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江山梅蕊嫣在线阅读 - 250

250

    张玉脑袋一轰,二话没说,奔向马房牵了匹马向京师疾驰而去。

    张大娘毕竟是生养过的人,一看这情形,就知道夫人是小产了。对着仍然愣在奚梅身边已经吓得只知道掉眼泪的姝娈急道:“还不快去打盆热水,然后快去涵元殿把朱大娘请过来。”

    姝娈这才回过神来,隔壁浴房里的热水是现成儿的,姝娈赶紧打了一盆过来,然后跑去找朱大娘,甘棠自然是不会阻拦。

    郭氏和吴氏恍若无事般,听着甘棠的吩咐做好自己的本分。陈蕳兰略皱了下眉头,一脸的疑惑,终究还是没有说什么。只有喻英,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因她家中是武将出身,她闲来无事时也喜欢舞刀弄剑的,与陈蕳兰虽同住在黍离殿里头,但陈蕳兰一向嫌她话多呱噪,刚开始还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理一下,后来索性喻英说三句,她也不搭上一句,慢慢儿的,二人也没什么话语了。

    二人去给徐甘棠请安时,喻英发现,原来王妃也喜欢一些拳脚功夫,这才想起王妃原本就是将门之后。于是更加成日里有事没事就往香依殿跑,喜欢找王妃比划比划,甘棠有时也愿意陪她玩一下。

    此刻也只有她好奇地问:“王妃jiejie,这是出了什么事情吗?王妃jiejie不去看看吗?”

    甘棠心中恼火她说话不经大脑,可是又不能发作,只得道:“折香苑是燕王府的禁地,除非是王爷亲点可以随意出入的人,其他人等,未经王爷许可,一概不得入内。”

    喻英还欲再问,甘棠哪里还能容得下她再说下去,横了她一眼,对着众人道:“好了,如今最最要紧的,就是先帝殡天的丧礼事宜。燕王府举哀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朱能,你带着一队人马去北平各官员府里交代吧!”

    喻英被横了一眼,也不敢再说再问什么。

    天儿快亮了,甘棠忙活了一整夜,终于把众人都遣出去各自忙自己该忙的事情,阖府以及整个北平城都开始准备举哀。

    她站在涵元殿前,看着众人披麻戴孝地跑来跑去,她忽然很想笑,痛痛快快地大笑一场。害死他父亲的人,死了,折香苑里那个女人出了什么事情,不用想,也知道。于是,秋夕站到她身旁轻声提醒道:“小姐,该哭了!”

    终于,她和秋夕借着哭声,对着香案叩首,叩下去的时候,打从心眼儿里笑了出来。只是,再起来时已然换成一脸的悲痛,任谁也看不出来。

    张大娘和朱大娘看着奚梅惨白的脸,替她擦洗了身子,换过衣服被褥,商量着,朱大娘道:“这可怎么好,王爷又不在,要不要去赶紧去良医所请医正医备啊?”

    张大娘连连摆手道:“不成不成,王爷是根本不信良医所的人,也不信北平城的大夫,这才请了宁王爷留下来的。万一良医所的人把夫人越治越严重,且先不说王爷会怎么样,我这把老骨头也不想要了。”

    朱大娘愁道:“那可怎么办呢?”

    张大娘无法,只得跪下朝天磕了三个头道:“老天爷,夫人这么好的人,您别折磨她。求您了,让张玉赶紧追上王爷,赶紧回来。”

    朱大娘也是如此,只能求老天爷保佑,保佑夫人平安无事。

    侯显按照原定计划,到了真定沿着官道开始折回又往北平而去,过了大半个时辰就遇上了一路赶往京师的朱棣和朱权。

    侯显立即下马道:“奴才该死,因着连夜赶路,脑子不清不楚。先帝的遗诏,众藩王不必进京扶灵,在各自的封地按仪制服丧即可,还有监督所管辖区内的外派官员。”

    朱棣默默不语,朱权愣了半晌,有些不敢相信道:“什么?”

    朱棣心中暗自计算着侯显的时间,一按朱权示意他别再说话,对侯显道:“候公公请起,公公连日来赶路辛苦,又要赶回宫复命,有所疏漏,也在所难免。既然是父皇的遗诏,本王和宁王爷定然遵照父皇的旨意行事。不敢有违!”

    侯显起身后惶恐道:“奴才不敢忘二位王爷的海量汪涵,饶恕奴才的恩德。”

    张玉乃是前朝的降将,马术极佳,一路赶往京师。朱棣和朱权跟侯显告辞已然上马正准备策马离开,只见张玉疾驰而来,一瞬间,惊起林子里的群鸟乱飞。

    张玉下马后,一脸颓灰,双膝一软跪在朱棣面前道:“王爷,不好了,夫人不好了!”

