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农业中华在线阅读 - 第六十五章 粮战

第六十五章 粮战

    随着新民镇的工厂相继建成,常住人口增加很快,垃圾处理场的两个沼气池的利用率迅速升高。两台发电机发出来的电已经够纺织厂的原棉加工,油脂厂也投产,日化厂正在紧张准备。

    民机所和化工所农业所准备在新民镇建立一座综合实验室,由于新民镇的工业都是基于棉麻和油料作物。以张春吃干榨尽的原则,需要进行相关技术和工艺的整合。

    除了纺织工艺和油脂作物的利用,林业所也正在研究染料作物的种植。天然植物染料缺点很多,特别是耐洗和耐摩擦还不够好,但是优点也是有的,比如自然,特别是运用于军装上,和环境融合度很高,很多成分对身体有帮助,有些对皮肤病有治疗效果。加工很多都是用发酵的方法,提取后的残渣直接用于沼气池,容易降解,没有污染。这是张春提倡使用天然染料的原因。

    所以建立一个综合实验室是有必要的。

    李家湾的土地只分了一半,在雁门口北侧形成了一个一万多亩的矮树林和草场。在这里建了一个军马场,归雁门口镇管。那里除了养马,还养羊。名字叫做新民军马场。

    新民军马场用一道围栏把与农田隔开,一直到北广河口。把整个紫林都包围了进去。那里设为了军事管辖区。每天一队骑兵就会围着围栏巡逻。这是实际上农田储备区。

    白马,稳定后,陈继祖调回了仙女,这让张春也非常感动。因为相对于张霖越的进取,陈继祖更多表现的是想做实事,没有功利心。张霖越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变得稳重了一些。白马,继修通了到雁门口的道路,又在修建到断崖铜铁厂的道路。

    雁门口,屠宰场和罐头厂因为罐头包装盒厂还在建设中,还没有投产。但是发电厂的电力已经超过了水泥厂的需求。郭华准备给农户假设电线,农机所的人坚持不用买来的裸线,而要用电缆。说裸线太危险。问题是电缆是什么价钱?但发电厂和输送到水泥厂的电缆都让郭华rou疼。

    所以,郭华只能忍了,眼巴巴看着汉口方向,盼着订购的电缆能够快点到。

    陈继祖到了仙女,那里也设立了一个镇,他是镇长。随着新民镇建设放缓,仙女的建设在提速。当然,仍然是以焦煤厂,炼钢厂和铸造厂机械厂为主。那里要建成完整的大型工业区。

    断崖铜铁矿,小凤坡煤矿,冶炼所,机械厂的研究人员,有一半都到那边去了。一批批的设备在往那边运。刘光利几乎就守在那里。一个大型的炼钢炉正在新建。发电厂也很大,用煤发电,精工所的人说这是小的,等炼钢厂和铸造厂建起来投入生产。就可以造大型的设备,连几千吨的水压机都能造出来。

    精工所的人说起来眉飞色舞。

    曾思敏的合作银行已经开始运营。不过还是现银的存储和兑换。

    这只是属于张春的银子的流动。曾思敏手中还有一笔银子不敢动,那就是集体农庄的银子和南张街储户的银子。

    曾思敏和她的同事们同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银子只有流动,才会创造价值。集体农庄的银子留在了银行,银行暂时没有好的投资方向,这笔钱就窝在银行。

    所以建议张春把这笔钱还给集体农庄,让他们自己去看看,能办什么事,反正办什么事都要交税的。

    张春想想,也就答应了。

    每个农村突然有了这生活之外多出来的钱,也懵了,分掉显然有问题,买东西,现在太封闭,商品也不多,花不出去。所以每个村子的村长都去找镇公所,

    雁门口和南街村这下高兴了,农业办公室和工业办公室就开动脑筋。还找了农学院的研究员和老师。

    小麦?你可以生产小麦酱啊,你可以生产小麦糖啊,你可以生产酱油啊。可以生产面粉啊。

    利济医院跑到雁门口说,你们不是有七成的小麦在家里吗?可以生产葡萄糖啊,那可是医院的必需品。

    什么设备?设备我们帮你设计,你找化工所去要,他们会帮你搞定。

    银子不够?可以几个村子一起啊。

    没有地?找镇公所啊。

    这样南街村和雁门口镇就开始新建一些厂子。南街村的比较零散,都是小厂。

    郭华在雁门口建了一个医用葡萄糖厂。

    新民镇最差,因为他们没有钱,钱都在张春手里了。郭华不想这个浪费机会呀,就跑到张春那里提要求。划一笔钱给我吧,我要建一个味精厂。库里还有很多小麦呢。

    张春一听不对呀,怎么都在打小麦的主意。

    于是把张霖越和郭华以及相关人员叫到办公室,因为南街村没有集体农庄,都是个体户,他们自己折腾,了不起失败。他们生活好,受点挫折没什么。雁门口和新民镇既要小心,就算是一场粮食战争打下来,赚了很多粮食,也是不能浪费的。

    六月,是个丰收年。小麦大丰收。连新民镇也是如此。

    郭华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果,小麦种换了,种植技术换了,有了农家肥。加上风调雨顺。光新建的四个大粮仓,全部装满了交上来的“公粮”。也就是属于张春的那一份。

    因为新民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欠着张春钱,所以纷纷要用粮食抵账。

    郭华就派人宣传,要给自己家的口粮留够,一日三餐不要节省,不然没力气干活。

    河对岸,二十九团的辖区,因为打仗,好多都错过了农时,就是种上了,产量也很低。几个县都在闹饥荒,粮价飞涨。二十九团所在的沙洋镇也不例外。好在刘杰有很多的战利品,多的是银子。

    新民镇开始出粮食,还是大量的粮食。刘杰用从张春那里得来的比市场低一成的价格打压粮商,压低粮价。

    沙洋的粮价控制住后,很多粮商也发现了南张街和新民镇的粮价低。粮商是不会压低粮价的。张春对粮商没好感,所以按照市场价给他们,给刘铁的低两成。

    一个月下来,粮商们撑不住了,纷纷低价出货,粮价猛跌。新民镇又用低价收购粮食。

    曾思敏因此赚得盆盈钵满。云龙镇的合作银行建好了,就在镇公所和财政所的中间。

    曾思敏和刘杰之所以能够打赢这场局部的粮食战争,其实还得益于不方便的交通和各地方现在都被各系人马控制,对粮食的流动控制极严。粮商们虽然通过各种关系调集粮食,但是不足以抵挡新民镇。

    七十万两白银,堆在军事分院的银行总库里,非常震撼。不过花起来也如流水,各种矿产的订货,这是冶炼厂要的,电缆是郭华要的。橡胶和化工原料,是精工所和化工所要的。钱花出去,也不是没好处。南街村和新民镇上来了很多的商人。

    甚至一些商人到了雁门口,贩卖一些小商品,购买这里的肥猪。

    税收多了起来,给老师,工作人员发了工资。这些人也是要消费的,只要消费就有税收。

    曾思敏看着银子在人们的活动中进行流转,就感到一种玄妙的感觉。这是一种庞大而且受到很多种因素控制的力量。

    所以曾思敏让手下的工作人员和金融所的研究院盯住每一笔钱的流动,要寻找里面的规律。

    当银子下降到三十万两的时候,曾思敏想张春和各方发出警告,要控制购进了。

    于是经过一阵吵闹,购买开始削减。银两到了二十万的时候,开始稳定下来。基本做到了收支相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