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大皇帝在线阅读 - 第352章 云波诡谲

第352章 云波诡谲

    这些军报都是燕荣整理之后派人送来的,事情发展得太快,几乎每天一个变化,等消息传到长沙的时候,陶商一天接见了三四个报信的人,都带来不同的情报。

    孙坚还是率先带兵开战,汜水关战斗打响,陶商知道虎牢关大战也就不远了,这一次孙坚的实力更强,不知道战争会不会有所变化。

    陶商是叛军,自然没有收到曹cao的檄文,他对这虎头蛇尾,勾心斗角的联盟会也没什么兴趣,倒是趁着这一场大乱,把洛阳的人接到自己的地盘才是正事。

    随着刘表的表态,用一艘楼船加上满载的铠甲、兵器和钱粮,换回了蔡瑁兄弟,还有一众属下的士兵。

    这么大的代价,当然不是刘表一人承担,蔡家也分担了三分之一,虽然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无论是刘表还是蔡家,都不能失去蔡瑁。

    罗县港上,蔡瑁乘舟而去,陶商派韩霖亲自送行,双方拱手告别,韩霖笑得云淡风轻,蔡瑁笑得面容发僵。

    一战震慑荆州兵,这一次肯定让刘表和蔡瑁长了深刻的记性,而且一次偷袭将荆州水军基本搞残,没有两年的时间,再无法和陶商在江面上抗衡,彻底稳住了长江防线。

    送走了蔡瑁,陶商又得了个喜忧参半的消息,就是在洛阳时派到东莱去寻找太史慈的马忠还是回来了,长沙见面,马忠长得更加雄壮了许多。

    这一次马忠是带着三十名同伴,甘露也不远千里跟随而来,这个当年娇滴滴的大小姐,如今却有了一股别样的巾帼之资,想必跟着马忠也历练了不少。

    马忠不忘初心,这让陶商颇为高兴,但令他遗憾的是,本来太史慈是有望被马忠挖来的,但恰逢青州黄巾兵乱,他们被困在东莱,后来孙坚出兵讨伐,太史慈聚集乡勇接应,阴差阳错的和孙策混到了一处,两人一见如故,关系直线上升,竟超过了马忠。

    英雄相见,惺惺相惜,太史慈投入孙坚帐下,反过来劝说马忠随他一同加入孙家军,马忠眼见任务功亏一篑,只好黯然放弃,拜别太史慈,到徐州和甘露一同来找陶商。

    也许这就是命运使然吧,孙策和太史慈终究要有一段兄弟情,陶商无奈一叹,示意马忠不必愧疚,时隔三年,他如今已成反贼身份,马忠还能毫无顾忌来投,这已经让他很满意了。

    又有周泰、蒋钦、马忠三员大将加入麾下,还有上次俘虏的荆州水军统帅王威,也算是人才济济,中原大乱,陶商可不想作壁上观,而是要浑水摸鱼。

    看着十八路诸侯的名单,陶商不由暗笑,这刘繇在历史上此时应该还不是扬州牧,并未参加讨董之战,如今为了虚名,竟也去凑了热闹。

    召集韩霖等人前来,陶商笑道:“刘繇前番对我用兵,首败之后兀自不肯罢休,如今眼见刘表吃亏,便不敢来攻,却去酸枣会盟,这仗,可不能他说打就打,说不打就不打啊!”

    韩霖点头道:“如今连番获胜,庐陵、会稽望风而降,刘表惧而不战,三军将士士气正盛,中原将乱,正是用兵之时,请主公速速发兵!”

    陶商和韩霖都有出兵之意,徐晃等人闻言大喜,都知道这事已经基本定下来,霍峻马上出列言道:“主公,此次出兵,末将愿为先锋!”

    傅彤见霍峻抢了先,赶紧紧随其后:“末将愿与仲邈同往!”

    陶商见士气可用,当即传令:“好,就以霍峻、傅彤为先锋都督,即刻发兵柴桑,先取豫章,再下江东,我倒要看看,刘繇在司隶,能博得多少名声!”

    周泰出列言道:“主公,属下在鄱阳盘桓数年,与当地豪杰多有交往,扬州士人大多轻侠狡桀,郑宝、张多、许乾等人各拥部属,各有数千兵马不等,若能收来,出兵豫章,定能事半功倍!”

