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内讧
为了跟朱文“争宠”,杨进丝毫没有出卖同伴的羞耻心,将卧龙山的内部情况半点不漏的尽数告知了李墨。 从杨进的口中,李墨知道了卧龙山虽有十三位头领,但实际上主事的只有八人,而话语权更是掌握在寨主与军师这二人的身上。以往平平安安,山寨里的头领对寨主跟军师还算听话,但真遇到了事,寨主跟军师的话能有多大用处,那就不好说了。 也亏李墨运气,他带兵来的时机恰好是卧龙山还没有整合完毕,内部各山头还没有对寨主宋千完全归心,这时候来清缴,宋千真正能指望的也就只有他原来的三百来人。至于宋千跟朱文的争执,李墨也通过杨进的嘴有了了解,更知道了朱文打算反水的意图。 不过对此李墨倒是不感兴趣,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放过卧龙山上这些人,尤其是为的宋千与朱文。宋千曾参加武举,不管当初是出于什么原因,你总不能落草呀,就算走不了仕途,凭着一身本事干什么不能吃饭,非要落草跟官府作对,这不是找死嘛。 还有朱文,明明是个读书人,但却剑走偏锋,想要通过朝廷招安来达到自己出人头地的目的。这个方法倒也有过先例,可那是什么时候的事,现在的朝廷怎么可能会吃他这套?而且对朱文这个人李墨的第一印象并不好,认为这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留在身边迟早会成为祸害。而这点认识在从杨进那里得知朱文准备反水也得到了证实。 李墨可不想给自己日后留下一个不安定因素,哪怕日后放过了宋千,李墨也不打算放过朱文。只不过朱文并不知道李墨的心思,还在幻想着等掌握了山寨以后通过李墨踏上梦寐以求的仕途之路。 杨进的投诚让李墨多了一个选择,在李墨眼里,杨进是个识时务的,而且听杨进的自白,严格来说这就是个受害人,交友不慎被逼落草,在卧龙山上也没有参与过打家劫舍的勾当,倒是可以考虑放他一马。而杨进在卧龙山的身份也让李墨感到放他一马很有必要,这家伙是卧龙山的钱粮总管呀,有了他,卧龙山的钱库跟粮库就是对他李墨敞开的,就是那些未入账的钱粮也不例外。 李墨答应了杨进的投诚,承诺等破寨之后可以放杨进还有陈秋归乡重新做个富家翁。而杨进的确是个知进退的人,也不奢求过多,见李墨当面承诺不追求他跟陈秋的从贼便心满意足。 不过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李墨并没有答应杨进想要马上下山的请求,让杨进继续回山待着,若是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要回来及时通报。 亲自送杨进出了营地,李墨立刻将青鸾带来帮忙的那些人的领给找了来。他可没有完全信任杨进,至少现在是这样。为了以防万一,李墨下令让人盯紧杨进,不必有任何动作,只要将杨进每日的一举一动回报他知道就可以。 其实青鸾带来的人都是刺客,暗杀卧龙山的那些头领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只是李墨并不想这样。卧龙山群龙无虽说可以帮助李墨更快的平了卧龙山,可一旦头领们挂了,那些喽啰必定四散,到时为祸一方却不是李墨愿意看到的。 李墨要一网打尽,钱粮要收,人同样也要收,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该放的放,天理昭彰,报应不爽,李墨就是要做卧龙山那些人的报应。 …… 按照李墨的吩咐,杨进回山以后安分守己,除了陈秋知道杨进曾经下山一趟外,山上的其他人并不知道,哪怕是在杨进跟陈秋手下做事的两个头领,同样也不知道内情。