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一章mdash;mdash;钢铁炼狱:一战(32)

第二百三十一章mdash;mdash;钢铁炼狱:一战(32)

    1917年的陆地战场,依然不是一片平静。虽然决战的1916年已经过去,虽然双方在海上展开了大战,但是陆地上依然跑声震天,杀声彻地。

    第一个就是维米岭战役。维米岭是法国阿拉斯以北维米镇附近的山岭。这个地方是德国在整个西部战线守卫的最好的。因为维米岭是高地,所以双方都认为这是一个军事战略上重要的地方。英国和法国都在1915年进攻维米岭,但结果都是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单法军方面,就有15万士兵阵亡。1917年,盟军决定再次向维米岭进攻。此次执行进攻任务的是加拿大军。直至到维米岭战役,加拿大军在一战中的角色不大。为了赢得此战的胜利,加军将其4个师统一来参与维米岭战役,并制定了良好的作战方案。这也是加拿大战场上兵力的第一次协同作战。

    加拿大军在1917年4月2日开始用炮轰击德军的战线。加军用了超过一百万的炮弹来轰击维米岭,此次轰击持续了一个星期,是在这次战役之前从未有过的。在4月9日,加军开始向德军的防线进攻。加拿大军投入大约3万名士兵,用了大约两个小时达到原本的目的地。到4月12日,加拿大以3598名阵亡和7104名士兵受伤的代价控制了整个维米岭。而德军方面有大约有2万士兵阵亡,4千余人被俘虏。

    因为在维米岭南面,英军和奥军没有达到它们的目的,加拿大得到的领土实质上没有太大的军事战略重要性。可是在士气上,这场战役的胜利的重要性非常大,尤其是加拿大。这场战役是加拿大军第一次独立地参与一场战役。而且,来自加拿大全国9个省份(纽芬兰在1949年才加入加拿大联邦)的加拿大军人都有参与维米岭战役。有很多加拿大人说维米岭战役是“加拿大成长的日子”。

    战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加拿大运用了新的战术思想这,长期已久的训练,持续的炮火进攻德军,强大的火力压制。气候条件不利于德军。这次战役的胜利和加拿大王牌飞行员威廉姆巴克及比利毕晓普共同创造了加拿大的新国际形象。英国给予加拿大更多的自主权在此次战役后,由于军事上的出色表现和卓越贡献,加拿大获得了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中的席位,并在1921年加入了国际联盟,最终在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生效后获得了完全的自主权。

    到了战役后期,加拿大军团已经成为了西线战场最强大的部队。索姆河战役后,加拿大人赢得了“先锋队”的声誉。由于这些荣誉,1916年英国政府专门指派了加拿大部队去帮助防守西印度群岛殖民地。

    为了保持充足的兵员,加拿大总理罗伯特博登爵士决定进行征兵(conscription)。尽管英裔加拿大人及前线的士兵们都对征兵表示赞同,征兵制却在魁北克省遭到了抵制,导致了加拿大的征兵危机(conscriptioncrisis)。最后,共有约120000名士兵被征募,其中约47000人被送到了前线。

