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 风起
秦致远率领外籍军团趴在叙普河挖战壕的时候,协约国的首脑们正在巴黎不停的开会。 第一次会议持续四天时间,矛盾的焦点集中在英法两国需要负责的战线上,贝当要求英国人不要把部队集中在弗兰德斯,那里现在是沼泽地,德国人不可能从弗兰德斯发动进攻。贝当认为英军阵应该向南延伸,至少要延伸到努永瓦,那样法军可能多出来10个师的后备部队。 对于贝当的提议,英国人表示不满,他们反对吧秦致远率领的外籍军团安排在兰斯,因为那里现在已经成为德国人的伤心地,德国人不太可能在兰斯发动进攻。 英国人认为法国人应该把外籍军团放在英法两军的阵地结合部。 英国人和法国人说的都有道理,但是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没有丝毫的大局观。 福煦试图从中调和,但没有任何效果,因为福煦对于英军并没有管辖能力。 会议的进程每天都在争吵中度过,四天的时间不仅没有任何决议诞生,反而激发了更多问题。 麻烦来自于美国人。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这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国际关系相处的“十四点基本原则”。 在某些条文中,威尔逊呼吁恢复比利时的独立,德国人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要还给法国,奥匈帝国占据意大利的领土也要归还。 这些条文听上去不错,至少比利时、法国、意大利都同意。 但与此同时,威尔逊的这“十四点基本原则”种还有关于民族自治的意见。 威尔逊提出:所有民族自决、公开盟约、公开签署。 众所周知,世界大战之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盟友和协定都是在秘密中诞生,除了当事国之外,没有人知道某两个国家是否签署过密约,具体的条文是什么。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某些国家的误判,比如说意大利,如果他们知道英国人和比利时的关系,同时也知道法国和比利时的关系,意大利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不一定会选择德国。 那样的话,感觉势单力孤的德国人不一定会发动世界大战,或许,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会大大推迟。 “公开盟约、公开签署”这也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只有某些国家发表了一番不咸不淡的评论,比如日本。 日本人反对是有理由的,在世界大战期间,借助欧洲列强都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日本已经通过一系列密约,攫取了尽可能多的对华利益,如果这些密约都被公开,日本人的利益能否保证要打一个问号。 毕竟相对于全世界来说,民国的四亿人实在是太多了,谁都不愿意被排挤出民国市场。 最后就是“民族自决”,这一点几乎引起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强烈反对。 所谓的“民族自决”,这就是美国人主张“门户开放政策”的放大版。 美国的情况和德国人差不多,他们醉心于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但当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足够本国消耗,需要寻找外部市场时,他们却发现全世界已经被人瓜分完毕,他们的产品没有销路。 要知道,此时全世界的殖民体系都是由英法确定的,为了更好地控制殖民地,英法两国推行单一的殖民地经济,那么殖民地需要的所有物资都需要宗主国调配,这就给了宗主国倾销本国工业品的机会。 威尔逊提出的这个民族自决,等于是让殖民地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让英国人和法国人绝对无法接受,他们甚至因此公开表达对美国的不满,因为美国的军队虽然抵达巴黎,但到现在为止并未参战,美国人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至少,美国的话语权没有威尔逊认为的那么多。 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份子,秦致远也对“民族自决”表达了旗帜鲜明的反对态度。 华人的移民布局尚未完成,秦致远现在还不想支持“民族自决”。 更何况站在法国的立场上,秦致远也应该和法国政府保持一致。 更重要的是,秦致远不能因为威尔逊的大胆,就让法国人对科西嘉岛产生警惕。 威尔逊确实很大胆,他在发表这个“十四点基本原则”之前,几乎没有和任何人沟通过,甚至于连雷蒙·扑恩加莱和劳合·乔治也不知情,这种行为,和去年卡尔一世抛开威廉二世和法国单独谈和的行为没有区别。 