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赵氏失踪
听赵秀娥说也要去,吴秀洪父女几个的脸色立刻就变了,他们去横树村是给阿亮报到的,而她又在里面瞎掺和什么? 赵秀娥看出了吴秀洪等人的不愿意,低下头,“表哥,你是不肯带我去吗?”又是一副万分委屈的样,活像是被谁给欺负了。 青音忍不住皱眉,“表姑,你去这横树干嘛?”她可不记得这赵秀娥在那儿有什么亲戚朋友的,这无缘无故的,怎么突然就要去横树村了呢? 赵秀娥看了她一眼,对吴秀洪说道:“表哥,你如果不愿意带我去就直说,何必让青音问这么多的,我现在一孤身女子,寄人篱下,我知道我住在你们东屋,占了阿亮的房间,惹你们不高兴了,你们这么对我,我心里不怨恨你们,只是……” 听她越说越离谱,青音是忍了又忍,什么叫自己问了这么多?自己不就是问了她那么一句吗?还有她怎么就成寄人篱下了?看那张氏这么疼她,要是知道她这么说,怕是心都要寒了。而且,她居然用这种宽宏大量的语气说她不怨恨吴家大房一家人,青音心里冷笑几声,自家做了什么需要她来怨恨的? 真不知为什么会有赵秀娥这样的奇葩,青音真想冲上去,好好摇醒她这表姑,冲她咆哮几声,你这脑袋里装的究竟是什么? 吴秀洪现在也是怕了他这表妹,而且他们现在说话的地点离正屋不远,担心他娘待会儿看到又要误会,便无奈地说道:“行了,表妹你别说了,我们带你去就是了。” 赵秀娥听他这么说,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表哥,你真好,我就知道你是个好人。”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青音不满地看了她阿爹一眼,越也知道只能这样子了,她这表姑是朵奇葩,要是不答应她,还不知道要怎么闹呢。 吴秀洪父子几人迫于无奈,只好带着赵秀娥一起上路了。 在这去横树村的路上,吴家几人都在保持沉默,他们一家人中突然夹了一个赵秀娥,立刻就变得拘束起来,没有人开口说话。 而这赵秀娥却是一路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青音啊,这横树村是不是有个宋娘子,她家是卖鸡蛋的?”赵秀娥一边迈着小步子,一边看向青音,殷殷问道。 “不知道,这横树村里卖鸡蛋的人家多着呢,我哪记得这么清楚。”青音对她有些不耐烦,随口答道。 赵秀娥听她这么说,有些急了,“就是横树村家里鸡蛋卖的最多的那家,难道不是宋娘子家?” “鸡蛋卖得最多的那家?”吴秀洪想了想,开口说道:“我记得以前去横树村时,好像听说王满州家的鸡蛋是卖的最好的,他家娘子好像就是姓宋……” 听他这么说,赵秀娥明显是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青音见她这样,心里不由纳闷起来,“表姑,你这是打算去横树村买鸡蛋?” 难道枣岗村就没有鸡蛋买吗?干嘛要大老远的特地跑去横树村买? 赵秀娥急忙说道:“我不是去买鸡蛋,我、我就是随便的问问……” 青音听她这么说,皱了皱眉头,没有再说什么。 接下来的路上,赵秀娥也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再开口了。 这横树村离枣岗村不远,这还没走多久,就到了横树村村口。 “表哥,你们先去孙先生那儿吧,我还有事情要办。”一到村口,赵秀娥就提议在此处分手。 吴秀洪也没多想,就点头同意了,带着几个孩子向孙先生家走去。 孙先生全名为孙行舟,是一个年龄五十多岁的老者,他在这一带颇有名气,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先生,虽说知道他的人很多,可送到这儿来的大多数是些幼童或是家境并不是很富裕的人家家里的孩子。 只因为这孙先生只考了秀才的功名。 并不是因为孙行舟才疏学浅,而是因为他是为重情重义之人。 这孙行舟的妻子孟氏当年生其子孙翰宁时,伤了身子,落下了月子病,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体弱多病的样子。孙行舟自二十来岁考中秀才后,因为不放心自家娘子一人在家,就留下来照顾她,一直未去参加科举。 而其子孙翰宁虽说如今也二十来岁了,可因为是个早产儿,身子骨一直不好,也没去参加科举。 这孙行舟开了一家私塾,按理来说也应该攒下了不少家私,可奈何家里有两个病秧子,常年要买些珍贵的药材回来调养,所以也就没攒下多少余钱。 