杨进跟陈秋表面上答应了朱文的要求,但实际上却是冷眼旁观。好在朱文一开始也没指望这二人能帮上什么忙,只要在日后摊牌的时候表明支持自己的立场即可。 在自觉搞定了杨进与陈秋后,朱文的主要精力就放到了在山寨养伤的袁虎身上。别看卧龙山上有十三个头领,但实际上有五个头领只是其他八个头领的跟班副手。杨进、陈秋手底下两个,被官军俘虏了的蒙坚、邓泉手底下有一个,不过此时那一个已经被朱文收归手下,至于剩下的两个就是寨主宋千的铁杆,朱文也就放弃了,不指望能收买过来。 算来算去,只要说服了在山寨养伤的袁虎,朱文就有资格跟寨主宋千叫板了。只是袁虎却不是那么好说服的。在落草之前,袁虎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比起被俘的马铭,袁虎是个主意很正的人,平日里也是他为主,马铭为辅。 朱文不敢直接开门见山的对袁虎说明来意,那样做的后果就是袁虎跟宋千一起收拾自己,而他眼下手头的力量却不足以跟宋千抗衡。可要说办法,朱文也不是没有,是人都有弱点,袁虎同样也不例外,被官军俘虏的马铭就是袁虎的罩门。 不过朱文也没本事让李墨配合他,他能做的,就是颠倒黑白,摆弄是非,挑拨袁虎对宋千的不满。 “袁兄弟,伤养的怎么样了?”朱文一进门,立刻关心的问道。 “多谢军师关心,再养个十天半月就差不多了。军师来我这有事?”半靠在床上的袁虎神色平淡的问道。当初并入卧龙山袁虎就对朱文这个书生不太感冒,只是碍于寨主宋千的面子,他也没有给朱文难堪。此时见朱文一副似有心事的样子,袁虎心里不由暗自生疑,这才有此一问。 “呃……的确有事,跟马铭兄弟有关。”朱文知道袁虎最在乎的就是马铭,说别的难以勾起他的兴趣。果然就如朱文所料,袁虎一听立刻问道:“难道我马铭兄弟已经被官军给害了?” “这倒还没有,不过也快了。袁虎兄弟莫急,此事听小弟慢慢道来。” “人命关天,我哪有心思听你慢慢道来,还请长话短说。” “……好,其实这事说起来也简单,山下官军凶猛,我山寨一时半会奈何不了他们。而山寨里的存粮已经不多,为了摆脱困境,我便跟寨主提议花钱消灾。一开始寨主也同意了,我便下山去探了探山下官军的口风,结果山下官军对花钱消灾这件事意动,不过他们又提了一个要求,说是看上了马铭、蒙坚、邓泉三人的武艺,想要将他们收降。这件事我做不了主,只能回山请寨主定夺,而寨主一听这事当即反对,寨主不同意,那花钱消灾这件事就不可能达成。我担心山下官军没有达到目的,说不定就会恼羞成怒,拿马铭兄弟祭旗,到那时马铭兄弟焉有命在。” 朱文的确是长话短说,袁虎也听明白了个大概。不过对于朱文的一面之词,袁虎并没有尽信,或许是出于本能的对读书人的不信任,袁虎并没有像朱文盼望的那样暴跳如雷,只是神色平淡的让人送朱文离开了自己的住所。 不死心的朱文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当即又跑去了寨主宋千那里。 “哥哥,不好了。”朱文神色有些慌张的对宋千叫道。 宋千正心烦如何渡过卧龙山的这次危机,见军师神色慌张,当即问道:“怎么了?莫非官军攻山了?” “哥哥,不是官军攻山,而是袁虎兄弟那里出了状况。” “袁虎?他怎么了?伤情莫非恶化了?”宋千一听立刻紧张的问道。 “哥哥哎,哪是袁虎那厮伤情恶化,而是小弟现袁虎那里有不对劲的地方。” “怎么了?” “今日小弟去探望袁虎,不料却在无意中撞见了一人,小弟一开始并未想起在哪见过那人,后来离开袁虎那里的时候才记起那人是山下官军的斥候,当初小弟奉命下山与官军商谈的时候就是在半路上被他擒获的,小弟绝对不会认错人。”朱文信誓旦旦的说道。 “什么?你是说袁虎想要投敌?” “哥哥,不是袁虎想,而是他已经开始做了。小弟估计那个马铭恐怕此时已经投靠了官军,否则那个官军的斥候绝对不会悄悄上山与袁虎联络。” 宋千听后一语不,迈步就往外走,朱文连忙一把拉住宋千问道:“哥哥要去哪?” “我要去找袁虎当面问问。” “哥哥,你就这么去,他袁虎又怎么可能会承认。捉贼拿赃,空口无凭,岂不是更让山寨里人人心慌。”朱文苦口婆心的劝道。