    陶商也早就听说彭泽一带贼寇出没频繁,周泰、蒋钦这样的都算小打小闹的了,这些人也都是不满官府欺压,聚众而反,倒和自己也算是殊途同归,若能联合起来,不失为良策。

    便道:“幼平且先说说这些豪杰实力如何!”

    周泰答道:“这诸多豪强之中,以郑宝最强,曾与属下数度交往,此人骁勇果敢,十分重义,又是渔户出身,故而对百姓颇多照拂,几月前我二人离开鄱阳之时,郑宝已然吞并各部,占据澎湖,拥众一万余人,士人百姓多有投奔者,为官兵所忌惮www.shukeba.com。”

    陶商沉吟道:“一万多人马,倒是一股不小的兵力,只是此等人物向来桀骜难驯,恐不愿归顺于我!”

    周泰言道:“主公,此人虽然性情高傲,但素有大志,并不以豪杰之名为荣,年前还曾想往荆州投奔刘表,只因与主公交兵,故而搁置,若能晓以大局,或可说服于他!”

    陶商笑道:“刘表乃是高士名流,又是汉室宗亲,荆襄八俊之一,岂能收容郑宝之流?就算勉强接纳,必定不受重用,岂不闻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之理?”

    蒋钦见陶商说得有理,自告奋勇请命道:“我与幼平自到军中,寸功未立,却蒙主公提拔重用,甚是惶恐惭愧,属下愿往彭泽说服郑宝来降!”

    周泰迟疑了一下,看到蒋钦的眼神,点头道:“如此也好,不如让公奕前去一试!”

    韩霖言道:“郑宝之名,我也有所耳闻,其人虽性情豪爽,颇得属下爱戴,但不善治兵,其众素以抄掠为利,若能晓以利害长久之计,方可得其心也!”

    蒋钦抱拳道:“多谢军师提醒!”

    陶商思索片刻,同意了蒋钦的请求,言道:“公奕此番身份有变,江湖之中,向来多变,也不知道郑宝其心若何,万一将你捉拿,送到刘表处邀功,便得不偿失,我自派高手与你同行,也好有个照应!”

    蒋钦见陶商对他安全十分关心,不由十分感激,忙道:“但凭主公安排!”

    陶商道:“贼曹史阿乃大侠王越高足,武艺高强,想必在绿林中也有些名号,我再命任哲与你们同行,他乃是议郎任昂之子,或能有所帮助!”

    蒋钦喜道:“末将早闻史阿之名久矣,却不想就在主公麾下!”

    陶商笑道:“史阿的职责,在于刺探军情,捉拿细作,故而有所隐瞒,你们切莫要泄密!”

    众人点头应允,陶商又道:“此番出兵,从长沙到鄱阳,还需时日,公奕可从容准备,不必焦急,先往桂阳找史阿商议对策,等大军开进豫章,若郑宝能够举兵响应,便算你大功一件!”

    蒋钦大喜,领命而去。

    陶商有分拨各部兵马,除了三千骑兵由徐晃统帅之外,各自准备出发,如今士气正盛,誓师大会由韩霖和徐晃二人负责举行。

    诸将轰然领命,这次出兵,陶商共带三万精兵,徐晃、李通、周泰等将同行,文有韩霖、娄圭为谋,桓阶和才加入麾下的蒋琬掌管荆南政事。

    才回到临湘和貂蝉告别,还没温存许久,亲兵便报告甘宁求见。

    陶商来到前厅,看到满脸风尘,衣襟上沾满了水渍和红泥,显然是刚从水寨回来。

    不由笑道:“堂堂锦帆军大头领,平日最是讲究穿着打扮,兴霸到我军中却如此模样,看来是不如以前了啊!”

    甘宁忙摆手道:“主公就莫要取笑俺了,以前是我鲁莽不懂事,如今方知一生所求,若能雄兵驰骋疆场,所向披靡,那些装束又算得了什么?”

    陶商知道甘宁在韩霖的熏陶下已经有了重大转变,颇为欣慰,示意他落座,问道:

    “兴霸既知领兵之重,不去训练你的水军,怎的又来见我,莫非是战船改造有不通之处?”

    甘宁摇头道:“主公所改造的战船,俱都实用,精妙至极,俺并非为此事而来。”

    “哦?不为练兵,那还有何事?”

    甘宁言道:“主公发兵攻取豫章,三军将士无不奋勇领命,全军俱出,为何独剩我水军按兵不动?”

