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朝大丈夫在线阅读 - 第163章 真正的造反

第163章 真正的造反

    第163章真正的造反这些信件定是济世军最高的机密,他看了以后若不加入济世军则必死无疑。

    杨柳风有心把手拍回来,但想到这些信件涉及到朝廷里最机密的东西,若是不看,实是心痒难搔。

    想了想杨柳风咬了咬牙道:“晚生知道,从今以后,晚生就是济世军的一份子了。”

    袁可立轻轻笑了笑,转头看向周衡臣道:“你要不要看一看”

    周衡臣苦笑道:“我看不看又能如何”

    袁可立笑了笑,将手拿开道:“你二人一起看吧!”

    杨柳风和周衡臣二人对视一眼,同时慢慢伸手拿起桌上的信件,然后仔细地看了起来,没看多久两人目光一缩,神倩渐渐凝重,而随看信件越看越多,两人的神色也越来越凝重。

    不知过了多久,书房忽然亮了起来,杨柳风猛然抬头,这才发现天色己经暗了下来,不知何人将蜡烛点燃。

    杨柳风,将手中的信件轻轻放在桌上,然后叹了口气道:“原来朝堂之上竟有如此多的黑幕,可怜我等居然被蒙在鼓里。”

    “是啊,满朝武几无做事之人,整天只知争权夺利,试问这大明江山如何能够安稳。”周衡臣也感叹道。

    袁可立看着两人笑道:“刚才博行所言,若想济世安民,须靠皇上圣明,诸臣贤能,不知现在有何感想”

    见二人不言,袁可立叹了口气接道:“当今皇上自登基以来,确想励精图治,可惜他并无识人之明,更兼刚饭自用,性疑无断,实非圣明之君。至干群臣,只知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更有一批言官,每日捕风捉影,肆言妄为,令有位之臣不得重用。如此下去,大明去日无多矣。”

    “先生可有良策”周杨二人忙道。

    袁可立摇了摇头,把目光转向李景。

    李景点点头接道:“若想改变大明的命运,非出重手不可,首先皇帝不可疽权。你我均知,皇帝要是明君,那一切好说,可皇帝要是昏君呢谁又能保证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

    顿了顿,李景接道:“何况就算皇帝年轻时是明君,难保老年以后不糊涂,这样的例子可不少见,汉武帝,唐太宗,唐高宗,年轻时哪个不是明君,可老来却净做些糊涂事!”

    杨柳风和周衡臣闻听默然点头。

    这俩人都是饱读史书,自然知道李景所言不假。

    见二人点头,李景接道:“再说本朝,本朝从太祖至今己历十六帝,除大祖洪武,成祖永乐,宜宗宜撼,孝宗弘治这四朝,请问可否还有明君”

    周杨二人几乎不假思索地摇摇头。

    他们很清楚,大明自建国以来,也就以上这四位算得上好皇帝了.

    李景接道:“上无明君,如何治国”

    周衡臣和杨柳风对视一眼,忽然有些明白李景要说什么了。

    皇帝是废材,治国自然靠的是大臣,纵观历史,大明王朝的名臣是最多的,要是没有这些名臣,大明王朝恐怕早就垮台了。

    同样,大明王朝在历朝历代当中,jian臣和权臣也是最多的。有那么多糊涂皇帝,要是没有jian臣和权臣那才出鬼了。

    而阉党的成抚跟历朝历代相比更是独树一帜,从王振到注直到刘瑾再到魏忠贤,可谓一个比一个猛。

    明朝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好臣和权臣,甚至会出现这么多的宦官搜权,是因为明朝的制度有问题。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意识到宰相对皇帝的位置有威肋,于是借用胡惟庸案撇掉了宰相这一职务。

    但是没有宰相,很多事情必须要皇帝亲自处理,遇到朱元造这样的劳模皇帝还行,啥事儿他都愿意千,啥事儿他都愿意管。

    可是不是哪个皇帝都愿意当劳模的,当皇帝这么遭罪谁愿意干

    干是,等到朱棣当了皇帝以后,开始任用秘书内阁。

    朱棣比较霸气,内阁成员没有敢放肆的,但是等朱株的儿子和孙子们当了呈帝以后,内阁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

    内阁的权力就是票拟权,就是全国各地的条陈翅议首先经过内阁主要是首辅审阅,然后写成条陈上赛给皇帝,皇帝看了以后再进行批阅。

    也就是说皇帝要处理的政务实际上是内阁已经过滤好的,这个权利比宰相要大得多。

    虽然皇帝手里拥有最大的权利,也就是人事权,不执行可以换人,可无论怎么换,内阁的权力却始终没有减小,反而越来越大,最大的时候,可以封还皇帝的命令,拒不执行。

    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就是皇帝不想干活儿,皇帝不想干活儿就只能让秘书干,可皇帝要不给秘书权力,那秘书抚没法干活儿,所以皇帝只能眼瞅着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而且只能忍着。