    朱棣听后,瞬间变了脸色,一转方才的和颜悦色,眼神好似一把利刃直冲侯显面门而去,厉声道:“你是该死!”说完,谁也不顾,谁也不等,直往北平城而去。

    朱权下马扶起张玉,心中隐隐觉得不祥,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夫人怎么了?”

    张玉垂下头无可奈何地苦道:“孩子没了,王爷和夫人的孩子,没了。”

    朱权一听也是大惊失色,对着侯显,不咸不淡地来了一句:“候公公这下可是真地闯下大祸了,自求多福吧!”说罢,也是策马往北平城绝尘而去。

    张玉向侯显抱一抱拳意欲告辞,侯显倒不曾因为朱棣和朱权的反应而显得惴惴不安,反而对张玉客客气气道:“张大人请留步。”

    侯显上前一步追问道:“敢问一句,这夫人,是否就是王爷之前闹得沸沸扬扬,以民间嫁娶之风俗迎娶的夫人?”

    张玉一脸的哀痛自责,点点头道:“王爷前脚一出府,后脚夫人就出事,都是卑职无用。”

    侯显奇道:“王爷与这位夫人当真是夫妻恩爱?”

    张玉道:“何止是夫妻恩爱,唉,卑职不知道怎么说。总之,王爷对夫人,那就是一辈子都要捧在手心儿里护着的。候公公,卑职要赶回府了。”

    侯显忙道:“不敢再耽误大人,大人请。”

    张玉上马,飞驰而去!

    六月二十九日辰时,京师。

    电闪并着雷声滚滚,一阵瓢泼大雨,从半夜就开始,不休不止,不停不歇。

    两排禁卫军在前开路,整整齐齐,步履丝毫不乱,铿锵有力,朱允炆一身孝服,神情肃穆,行动间已隐隐带着一股天子的威严。禁卫军一十六人抬着太祖皇帝的梓宫,后面一众皇觉寺的僧人,口中念念有词,可列席送太祖皇帝入孝陵者紧随其后。众人皆是神情悲痛,步履沉重,每走一步,过脚之处,溅起一阵水珠。

    太祖皇帝的梓宫自乾清宫由奉天门而出,所有京官不得列席送行者,一律在道路两边一字排成两行,伏地而泣,痛哭到不能自持。

    若论千秋功过,太祖皇帝,布衣出身,南征北战,戎马半生,以战止战,开创大明帝国。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天灾频发,民生多艰,哀鸿遍野、饿殍满路,满目凄凉。太祖皇帝自幼贫苦,对此局面感同身受,于是途徙富民,屯田垦荒。食乃民之本,将士们卸甲归田,再由国库拨出银两,在全国各地兴修灌渠,帮助民间丰收,战乱所造成的贫瘠土地渐渐开始变得肥沃。

    开设国子监,设科取士,会试,乡试,亲自主持殿试。招贤纳士,广采众议,极为看重言官,上谏天子,下策万民,监生最多时近万人。

    为减轻民间赋税,夏交麦,秋交米,交粮的称之为“本色”。若遇上收成不好时,可采取“折色”的方式,即折成银、钞、绢、布、棉、苎等交纳的,这样的做法,鼓励了妇女纺纱织布,渐渐地,各种织锦锻造之工艺越来越登峰造极,令得前来朝贺的属国无不以能得赐各色锦缎为荣。

    同时,鼓励民间艺人制瓷,并设置官窑,以景德镇所出为上佳,亦是前来朝贺之属国的钟爱之物,其中不乏得以传承的旷世之宝。

    太祖皇帝生前勤政爱民,凡事事必躬亲,大小事务无不一一细细过问,唯恐有一丝疏漏,满朝文武,不是不敬仰的。

    但是,伴君如伴虎,当年与太祖皇帝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那些个开国功臣,建国之初,封公封爵,哪个不是风光无限。

    而后或莫名病死,或满门诛杀,一个不留,一个不剩。被抄家问斩者,所牵连何止十万人,太祖皇帝的杀伐决断,果敢狠厉,谁人不知,何人不晓。众人亦是身在朝堂,心却惶惶,唯恐一个不留神便引火烧身,满门遭屠。其中的风云诡辩,帝王之策,个中玄机,官场中人,管中窥豹,也能明白一二。

    而此刻他们的心情,无非就是那几种。一是哀叹太祖皇帝的殡天;二是太祖皇帝子嗣众多,其中不乏佼佼者,太祖皇帝却不立长,不立贤,却留下遗诏独独传位于皇太孙,生前种种一力扶持皇太孙的举措叫满朝文武深知太祖皇帝心意却心中着实费解;三是众人心中亦有担忧,太祖皇帝驾崩,不但不许各藩王们进京扶灵,还将太祖皇帝匆忙下葬,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即将要登上大宝的这位新帝,接下来,只怕日子并不会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