    陶商哑然失笑,摇头道:“原来是为此事而来,这半年屡次交兵,都是你水军出动,其他人也不见有怨言呐?且此去豫章,远在千里之外,如何调动水军?”

    甘宁却道:“主公差矣,和刘表交战,乃是在水上,他们能有何怨言?此次攻取豫章,吾水军却可顺江而下,直逼九江口,可从水路取柴桑,水陆并进,岂不更好?”

    陶商眉毛一挑,眼里闪过一丝的笑意,却故作迟疑:“兴霸之策,倒也不差,只是江面路途遥远,水域十分危险,恐水军难以到达鄱阳湖境内便折损大半,如此岂非得不偿失?”

    甘宁急道:“主公但放宽心,俺愿拿人头作保,江面上一定小心谨慎,绝不会有半分损失。”

    陶商皱眉道:“水路出击,以现在的实力,恐力有不逮啊!”

    甘宁站起身来,抱拳道:“只要主公下令,俺愿立军令状,保证攻取九江口,拿下柴桑郡!”

    陶商看了甘宁一阵,似乎被他的决心打动,也起身拍着他的肩膀吩咐道:“荆州水军已败,长江之上,我们再无敌手,但万万不可大意,此去鄱阳,尽量隐匿形迹,听我陆军消息,相互配合见机行事,至于军令状,你到军师那里去领吧!”

    甘宁见陶商同意出兵,不由大喜,拜别之后也顾不上整换衣衫,径直往长沙去找韩霖了。

    望着甘宁疾步而去,陶商笑道:“果然如韩霖所说,请将不如激将!”

    三日后粮草已经备齐,陶商以谨慎多谋的刘贤为督粮官,粮草的重要性,他在无数战例中已有深刻体会,不派可靠的大将调度,他还真是心中没底。

    刘繇北上,豫章太守正是华歆,由张英带重兵防守,共计四万兵马,这也是刘繇留下防备陶商的,他可不会就那么放心的去和诸侯会盟。

    兵马才要出发,会稽又传来急报,原来王朗兵败后并没有逃远,还不肯死心,又东冶联络旧友,蛊惑当地侯官县县长商升反叛陶商。

    商升也是陶商占领会稽之后顺大流归降的,见到王浪之后,被其以大义说动,羞愧万分,遂助王朗发兵反叛。

    项沁遣永宁县县长韩晏兼任南部都尉,带兵讨伐商升,本以为只有一两千兵马,难成气候,指日可灭,没有事先向陶商汇报。

    但没想到韩晏为商升所败,兵马为其占有,反而失了三县,东治基本失守,加上王朗健谈,又蛊惑当地百姓,兵马竟有五六千之多。

    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加上王朗在会稽的威望,项沁不敢再私自做主,马上派人连夜加急想陶商报信,请求支援。

    韩霖皱眉道:“会稽新定,人心不稳,如今王朗死灰复燃,还需派大将前往征讨方可!”

    陶商却摇头笑道:“三军已然发兵,各部人马早已调集出发,若再遣将,势必大乱之前的计划,区区王朗,不过口舌之徒罢了,我只派一人,平叛易如反掌!”

    韩霖问道:“何人能担当此重任?”

    陶商道:“此人便是我前次从会稽提拔的都尉贺齐,此人能文能武,有大将之才,曾数次击破海贼、山越,定能除掉王朗!”

    韩霖知道陶商最能识人,不管是赋闲在家的,还是行伍之间的人,只要陶商看重的某个人,无不最终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好似有先见之明一般,这一点所有人都新生钦佩之情。

    见陶商说得肯定,便道:“既如此,主公只需传令即可,东治便在豫章边境,若能平定王朗之乱,收起兵马,我倒有一计,或可助我们取豫章!”

    陶商眼睛一亮,忙道:“既有妙计,快快讲来!”

    娄圭也在一旁插嘴道:“沐之之计,老朽也猜到几分,不妨我们各自写出来,交于主公?”

    韩霖见娄圭童心未泯,当下点头同意,命人找来笔墨,各自写好交给陶商,陶商展开一看,大呼“妙计”,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们两人的想法竟不谋而合。

    娄圭毕竟年长,写得更为详尽一些,陶商干脆将其当作密信,封好之后交给信使,让他回去传令,委任贺齐为南部都尉,即刻带兵挺进东治。

    密信要等平定叛乱之后方可拆开,除掉叛军之后就地cao练兵马,打探豫章战斗消息,再见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