妈素来慈和,只得薛蟠这个儿子,溺爱纵容多年,听了这话,脑子里嗡的一声断了弦,狠狠地捶了薛蟠几下,怒骂道:“你这混账东西,我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孽你为何不拿了根绳子来勒死我”

    骂着,眼泪就掉下来,薛姨妈眼前一黑,身子险些栽到在地上。

    薛蟠当即吓的大哭:“mama是不好,你打我几下,消消气”

    薛宝钗扶了薛姨妈坐下,命了莺儿倒了温茶来,服侍着薛姨妈喝下,薛姨妈心头那团燥火被温茶一浇,人倒清醒了几分,对着宝钗哭道:“我的儿,都是我没管好这孽障咱们怎么办啊”

    宝钗的眼泪在眼眶中的打了几个滚,却始终没落下来,只是红着眼睛,劝着薛姨妈道:“也不过是琮哥儿随口那么一说,哪里能当真呢哥哥是关心则乱,才被糊弄住了。”

    薛蟠抬头瞧了宝钗一眼,怔了怔,忽然又哇哇大哭起来:“琮哥儿说了,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冒冒失失的当着众人的面将棺木送出去。这不是明摆着提及人想起义忠亲王老千岁么万一遇上个眼里容不得沙子似忠顺亲王那样有仇必报的咱们是大祸临头,而不自知,呜呜呜,都是我没用”

    宝钗的脸色刹那间惨白,失声痛哭起来。

    薛家人痛哭流涕,而此刻宫中,元春也在痛哭流涕,不过是被人掌嘴掌的。

    皇后抚着头上的金钗,幽幽叹了一声:“罢了。元姑姑好歹是太皇太后身边的陈人。这样的花容月貌,若是打坏了,明儿还怎么给老太妃办差”

    语言里意思,竟是要让元春去侍候老太妃。

    元春入宫为的是荣华富贵,跟着皇后身边,管着宫规,时机尚不多。

    那些老太妃,原是先帝的妃子,在宫中如同摆设,逢年过节出来露个面,元春若是去侍候老太妃,无疑是入了冷宫。元春哪里甘心,当即磕头哭诉道:“奴婢冤枉,奴婢冤枉。奴婢跟在娘娘身边这么多年,从来是忠心耿耿”

    “忠心耿耿”皇后娘娘脸上的笑容,那叫端正大气:“忠心到收买太子身边的太监那些小太监在太子面前夸你的好处,我都见着呢。”

    元春恨得心口发痛,冷笑不已,但头也不敢抬,只是磕头道:“娘娘既知这个,怎不知太子将宫中银器都赏给了那些小太监。奴婢一时糊涂,恐损了太子声名,方拿了银子与那些小太监换了银器回来”

    皇后万料不到元春竟会如此说,声色俱厉道:“竟有此事”

    元春低头道:“并非奴婢一人拿住,只是那些小太监皆说是太子给的,并非他们盗窃。众口一词,不能有假,若不管不问,不成体统,若追究下去,又碍了太子的颜面。何况得了太子赏赐的,也并非都是太监,太子身边的嬷嬷陪读,都不言论,奴婢虽觉不妥,也不敢直言禀明娘娘,只是为谨慎起见,这才拿了银钱换了器物。”

    太子身边的陪读,乃是皇后的娘家人,太子将自己宫中的器具都给了外戚。

    外戚捞钱本是惯例,皇帝都要给官位养岳父和舅子呢,太子给些东西,本也寻常,但将自己日常用的器具都赏出去了。

    说出去,不是皇后的娘家人太贪,就是太子太没主意,哪一桩儿,都不是好听的事儿。

    饶是皇后养气工夫了得,听了这话,也不免笑了一声,笑得一宫的宫女太监都打起了寒颤,缓缓道:“太子,当真是个好太子”

    元春知道这是皇后动了大怒,不免小心翼翼道:“娘娘,依奴婢的见识,这也怨不得太子。奴婢在家时,兄弟们出门读书身上总得备上些荷包,以备下人讨赏。太子这年纪,同奴婢的弟弟差不离旁的皇子赏人,太子焉能不赏虽说攀比不好,但这年纪的孩子,都是不肯落人后的。”

    元春这话几乎是明说了,太子没钱赏赐,又要和其他皇子攀比,故而拿了自己宫中的器物,命太监去换了银钱回来。

    元春又从侧面为自己分辩,太子和宝玉的年纪仿佛,她看见太子便如看见自己的弟弟,更不可能有什么不应想的心思。

    皇后脸色和缓了许多,她当上皇后,智商至少是水平线以上,知道这事一旦处理不好,太子在今上跟前,少说也要被皇帝训斥一回,即便动摇不了太子的地位,但是日积月累,长久下去亦非好事。教训不得自己生的儿子,皇后只得将气撒在太子身边的太监身上,总要打死几个太监,方能出一出心中郁气,淡淡道:“叫了太子身边的”

    元春听说,忙抬头道:“不可。”

    看着皇后的眼神冷起来,元春奴颜卑膝地笑道:“太子素来仁义,若知道娘娘因此罚了他身边的人,倒给了小人挑唆的机会奴婢是这样想的。娘娘寻个私下无人的时候,同太子细说几句,太子天生聪慧,自然明白。至于那些小太监们,日后再寻个错处,打发了也就是了。如此太平无事,岂不妥当。”

    皇后点了点头,笑道:“到底是太皇太后身边的陈人,果然见识不凡。这回倒是委屈你了。”

    元春连声道着不敢,但是心中却冰冷无比。她素来机警,知道皇后能委屈她一回,就能委屈第二回,而皇后的心腹,没有三头六臂,不死之身,是当不了的。

    元春受了一场委屈,得了皇后几句温言,在宫中暂时度过危机,开始寻找下一个机会。

    荣国府中,贾琮总算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下午,刚一睁眼,就跟见了鬼似的,彻底受到了惊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