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官路沧桑在线阅读 - 454勾起回忆

454勾起回忆

    “你念的是什么大学?”

    苏总编象从回忆中走出,讷讷地问。

    “北方大学新闻系。”

    田川一字一板地答。

    “北方大学新闻系,那怎么回邑水当老师来了。”

    他有点不解。

    “当年我母亲身体不好,我是为我母亲回来的。”

    田川说着,眼睛有些湿润,章楚涵和苏总编也有点激动,眼睛都浮现一层泪花。

    “你是哪年毕业的?”

    苏总编又问了一句,好象有一种特别的含义。

    “一九八七年。”

    他不假思索地说。

    “那你是八三年入学。”

    苏总编象自言自语。

    “对。”

    他点着头。

    “八四年我看光明日报,有一篇文章叫《夜访北方》,文章还配发了一个照片,是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在图书馆看书的画面,镜头以男同学为主,女同学是坐在后排,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不知道你看过这篇文章没有?”

    苏总编若有所思地问。

    “我看过,我至今仍然保留那张报纸,因为那个男同学就是我。”

    田川微笑着说。

    “我觉得有点象你嘛,你和年轻的时候没太大的改变,当然,你现在也没有老啊。”

    苏总编非常开心的样子,好象是为他的发现而自豪。

    “二十多年了,说不老也是和别人比,和自己比还是老了。”

    田川还是微笑着。

    “我能问一下你后面的那个女同学是谁吗?”

    苏总编有点调侃地说。

    “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

    他淡然地说。

    “我还以为这一男一女是恋人呢,因为图书馆里人不是很多。”

    苏总编笑着说。

    “那不是图书馆,是长明灯教室。”

    田川解释得道。

    “长明灯教室?怎么还有长明灯教室啊?”

    苏总编好奇的样子。

    “因为有一部分同学喜欢晚间看书,但到了就寝的时间寝室肯定是要关灯的,有的同学就到水房看书,有的在走廊看书,有的是在被窝了打手电,学校一看学生挺用功的,有点不忍心,就开设了一个长明灯教室,其实长明灯是夸张说法,也不是通宵,是到晚上十二点。”田川解释说。

    苏总编听着,不住地点着头。

    “你很了不起,我佩服你这样的人,但金子放在哪里都是发光的,我觉得你这本书非常有价值。我为什么要急于约见你呢?前一阵子,我随滨江文学作家代表团到西欧四国采风,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搞方言研究的,他约我给他搜集一些邑州方言,回来后,我用心搜集,还告诉了我们的编辑记者给我搜集,但也没搜集多少,一共还没有你一篇文章装得多,所以我是想向你讨教一些邑州的方言,也向朋友交个差。”

    苏总编语气沉重地说。

    “那好办,我的文章都在信箱里存着呢,你现在就可以看。”

    田川痛快地说。

    “太好了,你打开信箱,我现在就想看。”

    苏总编急切地说。

    田川看了看章楚涵,象是在征求她的意见。

    “就用苏总编的电脑吧,没关系。”

    章楚涵说。

    他们都从座位上起来,来到了电脑前,田川打开了自己的邮箱,调出了那篇文章。

    “你坐这看吧。”

    他说着,抬起了身,把座位让给了苏总编。

    苏总编坐在了椅子上,田川和章楚涵一左一右,他们三个人共同看田川的文章。

    一开始苏总编看得很慢,老半天才移动一下鼠标,后来他就越来越快了,看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苏总编坐直了身子,慢慢地说:“这可不是几篇简单的文章啊,这就是一本方言学的专著啊,我觉得这本专著有三个特点:一是体例独特实用,有开创性。它和一般的方言研究的专著不同,避开了论点,论据,论证的熟路子,不是把方言单摆浮搁着加以释义,而是把方言词汇放到具体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中去,引起读者的兴趣体会玩味,从而更理解其内涵和外延;特点之二是材料详实新鲜,有实践性,书中所涉略的邑州方言词汇,都是你亲身用过,亲耳听过的东西,没有任何的抄袭和盗版;特点之三是通俗晓畅,有大众性,不避俗,不猎奇,尊重习惯,尊重民俗,不用艰涩古板怪诞的语言,风趣,有哏,适合大众口味,总之,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如果你想出版,我马上就可以给联系出版社。我在出版界认识的人很多。”

    苏总编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动情地说。

    “感谢苏总编对这本书的评价,如果有出版那一天我想请苏总编给我写一个序言。”

    田川也激动地说。

    “序言我不一定有资格,但我肯定要写点什么,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好书。”

    苏总编仍赞叹不已。

    “您过奖了。”

    田川谦逊地说。

    “我有一个想法,看看你能不能同意,你不是在邑州日报开过我看三农专栏吗?这回我还想给你开一个专栏,叫《邑州方言散记》我觉得这一定是一个非常受喜欢的专栏,也给我们的报纸增加一个亮点,你看你有没有意见。”

    苏总编用征询的口吻说。

    “我怎么会有意见呢,其实散记篇我写了六十多篇文章,是整个书籍的三分之二的分量,你给我开了专栏,我的书就等于出版了,我非常高兴,但你刚才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不能确定有多少文章够发表水平。”

    田川谦虚地说。

    “窥一斑而略知全豹,我不用一篇一篇地看了,你的《我看三农》我是一篇一篇地看的,我觉得各个都是精品,凭你的风格,写不好的文章你不会拿出来发表。”

    苏总编赞叹地说。

    “我再检查一遍,有问题的地方可以修改一下。”

    田川认真地说。

    “那好,有时间我再仔细读一遍,如果有疑问咱俩再商量。”

    快到中午了,苏总编张罗去吃饭,章楚涵也没怎么客气,他们三个人就下楼,坐着苏总编的车去了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