嗯,这俩人确实够二。 就在巴黎吵成一团的时候,柏林也在争吵。 德国人和俄国人的谈判已经到了是执行阶段,俄国人退出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逆转,唯一要讨价还价的,就是德国人将会以什么样的条件允许俄国人退出战争。 二月中,鲁登道夫在第二次德皇抠密院会议中提出,不仅爱沙尼亚、芬兰、乌克兰应该从俄罗斯分割出去,同时德国应该继续东进,直接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 威廉二世更加激进,他提出,应该把原本属于罗曼诺夫王朝的国土分为四部分:被割掉部分领土的俄罗斯本土、乌克兰、西伯利亚、以及东南联合体。 或许威廉二世是想把俄罗斯分割,好让俄罗斯看上去没有那么大。 但威廉二世恐怕没有意识到,就算是把俄罗斯分为四个部分,每一个俄罗斯看上去还是比德国大不少。 对于威廉二世和鲁登道夫的异想天开,与会的新晋少将,或许是德国最聪明的将军马克思·霍夫曼、外交大臣库尔曼、首相赫特林不仅无力抗争,甚至无力吐槽。 三月份,签订,时任外交人民委员的托洛茨基没有参加签字仪式,因为这个所谓的是对俄罗斯的羞辱,根本不会取得和平。 约定规定,俄罗斯放弃库尔兰、爱沙尼亚、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利沃尼亚、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 这些地方并不是直接割让给德国,而是由德国扶植傀儡政权进行统治。 按照协约规定,俄罗斯损失了5500万人,这相当于原来的俄罗斯帝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数十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三分之一的铁路和农田,一半的工业。 同时俄罗斯还同意将剩余的士兵马上解散。 俄国代表团拒绝了这个协议,哪怕是即使他们不签字,协议也会被执行,他们也拒绝签字,甚至看都不看合同文本。 他们很清楚,一旦他们签下这份协议,对于他们来说代表着什么。政治前途什么的就不用再说了,如果他们敢签字,恐怕回去之后就会面临审判。 威廉二世和鲁登道夫确实是过分,他们抛弃了从俾斯麦时代就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如果俄罗斯人知道现在的德国人是如此贪婪,他们会抗争到底。
俾斯麦曾经在19世纪打败了奥匈帝国,但俾斯麦没有掠夺奥匈帝国的任何领土,为的就是不使已经被羞辱的奥匈帝国产生更多的怨恨。 这份合约,就目前来看,说不上对谁更有利。 俄罗斯确实丧失了大片国土,但同时,俄罗斯也终于从世界大战中解脱出来,他们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到清除国内的反对党、发展自身实力上。 对于德国人来说,那些看似广袤的领土无法产生任何利益,反而因为要维持政权,占用了德国原本就紧张的资金和兵力。 比如在乌克兰,这里驻扎了40万德军士兵和25万奥匈帝国的士兵,他们无所作为,反而每天要消耗30列火车输送的物资。 而所有的地区加起来,一共牵扯了150万德军。 德国人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殖民地,但已经没有任何用处,因为德国现在国内生产不出任何物资,他们甚至无法保证自己人的需求,更不用说向殖民地倾销。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通过这场战争,上述地区终于和俄罗斯剥离开来,这么看起来,乌克兰这些国家都应该感谢德国人,因为是德国迫使俄罗斯放弃了对他们的直接统治。 因为去年作战的损失,德国人的兵力部署出现了一定困难,鲁登道夫原本计划在三月中发动进攻,但一直到了三月底,部队才算是全部部署到位。 三月初的时候,鲁登道夫的指挥部还在比利时,三月中,鲁登道夫的指挥部已经前移至法国境内,同时三月二十号这天,随着炮兵部队的部署到位,德军更换了电报密码。 看上去,德国人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但实际上此时步兵部队还没有运动到位,鲁登道夫还要继续等待。 三月二十五日,黑格的情报部门给他提供了最新情报,在这份报告中,情报部门写道:有许多明显的迹象表明,敌人将进攻第三集团军和第五集团军的前线,目标是切割康布雷突出阵地,并把我们的后备部队全部吸引出来。 这份情报是正确的,但是因为劳合·乔治刚刚更换了黑格的情报部分负责人,黑格不愿意相信这份情报。 于是黑格派出侦察机之后得出结论:德军并没有在康布雷和巴波姆集结兵力的迹象。 从天上看,确实看不到德军在运动,因为德国人选择夜间行军,就是为了暴露作战目标。 就在黑格得出结论的时候,有47个德军师正在向康布雷的方向集结,只需要几天时间,他们就将运动到位。 具体到兰斯,秦致远的对面的德军并没有大规模调动的迹象,这或许表明兰斯并不是德军的进攻方向,但是谁都无法肯定。 毕竟秦致远的对面有近40万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