“那你说怎么办?”宋千习惯性的问道。 “此事依小弟之见,暂时还是不要声张的好,以免让山寨里的弟兄误会你我。不过袁虎那里需要盯紧,他手底下的人最好也找个借口控制起来,免得等日后官军攻山的时候他们临阵反水。” “这个……” 见宋千犹豫,朱文不由急道:“哥哥,事关山寨的存亡,这时候你可千万不能犹豫。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那个袁虎真的顾念给马铭的交情而决定投敌,那我们这些人的项上人头可就都是他给官军的见面礼了。” “那你准备怎么做?” “唔……如今袁虎有伤在身,马铭又被官军俘虏,他们手底下的二百来人无人带领,哥哥不如以让袁虎安心养伤为借口,把蔡贵兄弟派过去暂时统领那二百来人。” “可这样做不会叫袁虎误会?” “他若是心里没鬼,就算不满也不会多说什么。可他要是极力反对,那哥哥你可就要早作打算了。”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朱文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挑拨离间,破坏宋千与袁虎之间的信任。当初袁虎与马铭会答应加入卧龙山的最大原因就是佩服宋千的武艺,但现在多了一个搅屎棍朱文,原本就不怎么牢靠的义气立马就面临崩盘。 宋千其实并不想吞并袁虎、马铭的势力,但关系到整座山寨的将来,他也不得不先小人、后君子了。按照朱文的建议,宋千命人叫来自己的铁杆心腹之一蔡贵,让他去统领袁虎手下的人马。而蔡贵之所以会成为宋千的铁杆,关键就是听话,宋千说什么他就干什么、听了宋千的吩咐以后,蔡贵想要没想就答应了下来,更听从了朱文的建议,带着五十个亲信一道去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能够做袁虎、马铭手底下的兵,那脾性跟主将是很接近的。一听蔡贵来说要接管他们,哪里肯干。而蔡贵是宋千的铁杆,自认寨主话,你们这帮做小弟有什么资格反对。 一言不合,眼瞅着就要动手。而朱文等的就是这时候,当即派人去请宋千与袁虎分别前来。袁虎从朱文离开以后就感觉会有事生,在听到手下回报以后当即不顾伤势未愈,赶来想要跟寨主当面把话说清楚。 原本宋千与袁虎一见面就能把话说清楚,可这里面多了一个朱文,事情就向着失控的方向展了。 袁虎见到宋千刚喊了一声寨主哥哥,就从宋千的身后射出了一支冷箭,也多亏袁虎命大,在现对面射来冷箭的时候身体做出了下意识的反应,躲过了要害。不过这一箭也把双方原本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说事情的可能给毁了。 看到双方人马打在了一处,宋千又急又气,回头想要找到放冷箭的人也找不到,只能大声呼喊让众人停手。原本就因为官军围山而感觉憋气的众人哪是宋千喊两嗓子就能停手的,再加上朱文这个背后的始作俑者带着人在混乱中推波助澜,袁虎被人护着杀下了山。 死伤惨重,事后宋千一清点,袁虎手底下的二百人死伤过半,即便被擒获的二三十人也是对着自己怒目而视,而自己这边也损失不小,几乎有近百人丧命。 “放他们下山。”宋千挥挥手吩咐道。 “哥哥,就这么放这些叛徒下山?”蔡贵有些不愿的问道。 宋千感觉自己此时心很累,不愿跟蔡贵多作解释,只是重复了一遍,“放他们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