走到孙家院子门口,吴秀洪停下来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着,将身上衣裳左牵牵,右拽拽的。 彩儿见此,开玩笑道:“阿爹,你不用整理了,已经很整齐了。我都从来没见阿爹穿得这么齐整过,这孙先生的面子可真大哩!” 吴秀洪虎着脸对彩儿说道:“不许胡说!” 彩儿没想到一向好脾气的阿爹居然会板着脸来吓唬自己,一时没反应过来,傻呆呆地看着吴秀洪。 吴秀洪看她一副吓傻了的模样,眼里闪过一抹心疼,语气放柔和了些,“彩儿,阿爹刚才不是故意要凶你的,不过这到了孙先生家了,不可再顽皮,待会儿见到先生要放尊重些,懂了吗?” 彩儿听阿爹这么说,乖巧地点了点头,不过心里还是觉得有些委屈,沉默地垂下头来。 孙家的院子和吴家的差不多大,不过和吴家的布局不同,它是呈“回”形的,吴秀洪敲了敲院子外的木门。 “吱呀”一声,木门被打开,开门的是一位年约二十来岁的年轻妇人。 吴秀洪见开门的是一位年轻的小娘子,显然也是吃了一惊,不知该如何称呼她。 那位女子见门外来的是一位中年汉子,而且还领着几个孩童,心念一转,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开口说道:“你也是送孩子来开蒙的吧?” 吴秀洪看她已经开口了,连忙答道:“正是,不知该如何称呼你……” 那女子笑了笑,“这孙先生是我公爹,你们称呼我崔娘子就好了。”然后又将木门推开,示意他们进来,“既然是来开蒙的,那就到里面的那个院子里去吧,公爹就在里面等着,已经有不少的孩子被送来了。”
吴秀洪听她这么说,赶紧带几个孩子走进院子里去。 走进院子才发现里面果然还有一个更小的院子,估计那就是孙先生授课的地方。 青音等人随着吴秀洪一起走向那里面的小院子,发现那院子上的小木门是掩着的,便轻轻地推开。 “吱呀”一声,门被吴秀洪推了开来,同时也引来了院子里所有人的侧目。 孙行舟见吴秀洪进来之前也没通报一声,瞪了他一眼。 吴秀洪自然是也察觉到了孙先生的冷眼,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这惹先生生气了,该如何是好啊? 孙行舟看他进来了也不说话,就这么傻站着,不由地叹了一口气,真是个傻大个。 阿亮见孙行舟不满了,很有眼色的走上前去,“先生,我爹是来送我报道的,恳求您能收下我这个学生。”说完,毕恭毕敬地朝他鞠了一躬。 孙行舟见他这样,满意地捋了捋他那山羊胡须,这是个懂事乖巧地孩子。 青音趁孙先生的注意力都在阿亮身上时,悄悄地打量了一下他即将上课的地方。 这个院子比青音想象中的要小一些,只有四十来平方米,中间摆了许多张桌子,看那样子就知道是给学生们上课用的。因为在院子里上课时,要是下雨或是太阳太烈肯定不方便,所以孙家人在院子四周钉了四个粗木桩,木桩之上又接了竹竿,而接竹竿的目的则是为了在院子上方盖上木板,这样下雨就淋不着,太阳也晒不着了。看上去和现代防中暑搭的篷有些像,却要雅致的多,因为这顶上木板的四周挂了好多的珠子,整个院子都被珠帘包围住了,风吹过,还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别是一番情趣。 这时,孙先生在问阿亮叫什么名字、几岁了以及家住在哪儿这些小问题,然后便交代他按规矩和那些孩子们坐在一起。 “你们把束脩交了,就可以离开了。”孙行舟考察完阿亮后,感觉很满意,便对吴秀洪吩咐道。 吴秀洪茫然地看着孙行舟,“这就好了。”他还什么都没做呢,就可以离开了? 孙行舟皱起了眉头,“你对我的话有和异议?” 吴秀洪连忙摇头,“不是不是,我怎么可能会质疑先生的话呢,我只是没想到事情会这么简单……” “行了,你别说了,赶紧交了束脩走人,待会儿我还要上课呢。”孙行舟不耐烦地说道。 吴秀洪见此,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交了钱后,就带青音姐妹二人回去了。 ………… “阿爹,这表姑怎么还没来?”青音等人在横树村等了又等,可还是没看到赵秀娥的人影,不禁抱怨道。 “会不会你表姑已经回去了?”吴秀洪有些迟疑,这人会不会已经回去了,要不然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失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