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朝大丈夫在线阅读 - 第240章 人口迁移

第240章 人口迁移

    吴巡抚等一众官员得了李景的许诺之后,马上着手开始帮李景招募灾民。中文

    李景远道而来赈灾,灾民对李景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现在这些官员大开绿灯,准许他们到山西去,灾民们自是踊跃。

    但是李景也不可能把所以的灾民全部迁往山西,首先平阳府暂时还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其次也没那么多工作岗位提供给这么多人。

    李景打算先迁两万户,也就是十万人左右,对这两万户人李景是有要求的,首先家里必须有一名壮劳力,还得有一名青壮年妇女。

    李景把这些人弄过去是要他们去做工的,要是弄一帮老弱病残过去,那不成养活老太爷了么

    不过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迁移,远不是李景想象中那么简单。

    那时并没有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儿,一户家庭,成员只有五六个人。

    那时的一户人家包含的人是很多的。

    以一名青年男子为例,他和父母还有兄弟再加上兄弟的子女,都是生活在一起的,这个大家庭统称为一户。

    同时妻子这一边还有一大家子的人,这两家很可能就生活在一个村子里。

    迁一户总不能把亲家那一户给扔了吧,甚至他们可能自己说这就是一户。

    也就是说,这一户很有可能是十多个人,甚至。

    另外,这些灾民当中很多男人是光棍,还有许多女人未出嫁,或者是**,这些人在这个时候竟然突击成亲组成新的家庭。

    还有一些没有被选中的家庭,整日在招募处跪喊苦求,招募处的人心一软,也不差这一户了,一起带上吧。

    于是等把两万户的人数统计出来以后,李景有些傻眼了,好家伙,竟然有三十多万人了。

    明知道这里面有问题,李景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认了,总不能在这让档口查下面的人办事不力吧

    而且从心里说,李景还是比较认同下面的官员这么做的,在李景想来,一名官员如果没有一颗爱民之心,那肯定不会是一名好官。

    不过也只能到此为止了,再多,平阳府那边肯定无法安置。同时,河南府和开封府也不能让李景把人全部弄走。

    三十多万人的大迁移,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些人并不是从一个地方出发,而是散布在各个州县。

    李景几乎把手里全部的部队都派了出去才勉强维护好秩序。

    另外李景还应该感谢吴巡抚和布政使司以及两府的官员们。

    要知道这么多人迁移,不可能没人得病,这些官员从下面各个府县抽掉了大批郎中随灾民而行,沿路发现有人得病,随即展开救治。

    为了表示感谢,李景命人安置了十余桌酒席,请这些人吃饭,同时拿出一万两银子赏给这些官员。

    见李景又从自己腰包掏银子,吴巡抚叹了口气道:“李大人,这些官员拿朝廷傣禄为民做事本就是应该的,但是没想到李大人竟然自己出钱给这些官员赏钱。”

    李景笑了笑道:“这些官员也要养活家小,而且他们的傣禄都没多少钱,大家出了这么多力,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李某给点银子也不过是尽尽心意吴巡抚叹了口气,举起酒杯敬了李景一杯。

    待李景喝完酒,吴巡抚道:“李大人,前日洛阳灾民闹事,福王派人前来求救,大人为何不派兵”

    李景笑了笑道:“吴大人,这事儿可不归李某管辖,而是大人的权责,你可别把这事儿扯到我头上。”

    吴巡抚摇摇头笑道:“李大人,皇上派你为赈灾巡察使,明令所有事关灾民的事宜全由大人做主,平定灾民闹事,正是大人的权限所在,为何推到吴某的头上莫非其中另有缘由不成”

    李景大笑道:“哈哈哈!吴大人说笑了,灾民闹事还能有什么缘由,不就是被福王逼急了么?而且此事你我均已奏报皇上,是非曲直自有皇上定夺吴巡抚摇摇头,指着李景笑道:“李大人,此事吴某可是全听李大人的,大人让吴某如何奏报,吴某便如何奏报,此事算对得起大人了吧为何现在还要瞒我?”

