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佛陀说法开启智慧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偈语的意思

第二百一十九章 偈语的意思

    有个时候,迦旃延尊者住在阿槃提国的拘留欢喜山中,有一天,诃梨迪迦尼来到迦旃延尊者的住处,他与迦旃延尊者互相问候后,就在一旁坐下,他对迦旃延尊者说:“尊者!世尊在《摩犍提所问而说义品经》中说到:

    「牟尼无家无住处,

    无绝近习于聚落。

    以空诸欲无希望,

    何不与人事诤论。」

    我反复的阅读都没有办法弄明白他说的意思,尊者,应该如何去理解世尊说的这段偈语呢?请您为我解说。”

    迦旃延尊者说:“诃梨迪迦尼!色|界是识的家(色|界解释,见第一百零三章;「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解释,见第一百八十八章),识被由色|界生起的贪欲束缚捆绑就叫做「有家有住处」;感受界是识的家,识被由感受界生起的贪欲束缚捆绑就叫做「有家有住处」;念想界是识的家,识被由念想界生起的贪欲束缚捆绑就叫做「有家有住处」;行为界是识的家,识被由行为界生起的贪欲束缚捆绑就叫做「有家有住处」;什么是感受界呢?就是能够感受到的范围,有感受生起就进入感受界。什么是念想界呢?就是能够想到的范围,有念想生起就进入念想界。什么是行为界?就是行为的范围,有行为生起就进入行为界。识被由色|界、感受界、念想界、行为界生起的贪欲束缚捆绑就叫做「有家有住处」,色|界、感受界、念想界、行为界就是识的家。

    诃梨迪迦尼!什么是无家无住处呢?就是对于色|界、感受界、念想界、行为界的欲望、贪求、喜欢、渴爱、攀附、束缚、获取、依恋、执着、烦恼的潜在趋势,这些贪爱、喜怒哀乐等等的烦恼,已经彻底的除灭、舍断,就如同被连根拔起,又被节节砍断的多罗树那样,已经无法再生根发芽,已经无法再继续的生长,已经完全灭尽,未来已经不复存在,这些烦恼和痛苦不会再次的生起,也已经完全彻底的灭尽,这样就叫做「无家无住处」。

    诃梨迪迦尼!什么是「有住处」呢?就是被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念想、思想束缚捆绑;被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念想、思想影响无法管束好自己的行为、言语、念想,被这些事物影响胡作非为、胡思乱想。这就是「有住处」。

    诃梨迪迦尼!什么是「无住处」呢?就是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念想、思想的束缚捆绑已经完全被解除、舍断。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念想、思想无法影响到自己的行为、言语、念想,能够管束好自己的行为、言语、念想,不会胡作非为,不会胡思乱想,能够安住在清净的境界之中。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念想、思想的执着和挂念已经完全舍断、除灭、灭尽,就如同被连根拔起,又被节节砍断的多罗树那样,已经无法再生根发芽,已经无法再继续的生长,已经完全灭尽,未来已经不复存在。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念想、思想的束缚捆绑已经完全被解除、舍断;行为、言语、念想已经不会再肆意妄为,不会再胡思乱想,不会再胡作非为,能够一直安住在清净的境界之中。这就是如来所说的「无住处」。

    诃梨迪迦尼!什么是「近习于聚落」?就是除了中午到乡村或是城镇化缘饭食,为世间人随缘说法外,其他时间还经常与世间人来往、交往、接触。与世间人的人际交往非常的频繁。介入、干涉世间人的生活,与他们同欢乐,与他们同忧愁,在他们快乐的时候跟着他们快乐,在他们痛苦的时候跟着他们痛苦。介入、干涉世间人的家庭事务、工作事务、学习事务;介入、干涉世间人在世间的一切事务和义务,诃梨迪迦尼!这就是「近习于聚落」。

    诃梨迪迦尼!什么是「无绝近习于聚落」?就是除了中午到乡村或是城镇化缘饭食,为世间人随缘说法外,其他时间不与世间人来往、交往、接触。远离人际交往,不介入、不干涉世间人的生活,不与他们同欢乐,不与他们同忧愁,不在他们快乐的时候跟着他们快乐,不在他们痛苦的时候跟着他们痛苦;不介入、不干涉他们的家庭事务、工作事务、学习事务;不介入、不干涉他们在世间的一切事务和义务,诃梨迪迦尼!这就是「无绝近习于聚落」。

