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周公摄政与三监之乱
BC1104年,周武王十七年,周武王命太子在东宫读书。说明周武王自知病重,定下了太子之位的归属。 十二月,周武王驾崩,时年94岁。 BC1103年夏六月,周武王被安葬于毕,由于邑姜的王后地位,所以尽管周武王还有其他子嗣,早已成年,但是年幼的周成王还是因为嫡长子的地位而顺利即位,由周公旦,召公奭和吕尚共同辅佐。 周武王有着广阔的心胸和长远的眼光,同时有着果断地处事能力,在看到商朝的无道,他打出了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旗号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大大的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在伐纣的过程中,他以大无畏的精神亲自带领兵马直捣朝歌,打了纣王一个措手不及。同时周武王有着很杰出的个人魅力,他也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这也是他获得人们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周武王的传说: 貔貅(音皮休)是一种瑞兽,和龙、麒麟一样皆不存在於现世间。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有着内容特别丰富的民俗文化。在这些民俗传统文化中,有深受人们喜爱的能够驱灾避邪、招财纳福的五瑞兽:貔貅、麒麟、狮子、龙龟、蟾蜍。而貔貅则是排名首位。 关于貔貅的由来有一个传说:貔貅是三百多万年以前生活在西藏、四川康定一带的西域猛兽,具有极强的搏击能力。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带着它打仗屡战屡胜。周武王见貔貅如此骁勇神奇,就给他封了一个官,官号为“云”。当时姜子牙发现貔貅每天食量惊人,却从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泄系统就是从其全身的毛皮里分泌出一点点奇香无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动物闻到这种奇香后无不争先恐后,不由自主跑来争食,结果反被貔貅吃掉。 臊子面起源于周朝。相传周武王伐商时在岐山遇到像“龙”的怪兽。杀了怪兽,为了鼓舞士气,决定每人分吃怪兽rou。但是人太多,不够分,就煮汤每人分喝一碗,感到很好喝。这也是岐山臊子面的雏形。 周成王,统治时间:BC1103--1067年 周成王,姬姓,名诵。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 祖父:周文王姬昌。 祖母:太姒。 父亲:周武王姬发。 儿子:周康王姬钊。 孙子:周昭王姬瑕。 重孙:周穆王姬满。 BC1103年正月,周成王继承了西周君主之位,是西周代商后的第二任君主。成王年幼,仅有12岁。冢宰(族长)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摄政,替成王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 正月庚午日,周公要求各诸侯到镐京朝拜新王。 六月,武王葬于毕(陕西咸阳附近)。 秋,周成王服丧完毕,改元,换新服。 周公为使周成王尽快成长为一名有为的君主,还对他加强教育。因成王是君主,不便指责,所以周公便把自己的儿子伯禽做为周成王的陪读,周成王做得不对的时候,周公就把对周成王的教训、责罚转到儿子身上,使周成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他的教育下,周成王终于明了许多为君之道,为以后治理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吕尚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是在镐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辅佐外孙周成王姬诵。他的大儿子齐丁公姜伋,也没有到营丘(临淄)治理齐国,而是一直在镐京担任虎贲氏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 齐国开国后的三十余年,即周成王年间,营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儿子丘穆公镇守。 周武王去世后,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鲜最长,按照兄终北及的惯例,他最有资格摄政,因此周武王的遗命被他认为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
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不服周公的摄政之位。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吕尚、召公奭(shì,式)说:“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周公暂时稳定了朝政。 管叔等人与被他们监视的殷方武庚禄父勾结。 武庚禄父早就复兴商朝的野心,虽然仅名义上管制朝歌一城之地,但潜势力巨大,东方仍有大量忠于原商朝的奄等属国。两方一拍即合。奄国和薄姑国的国王当时劝禄父说:“武王刚死,成王年幼,周公被天下人怀疑,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请举事!” 管叔鲜(姬鲜)、蔡叔度(姬度)、霍叔处(姬处)等三监伙鼓动帝辛之子武庚禄父一起叛周,历史上称为三监之乱,声讨把持朝政的周公。 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如果叛乱不加以克服,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困难,周文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 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使周公处境十分困难。 周公见自己成为叛乱的借口,于是离开国都镐京,到楚先民居住的荆山隐居。这就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的由来,历史上还有王莽时期的下句“王莽谦恭未篡时”。王莽平时表现得很谦逊,然而却篡位了;而周公平时摄政,表现得似乎很跋扈,但是流言一起,就马上退位,不想名声受损,实际上根本没有篡位的野心,说明人心的不可知。 因为楚国后来的影响力巨大,所以必须对其来历作一简要介绍。 据《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老童),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