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九章mdash;mdash;北欧雄狮(3)

第三十九章mdash;mdash;北欧雄狮(3)

    古斯塔夫带着他的军队踌躇满志地登上了德意志的土地,但是现实毫不留情的就给他到了一桶冷水,他以为自己到了之后,那些在天主教军队yin威之下敢怒不敢言的人民不应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不来个夹道欢迎,然后自己带领着军队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列队进入城市,并以凛然的军威获得人们的由衷赞叹。可惜阿,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等他来了之后,别说夹道欢迎,连个人毛都没有,整个地区报以一种难以言状的沉默。其实也对,就如同咱们中国内战期间,彼此之间打了十年,那梁子结得可就大得没边了,但是等到小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之后,不照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一寸山河一寸血。自己家里的事,我们自己解决都可以,就算家里人大得再狠也是自家事,但是如果有别人闯到家里来,那肯定没说的,先把这外人打跑了再说。

    没有两世,没有住处,没有稳固的后方,四周是冷漠的人民,非暴力不合作,这就是古斯塔夫刚登陆时所面临的情况。不但民间对古斯塔夫不太友好,而且那些新教贵族们也没个音,完全没有救世主来了的感觉阿。其实也不他们,毕竟瑞典之前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古斯塔夫也只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指挥官,并没有指挥过什么特大战役,虽然瑞典之前打败了俄国和波兰,但是他现在要面对的对手可是声望如日中天的帝国,面对的是帝国的统帅华伦斯坦,那可是百战百胜的战神。这是声望问题,如果你带的人多点好歹还能给人个心理安慰,可是你就带来了一万三千人,就这么点人没准一战就没了。年轻的国家,名不见经传的统帅,少得可怜的军队,人家凭什么相信你能打赢,凭什么会把赌注往你身上押?没道理阿。

    就是在这种内无巩固基地,外无强军支援的情况下,古斯塔夫最终在登陆地区的坚持了下来,他用自己的勇敢和坚韧在种种困难之中坚持了下来,并且最终等到了机会。

    皇帝在接连镇压了波西米亚反叛、战胜了丹麦的干涉之后,准备挟大胜之威,加强中央集权。神圣罗马帝国咱们之前说过,它只有个虚名,只是个空壳子,那个神罗皇帝也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说话还管用,出了自己的地盘,听不听就只能看对方心情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可以真正的统一整个神罗,使神圣罗马帝国重归罗马的荣耀。他首先就把目标对准了那些帝国内部的新教诸侯,准备先把他们攥到手里,可这就惹恼了那些新教诸侯们,谁都想天老大,地老二,自己老三,自己呆的原本呆得好好的,现在却有人想踩在自己头顶上。皇帝的这一手就把帝国内部的新教诸侯们推到了古斯塔夫那一边,在1631年,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率先站到古斯塔夫这边。情势终于有了转变,开始变得对古斯塔夫有利起来。

    在投靠地新教诸侯的帮助下,古斯塔夫终于有了巩固的后方,而且有了数量可观的援军,使之可以放心大胆地进入到帝国的腹地,而不是只能困在登陆地附近。随着瑞典与萨克森、勃兰登堡的结盟,皇帝也开始把目光锁定在了古斯塔夫的身上,他终于把这个瑞典国王当成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为此他令帝国元帅率领大军向古斯塔夫开进,古斯塔夫率领瑞典—萨克森联军也向着帝国内部前进,双方最终在莱比锡附近的布莱登费尔德遭遇,大战一触即发。

    当时,帝国军队的统帅并非是大名鼎鼎的战胜华伦斯坦,他已经因为皇帝的猜忌而失去了对军队的统治,接替他位置的是老将蒂利伯爵。帝国军一方兵力约4万人,有26门大炮随军作战,而瑞典—萨克森联军兵力为4.7万人左右,火炮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00门!双方于17日正式摆开阵势,战斗即将爆发。

    瑞典—萨克森联军摆出了古斯塔夫改良的线式队列,采用双线模式,留出了充足的预备队;骑兵主力配置在了右翼,作为冲击的主力,进攻的拳头;战线中央主要配置了步兵作为战线的中坚,辅以少量的骑兵部队;战线左侧则是萨克森盟军;预备队布置在了二线;他将他那庞大的炮兵部队摆在了整个阵地的前方。帝国军队的配置还是当时流行的战斗队形,不过部队配置和瑞典—萨克森联军一样,也是步兵在中,骑兵两翼,炮兵在前。