    诃梨迪迦尼!什么是有「诸欲」?就是某一个人他没有除灭对世间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贪求、欲望、情|爱、渴望、热爱、渴爱、贪爱;他没有离贪、离欲、离情|爱、离渴望、离热爱、离渴爱、离贪爱,仍然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那么他就是有很多欲望的人,那么他就是有「诸欲」的人。

    诃梨迪迦尼!什么是「空诸欲」?就是某一个人他除灭了对世间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贪求、欲望、情|爱、渴望、热爱、渴爱、贪爱;他已经离贪、离欲、离情|爱、离渴望、离热爱、离渴爱、离贪爱,不会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那么他就是除灭欲望、灭尽欲望的人,那么他就是「空诸欲」的人。

    诃梨迪迦尼!什么是「希望」?就是某一个人这样的想:「希望我以后或者未来世,还能够拥有这些物质事物,还能拥有让我自己满意的物质身体;希望我的以后或未来世,还能有这些让我满意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诃梨迪迦尼!对以后未来还怀着期待、期望,这个就是「希望」。

    诃梨迪迦尼!什么是「无希望」?就是某一个人,他不会这样的想:「希望我以后或者未来世,还能够拥有这些物质事物,还能拥有让我自己满意的物质身体;希望我的以后或未来世,还能有这些让我满意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甚至于他内心中都不会生起期待、期盼的念想,诃梨迪迦尼!对以后未来不怀有期待、期望,这个就是「无希望」。

    诃梨迪迦尼!什么是「与人事诤论」?就是某个人他与别人争论:「你根本不明白如来的正法是什么,你根本不明白如来制定的戒律是什么;我知道如来的正法是什么,我知道如来制定的戒律是什么。你对如来的正法和戒律什么都不知道,简直一窍不通。你现在知道的这些法根本就不是如来的正法,你知道的这些戒律也不是如来制定的戒律,你根本就不是如来的弟子,你的错误修行只能让你走上邪道,而我按如来的正法去修行一定能走上解脱的正道;你不应该这样说法,你应该先说这个法,再说那个法,你说颠倒了;我说的才是正确的,你在乱说,你说错了;你现在自认为熟练掌握的修行方法,实际上是错误的,是颠倒的,你应该按我说的方法去修行,我说的法才是完全正确的;你说的法早就被证明是不合乎修行实践的,早就被证明是不可行的,你还在我面前大言不惭的吹嘘这个法,你还在这里巧言令色的诡辩,你还想挽回败局,还想拯救你那个已经被无数人抛弃、丢弃的法,真是太可笑了;你已经无法回答我的问题了,你已经被我打败了,你如果有本事的话,请用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法来拆解我刚才说的正法,随便你怎么说都可以,前提是你做的到的话,我想你多半也无计可施了吧,你赶快滚下讲坛吧,不要在这里丢人现眼了。」诃梨迪迦尼!一旦与人产生了争论、争辩、争斗,一旦与人比试高下、优劣,有了争斗的心,就是「与人事诤论」。

    诃梨迪迦尼!什么是「不与人事诤论」?就是不与任何的世间人比试、比较各种修行方法的高下、优劣,不去指责别人的修行方法,也不去抬高自己的修行方法,只是平心静气的去讲解弘扬如来的正法,别人对自己诽谤、指责也不在意,也不去与别人争论、争辩、争斗,没有了争斗的心,就是「不与人事诤论」。

    诃梨迪迦尼!这就是世尊在《摩犍提所问而说义品经》中说到的:

    「牟尼无家无住处,

    无绝近习于聚落。

    以空诸欲无希望,

    何不与人事诤论。」

    偈语的详细的法义,你应该这样的去理解世尊偈语的意思。”

    迦旃延尊者说法后,诃梨迪迦尼顶礼迦旃延尊者,随喜赞叹迦旃延尊者说法的无量功德,并按着迦旃延尊者所说的法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