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七章 北上南下
“清水泽,那里可能有问题。” 林昭顿时眉头一皱,问道:“清水泽,那是什么地方?” “博州附近的一座大湖泊,不过与黄河东流有连同,本来是可以作为分洪区的,不过似乎并未利用。”李承解释道:“其实那一片区域现在很混乱,并不一定属于博州管辖,不过因为黄河水患,不断改道,所以河北路的行政区划比较混乱,暂时归博州节制。” 这一点倒是可以理解,河北路都快要成无人区了,有些地方居民稀少,城池、房屋、土地经常毁于洪水之中,有的州县早就名存实亡了。地方官要么是殉职了,要么就是被罢官,有些即便是任命的,也不愿意前往。 说实话,眼下去河北路是吃力不讨好,没有多少人主动愿意去。要么是被迫,要么就是另有目的,以至于河北路的官员有些缺乏,有些暂时的无主之地,只能暂时划归附近的州县衙门来管理。 林昭问道:“那清水泽是个怎地情况?”显然问题是出在了这里。 “听说有人围湖造田,里面的良田有数千顷之多……” “围湖造田?”林昭迟疑了一下,这在后世是很常见的。比如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围湖造田的情况十分严重,湖面因此缩小了不少。正是因此,导致洞庭湖的调蓄能力下降,长江出现水灾,与此有很大关系。 只是一般来说,围湖造田主要出现在南方,没想到北方也会这样?尤其是黄河流域,生态太过脆弱,黄河沿岸的湖泊都十分重要,承担分洪调蓄重任。这种情况下有人竟然围湖造田?不过不得不承认,黄河泛滥之后留下的淤泥,湖泊之地土地十分肥沃,水源又好,必定是一等一的良田。 有人动心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是如此一来,湖泊失去了分洪调蓄能力。黄河决口未尝没有这方面的缘故。所以说,黄河水患是天灾,也是**,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假。 但是结果却比林昭想象的更可怕,李承续道:“听说有人为了保全清水泽,曾经在河中修建围堰,导致黄河水流不畅,甚至出现了回水……” 回水? 一听到这个词语,林昭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修筑了围堰,黄河水位必然会抬高了,水流不畅,洪水不能及时排除,黄河堤坝所承受的压力自然就大了许久。尤其是回水倒灌,使得偏上游的水位更高,压力更大。 这种情况下,哪个地方的地势最低,河堤最不牢固,哪里就容易出现决口。毫无疑问,大名府中枪了。 黄河北流与东流的分界点在大名府上游,之所以北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地势低。熙宁二年才修建的河堤,本身就不是很牢固,压力增加,河堤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再加上水往低处流的天性,决口必然在这里。 果然,大名府黄河决口固然有天气的缘故,却也是人为原因造成了。清水泽,到底是什么人这么大胆围湖造田呢?黄河之中的围堰又是谁吃了了雄心豹子胆?不知天高地厚?这些人很可恶。 韩琦也同样可恶!如果事情当真如此,那么他的人品以及在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就很不光彩。身为河北路宣抚使,这样大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知道。然后事发之后只字未提,将黄河决口的原因全部推倒天灾之上。 想糊弄过去?哼! “李承啊,让人盯着那边,估摸着该有人会毁坏证据了。我们必须加快行动,若是能早已步赶到,抓贼拿脏自然是最好不过。” “是!” 明月宗全力运作的时候,林昭这边的行程也必须加快。只是这运河之上却急不来,顺流直下,顺风顺水已经是最快了。趁着这个难得时间,林昭先略微放松一下,一路有沐思虹陪伴倒是一点也不寂寞。 河上行船,让沐思虹想起了当年和林昭在秦淮河初遇,以及泛舟西湖的感觉,仿佛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好不幸福。白日里欣赏两岸风光,夜晚便恩爱缠绵,沐思虹而今一心想着孩子,故而极力配合。 在柴敏言的调理之下,又经过了西北的历练,林昭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好,加之正值青春年少,需求自然就十分旺盛。平日里,因为怜香惜玉之心,林昭一直有所保留,算不上十分尽兴。 本想着大被同眠的,几位夫人之间的熟悉程度也没有那么高,故而暂时还不太方便。