    但是内阁权力越大,皇帝就越难受,而且皇帝只有一个人,哪里对付得了这些老油条,于是皇帝开始找帮手,帮手就是太监。

    要知道内阁送上来的条陈赛折,要是没有皇帝的批示是不能执行的。这就是批示权,也叫批红。

    不过皇帝的事情太多,这么多事情要他自己亲自批示,他肯定批示不过来,再遇上偷懒耍滑的皇帝,那就更不愿干了,于是皇帝就找太监帮猎批示,这帮太监叫秉笔太监.而且乘笔太监不是一个人,是一群秉笔太监权力很大,但权力最大的并不是秉笔太监,是掌印太监,因为批示完以后要盖章,不盖章屁用不顶。印只有一个,因此掌印太监只有一个。

    也就是说草印太监才是太监中的老大。

    后来威名赫赫的几位太监,基本都是掌印太监。

    有这帮太监帮忙,皇帝终于可以制衡内阁和大臣了。

    这招挺好,内阁权重,太监有皇帝撑腰,双方势均力敌,基本上是平手。

    但是要想真正平衡,关键还是要看皇帝,要看皇帝信任谁。

    很可惜,皇帝终究是信任太监要多一些。

    于是大明王朝倒霉了,每当太监寡权的时候,大明王朝就要丧一次元气。

    但是要说大明朝是因为太监才完蛋的,那又错了。

    比太监还要cao蛋的是言官。

    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十三道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他们的品级极低,一般都是七品。

    言官们的品级虽低,但是权力却是极大,从中央到地方,上到皇帝百官,下到黎民百姓,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他们的监察和言事的范围之内。

    尤其是都察院的御史们。

    都察院就像是疯人院,一旦大门打开,让御史这帮疯子钻出来,那真是见谁骂谁,逮谁咬谁,见谁灭谁。

    言官敢这么器张,是因为以前的皇帝立下的规矩,不得杀言官。

    有这么个规矩在那放着,言官自然无法无天,看皇帝不,匝眼的话,也是夏不客气,说骂就骂,然后皇帝还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明朝中前期还行,由于有一帮强力大腕镇场子,言官们虽然整天找茬儿,大抵还干些了正事,还不算太过嚣张,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东林党东山再起以后,算是彻底完了。

    这帮人在朝堂上整天啥事儿不干,妩是跟人掐架,你要干这个,他说不行,你要千那个,他也说不行!

    有这么帮玩意儿整夭在朝室上捣乱,要是还能办成事儿那真是没夭理了.

    你要说他们没事儿找事儿,这点完全正确,但你要说他们一点目的没有那就错了,要知道朝廷里一共就那么些位置,想上去就必须有人下来,不把上面的人弄下来,他们怎么上去

    要是把上面的人弄下来他们还没上去,那就接着骂。

    朝廷上的这些弊病很多人都清楚,但是谁也没办法改变,也不敢改变,包括皇帝在内。

    因为这些规矩是祖制,是皇帝的老祖宗朱元璋定下来的。

    通过刚才的那些书信,再加上自己耳闻目睹,杨柳风和周衡臣这时也己明白,要改变这个国家必须先改变现有的制度。

    而改变现有的制度靠皇帝是不行的,靠朝堂上那些大臣也不行。

    这些人非但不会同意改变现有的制度,反而会阻挠变革,因此,在改变制度以前,要把这些绊脚石统统打倒.

    这时二人也终于知道李景要干什么了,眼前这个人要造反,而且是真干造反的那种!

    流寇造反不过是为了混一口饱饭,因此当朝廷拿出钱粮,他们就毫不迟疑地投降,而这个人却是要推翻大明王朝!

    两人心中骇然,偷偷地看了一下对方,目光一碰,随即避开。

    杨柳风和周衡臣的小动作自然逃不过李景的眼神,李景也知道这两人想了这么长时间是在想什么,因为李景提的问题原本就是准各让他们想这些。

    表面上看,袁可立和李景两人说话时似乎都没有明确说明济世军的宗旨到底是什么,但袁可立的高明之处就是,由他先开口进行引导,铺垫,最后由李景总结发言。而李景的高明之处就是,他把问题提出来,让这两人自己去想。

    等杨柳风和周衡臣两人想明白了,自然就知道济世军要干什么了。

    会员特权抢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