    在1922年,法国政府把维米岭周围一平方公里的领土送给加拿大来感谢加拿大在此战役中的贡献和牺牲。现在,属于加拿大的维米岭是个战争纪念博物馆,由退伍军人部管理。

    在维米岭战役之后,协约国继续发动进攻,又掀开了巴雪戴尔战役,又被称为第三次伊珀尔战役。继1914年和1915年两次伊珀尔战役之后,在1917年的7月31日,第三次伊珀尔战役揭开了序幕。英军企图趁着之前胜利的大好形势,挟大胜之威,攻击佛兰德沿海的德军潜艇基地,以加速德国的崩溃。在经过16天的炮火准备后,同法军以16个师的兵力,向伊珀尔附近的德军展开猛攻。英军为了战役的胜利,也真是下了血本了,在这十六天里,用3000门大炮打了450万发炮弹,平均每门炮1500发炮弹,一天100发。在经过这么猛烈的炮击过后,联军发动了进攻。但是,天公不作美,在联军进攻的时候,天降大雨,结果就让联军的炮击成了累赘,大炮轰过之后留下的大大小小的弹坑,被炮弹犁过的地面都成了沼泽。这样一来,就让联军的士兵和坦克遭了秧,一个个陷在泥地里不能自拔,成了德军射击的靶子,双方的飞机也不能发挥作用。联军连续的进攻,只从出发地向前推进了6公里,11月10日战役结束。联军伤亡近30万人,德军伤亡27万人。

    就在同一年,在中东战场,奥斯曼土耳其的两大重地巴格达和巴勒斯坦相继陷落。英军对巴勒斯坦地区的进攻,带来了一个影响至今的历史遗留问题,那就是巴以冲突。1917年11月,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当年11月6日,英军入侵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巴勒斯坦属于正在与德国一起对英作战的奥斯曼帝国),并在一战结束后取得了管辖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1921年,英国以执行《贝尔福宣言》为由,采取了传统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在英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开始大规模迁入巴勒斯坦,到1939年,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近45万,占巴勒斯坦居民总数的1/3。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面积11000平方公里,犹太国面积14000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这样人口占巴勒斯坦总人口三分之一的犹太人拥有了近60%的土地。阿拉伯人自然不干,先后和以色列进行了四场战争,史称中东战争。此乃后话。

    让我们把视线从1917年挪出来,放到1918年上。

    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德国终于摆脱乐两面作战的噩梦,但是如同我们电视剧、电影中常见的一样,当警察或者医生或者消防队员或者其他的什么赶过来帮助的,终于姗姗来迟之后,往往都已经太迟了。现在也不例外,对于德国来说,这一天来得太迟了,德国已经没有力量接着打下去了,尤其是一直养精蓄锐的美国站到协约国一方参战之后,德国基本上败局已定。

    但是德国还不想人认输,好不容易熬到这种情况的德国人不想认输。现在德国人面前似乎还有着一丝光亮,那就是趁着美国动员起来之前,趁着美国的大军跨越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来到欧洲战场之前,将东部战线的兵力全部调集过来,集中全力,进攻、击垮西线的协约国的部队。

    在美军踏上欧洲的大陆之前,德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进攻,但是在损失掉本来就不多的14万兵力之后,仍无所获。而伴随着德军进攻失利的,则是美军抵达欧洲的消息。美军的到来,使得协约国兵力大增。

    德国不甘心失败,在1918年5月底,德军再一次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这次进攻要比之前的两次好得多,成功地突破了法军的防线,德军兵锋直指巴黎。但是在距离巴黎仅仅37公里的地方,德军再一次不得不停下了自己的脚步,损失惨重的英法联军最终还是阻挡住了德军进攻的步伐。虽然此次进攻成效显著,但是德军还是付出了13万人的代价。

    可能是受到了之前进攻的鼓舞,或者是实在是不甘心就这样战败,在6月初的时候,德军就再一次发动了猛攻。6月9日——6月13日这五天里,德军发动了第四次大规模攻势。这次进攻的目的,是为了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的两个突出点接连起来,在达成战役目标之后,就可以集中力量进攻法国的首都巴黎。但是希望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德军的企图并没有实现。

    在这之后,德军消停了一个月,在7月15日,德军决心发动第五次进攻。在此次进攻中,德军的15个师消耗在了协约国军队的堑壕中,无功而返。因无所获,反倒使得本来就快见底的最后的一点血液消耗殆尽。德国这一连续的进攻又被称为百日攻势。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还是怎么的,给出了这么个名,让人不禁联想到拿破仑重返发过后所建立的昙花一现的百日王朝,听着意思就不大对……

    在这之后,德军再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只得撤退到兴登堡防线后,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