没想到出门在外,河上行船,沐思虹表现的格外卖力,对林昭是百依百顺,伺候的林昭舒舒服服。 夫君满意自然是最好不过,即便是辛苦些,沐思虹也没什么怨言。只是想着丈夫如此辛苦播种,哪怕是广种薄收,好歹也让自己有个收成才是。 如此几日,到了巨野泽和梁山泊附近,他们也就弃舟蹬岸了。这个时候尚无京东三十六巨盗,也并无梁山好汉,故而这片土地尚且冷冷清清。接下来他们要渡过北清河,北上博州,去清水泽瞧过明白。 瞒天过河第一步正在顺利进行。 ~~~~~~~~~~~~~~~~~~~~~~~~~~~~~~~~~~ 要过河的却不只是林昭一个人,黄河北流界河上也有人要过河。 一个北上,一个南下! 自从黄河决口,改道北流之后,已经不在专属于宋朝了。确切地说,在北宋时期,黄河是一条“国际河流”。 发源于吐蕃境内,上游流过西夏,然后进入宋朝境内。自从改道北流之后,最下游的一段成为宋辽之间的界河。 一条黄河,流过了四个“国家”,可是唯一造成灾害的只有宋朝。不过与黄河水患有关联的,可就不是一个宋朝这么简单了。 辽国也受到了影响。 虽说只是那么一点点河段,可黄河毕竟挨上了辽国的土地,那么与黄河有关的事情,辽国参与也就顺理成章了,至少辽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一方面是那几乎微不足道的灾害,另一方面便是军事上的考虑。 黄河北流对宋朝人开挖的塘泊有什么影响不言而喻,宋朝人能看到,万分担心,辽国人自然也看到了。说实话,他们对此乐见其成。虽说不见得眼下有能力征讨宋朝,可宋朝人的边防力量弱一些总是好的,真想要南下的话也容易许多。
塘泊的挖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契丹骑兵造成了一定的麻烦,故而逐渐的淤积是好事。同时,黄河水患不断发生,对宋朝而言是个巨大的内部忧患,给宋朝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威胁。如此可以削弱宋朝的国力,使得他们不敢也没有实力和辽国为敌。 说实话,辽国虽然强大,却也担心宋朝人总是和他们敌对,一直惦记着他们的燕云十六州。尤其是皇太叔之乱和萧胡睹之乱之后,辽国人未必愿意打仗。所以对于黄河水患的问题,辽国人抱着一种幸灾乐祸之心。 “听说宋朝人又要治河了!” “还不就是惦记着黄河北流带来的泥沙,为我国的骑兵铺路。” 辽国南京幽州城里,耶律浚与耶律乙辛对此都有些关注。耶律浚已经十六岁了,已经算是长大成人,今年刚刚娶了太子妃。最近这一两年,耶律浚经常来幽州。 其实这事耶律洪基的一种部署,他虽然虽爱玩,可并不代表他糊涂。萧胡睹之乱之后,他不敢轻易离开上京,必须保持对中枢的控制。可是也必须加强对地方的威慑,可是他自己又不方便去,这种情况下,太子耶律浚就成为他最好的代言人。 除了上京,眼下对辽国而言最重要的城池就是南京幽州了。又牵涉到有宋朝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敌人,耶律浚来幽州的频率也就高了。此番南下,正好碰上黄河水患,故而有些看法。 “不过听说此番治河之人是林昭,会不会有特别之处呢?”对于林昭这个名字,耶律浚很熟悉,也很关心。 耶律乙辛对林昭不甚了解,说道:“宋朝人治河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可是哪一次成功过?不必理会他们!” “不,这个林昭不一样。”耶律浚对此并不认同,担忧道:“一旦黄河治河好,宋朝可就实力大增啊,对我大辽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此事我们似乎不应该完全袖手旁观。” “那太子殿下以为如何介入呢?”耶律乙辛不以为然地问道。 耶律浚沉默片刻,旋即笑道:“王叔,我有意去宋朝游历一番,不知你意下如何?” “殿下,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耶律乙辛顿时有些紧张了,开什么玩笑?堂堂辽国太子,辽主独子岂能轻易前往敌国? “王叔,你平日里也常说,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宋朝人。可是想要打败他们并非易事。”耶律浚又有叹道:“宋朝人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若不对宋朝有些了解,将来如何对付他们呢?” 耶律浚是个很有理想和抱负的储君,有这些想法不足为奇。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耶律乙辛听到之后,眼神立即深沉复杂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