    17日清晨,双方在短兵相接的“正餐”之前,两边的炮兵开始了轰鸣,作为“餐前甜点”。在这以前,这大炮也只是个听个响,当个背景音乐,不过对帝国军队来说,这次可就是催命的音符了,尤其是被瑞典炮兵重点照顾的帝国军左翼骑兵,都被轰傻了,炮弹跟下雨似的就过来了,最让人绝望的还不是瑞典的炮弹多,毕竟当时大炮的射击速度不像现在这么快,炮弹也是实心弹不是现在那种装炸药的,现在大炮一开火,轰炸地区的表面就跟月球表面差不多,具体可以参照战争题材电影,所以只要不是那么倒霉被实心弹直接命中就不会有啥事,顶多被气浪震个跟头。最绝望的是只能被轰还不能躲,因为如果他们一躲的话就会造成整个战线的松动,从而给对手一可趁之机。可是帝国军到最后实在受不了了,要再这么下去非得被活活轰死不可。其实被大炮轰死不了几个人,但是这种感觉却是非常让人绝望的。到最后,这群骑兵们实在受不了了,不待命令就向瑞典军右翼发起冲锋,战斗开始了。

    虽然帝国左翼骑兵发起决死冲锋,但是古斯塔夫却将骑兵主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右翼,战线稳如磐石,岿然不动。帝国统帅蒂利伯爵一看自己的左翼骑兵不听命令擅自攻击,气得是七窍生烟阿,虽然恨不得当下毙了那个擅自做主的混蛋,但是那也得等到战斗打完之后,现在最重要的是是夺取战斗的胜利,他被迫展开进攻将自己的右翼骑兵也投入了进攻。

    在真刀真枪拼杀起来后,瑞典军队和萨克森军队的区别就体现出来了,萨克森军队所在的左翼被帝国军击退,整个战线有被帝国军迂回夹击的风险。古斯塔夫急调二线预备队增援左翼,稳定住了战线,并且他将大炮集中轰击对方阵地,试图打乱敌方的阵型。战马的嘶叫声,大炮的轰鸣声,炮弹的呼啸声,火枪的射击声,士兵的喊杀声,兵器的交错声,刀剑刺入人体的噗嗤声,临死的挣扎声……所有的声音都汇集在一起,组成了战争独有的交响乐。

    在这瞬息万变的战场中,古斯塔夫在静静地观察,他在等着那个机会,那个可以一举致胜的机会。最终他找到了,他骑上了战马,望着那些信任自己、追随自己到异国他乡征战的、年轻士兵的脸,望着那些坚毅、镇定的眼睛,似乎要把这些人的面庞都记在脑子里,之后他转过身,率先向敌军发起了冲锋。那可是国王,国王都冲锋了,自己做小兵的还有啥理由不上?那真是跟着国王冲一把,死了也值啊。古斯塔夫的骑兵最终击溃了帝国军队,大获全胜,整个帝国军队损失一万多人,被俘约3000人,帝国统帅蒂利伯爵也负伤逃遁。而整个瑞典—萨格森联军仅仅伤亡了2000多人,在这2000多人里边,萨克森人占了大多数。

    这一场战役下来,使整个欧洲都大为震惊,尤其是新教阵营简直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如果没有古斯塔夫的加入,没有古斯塔夫这场干净利落、酣畅淋漓的大胜,帝国内部的新教诸侯将被迫改回天主教,从而皇帝将大大增强自己的权威,整个神圣罗马帝国可能向着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声音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可是,古斯塔夫来了,并且干净利落地打败了看似不可战胜的帝国军队,这让整个新教阵营又重新看到了希望,都跳着脚赶着过来表忠心。从刚开始时的门可罗雀到现在差点把门槛儿给踏破了,不知道古斯塔夫心里作何感想。

    这场战役之后,新教诸侯终于紧紧团结在了古斯塔夫周围,古斯塔夫也如愿以偿的成了新教诸侯的救世主,从此之后,古斯塔夫带领着新教阵营开始了对抗皇帝的斗争。这场战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被称为“改变世界之战”。这场战役之后,古斯塔夫趁胜追击,在1632年4月强渡了列克河,硬是顶着渡河的劣势击败了与自身实力相当的帝国军队,上次幸运跑掉的蒂利伯爵这次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也战死在了战场上。列克河战役之后,古斯塔夫进军天主教大本营巴伐利亚,此时,似乎没有谁能够阻挡古斯塔夫漫步在维也纳的大道上了。

    但就在这时,他一生中最强悍的敌人出现了,他也将在这里画上他波澜壮阔一生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