    李景摆摆手,举起酒杯笑道:“吴大人,此中原委,你我都是明白人,何必说的那么清楚来!李某敬大人一杯。”

    吴巡抚笑着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皇上的批示不日就到,想来只会斥责福王千岁几句,大人可要做好下一步的打算。”

    李景点点头道:“我已接到消息,皇上确实并未处罚福王,不过,经过此事,福王想来应该警醒,若是真把灾民逼反,没他什么好果子吃。”

    顿了顿李景接道:“大人你想,现在山东登莱两府孔有德在那闹事儿,山西那边紫金梁王自用,闯王高迎祥等人占据泽州,陕西方面闯将李自成,不沾泥杨六儿等流寇盘踞在山里,不时四处劫掠,河北八大王张献忠,曹cao罗汝才等人也不消停,皇上现在正是焦头烂额之时,若是福王这边再逼反了灾民,我看皇上决不会轻易饶过福王。”

    听李景已经得到消息,吴巡抚顿时吃了一惊,待听到李景对流寇的姓名如数家珍,在何处活动都清清楚楚,吴巡抚更是心惊。

    这个李景可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更不是一名小小的参将这么简单.

    见吴巡抚疑惑地看着自己,李景知道吴巡抚想到了什么,当下笑了笑道“吴大人无需多疑,李某在山西可没少跟流寇打仗,要是不了解一下流寇的底细,这仗可怎么打至于别的消息么,李某的商号遍及全国,哪里出了什么事情,岂能不告诉李某”

    吴巡抚笑了笑心道,就算你的商号遍及全国,可是皇宫里的消息你如何能够得知怕是特意在京城安排了密探了吧甚至有可能密探就在皇上的身边。

    不过这件事吴巡抚终究只敢猜测一下,问了,李景也不会回答,更没胆量告密,李景连皇宫里的消息都能提前知晓,他若告密,岂能瞒得过李景

    李景得知又怎么放过他

    而且从心里说,虽然吴巡抚对李景的一些作为有些顾虑,但是对李景的做事风格却是极为佩服。

    作为一名读书人,吴巡抚年轻时也是满怀抱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但是在做官以后,吴巡抚才发现有些事情并非自己年轻时所想那么简单。

    有些事情其实大家都知道不对,但是却没人去说,没人去做,因为说了也是白说,做了也是白做。说了做了要得罪一大帮子的人,然后连自己的官职就保不住,如果没有官职,还谈什么理想抱负

    于是吴巡抚就想,等自己的官职大了再说。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官职越升越高,吴巡抚早己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当年那个满怀抱负的年轻人早己被官场这个大染缸染变了颜色。

    可是跟李景接触以后,李景的胆量,李景的气度,李景的做事风格,无一不在刺激着他。

    李景做事可谓是胆大包天,却又思路周密,你明知道这些事情就是他做的,可偏偏抓不住任何把柄,或者说他明明做了件应该被砍头的事情,偏偏他的理由让你没办法拿他。

    比如说上次查办那些官员,李景把河南这些封疆大吏们全叫在一起,然后把这些官员贪墨的证据拿给他们看,最后告诉他们,已经有灾民开始造反,不杀了这些人就平不了灾民暴乱,逼着这些封疆大吏同意李景杀人。

    虽说李景自己说自己一力承担,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不保住李景他们也同样跑不掉,毕竟李景杀人的时候,他们全部在场,而且没有一个人去阻止。

    可以说大家都坐在一条船上,一旦船翻谁也跑不掉。

    比如说这次人口迁移,没有皇上的准许,户部的批示,擅自迁移人口,同样是砍头的罪名,但是李景又把河南所有的官员绑到他的船上,让大家同意他迁移灾民。

    还有福王讨要救灾粮食,李景的部下鼓动灾民闹事包围洛阳城,福王派人求救李景根本置之不理,然后转告皇上,逼着皇上下旨斥责福王。

    胆大妄为到如此地步,偏偏安然无恙,吴巡抚想不佩服都不行。

    同时这种既刺激又舒畅的行事风格,吴巡抚以前也从来没有体验过。

    这几件畅快淋漓的事情做下来,吴巡抚当年的雄心好像突然被激活了一般。

    而且吴巡抚发现李景做了这么多无法无天的事情,却没有一件是为他自己而做,全是为了百姓,或者说是为了大明江山而做。

    另外,吴巡抚发现李景敢这么有恃无恐地去做,是因为李景拥有强大的后盾,那就是他的部下。

    巡抚管军政,吴巡抚手下也是有兵的,但是跟李景的部下相比,他手下那些兵根本就不能叫兵。

    李景的部下对李景是无比狂热的崇拜,看那些部下看李景的样子,估计就算李景让他们去死,他们也会毫不犹豫。

    而他手下的士兵,军晌不足,训练不足,军械不足,士气不足,似乎士兵应该有的全没有,而不该有的毛病全都有。

    两相对比,那是一个天一个地,如果两军对阵,恐怕不等开打,他手下的兵就得四散而逃。

    吴巡抚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知道,别说他手下的兵,就算辽东的精锐边军也没有李景部下的那种精气神。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