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朝大丈夫在线阅读 - 第279章 首功

第279章 首功

    崇祯七年七月上旬,在得知奇袭大同的部队全军覆没之后,皇太极黯然收兵。中文

    大同会战以大明全面胜利宣告结束。

    此役,济世军及大明各路兵马共歼灭后金部队近两万人,缴获钱财无数,马匹上万,实是后金崛起以后从来没有过的大胜。

    得知此消息之后,朱由检大喜,大肆封赏边关诸将,其中尤以曹诏居功至伟,授辅国将军加太子少保。

    就在朱由检颁布敕令当日,御史刘令誉上书弹幼曹诏,说曹诏用兵不当,致令山西多处城堡被后金攻破,致使广灵县被占,无数百姓因此而丧生。

    朱由检本来兴致盎然,被刘令誉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刚才的好心情顿时烟消云散。

    实事求是的来说,刘令誉弹勤曹诏的罪名也不能算错,因为曹诏乃是大同总兵,广灵县归大同管辖,广灵被破,说曹诏有亏职守也不能算过。

    但是要从整个战役来说,曹诏本身是没有责任的。

    后金绕路奇袭大同后方的时候,曹诏刚在官屯堡大破后金前锋部队,随后在得胜堡与后金数万大军对峙。

    而且后金的部队乃是从宣府的方向过来,最大的责任应该由宣府总兵承担。

    现在刘令誉单只弹劾曹诏,只字不提宣府的责任,实令朱由检大为光火。

    朱由检知道刘令誉为什么要弹劾曹诏。

    当年曹诏在山西的时候跟刘令誉是邻居,曹诏对这些只会耍嘴皮子的言官是不大瞧得起的,加上没什么化,说话粗鲁,欺负了刘令誉,两人就此结下梁子。

    不过曹诏率兵围剿流寇屡战屡胜,刘令誉抓不到曹诏的毛病,这口气只能忍着。

    后来曹诏到河南追剿王自用等流寇,恰逢刘令誉在河南巡视,两人又吵了起来。

    言官骂人虽然厉害,但是也要看骂架的对象,引经据典地骂人,曹诏显然是听不懂的,就算听懂了,他也不会用官的方式骂人。

    曹诏骂人自然是直接招呼刘令誉的亲爹老娘,如此大爆粗口,刘令誉自然不是对手。

    在看家本领上输给了曹诏,刘令誉心里可是憋着一口恶气。

    这次逮着机会,要是不弹z曹诏,那不是对不起自己被骂的亲爹老娘么

    对于刘令誉弹幼曹诏,朱由检有心斥骂刘令誉一顿,又觉得不妥。

    刘令誉乃是山西道御史,弹幼山西有亏职守的大臣乃是他的本职工作,就算他说的不对,皇帝也不能处罚他。

    而且朱由检是皇帝,跟大臣争执也不合身份。

    冷眼看着刘令誉,又看了看朝中诸位大臣,但是朱由检等了许久也没有朝臣出面为曹诏辩驳。

    叹了口气,朱由检知道大臣们为什么不替曹诏说话,因为这次大同会战,跟朝廷里的诸位大臣没有一点关系,什么举荐之功,什么调兵遣将,什么后勤补给他们啥也没做,功劳是半分没有的,因此朱由检并来因这次大捷褒奖朝中诸位大臣。

    但是想当年,袁崇焕宁锦大捷,朝中是个人都有功可领,曹诏这次立下不世奇功,他们竞然没分到一点功劳,让他们岂能不嫉妒现在刘令誉弹劫曹诏,他们怎会帮曹诏辩驳

    摇了摇头,对这些大臣,朱由检实在是失望至极。

    这些人见了荣誉就上,遇到困难就跑,指望这些人,大明如何能够中兴,想起当年王承恩跟自己说起李景的建议,朱由检微微叹了口气。

    如果李景手里没兵,朱由检非常愿意重用他,可是李景手里有兵,让他如何敢重用

    让李景身居要职,李景自然是大张旗鼓地推行新政,如果自己中途叫停,以李景胆大包天的行事风格,不定哪天就会把他从龙椅上拉下来。

    为了自己的皇位,朱由检自然不愿意启用李景。

    实际上朱由检也知道大同会战李景才是首功,李景在大同准备了接近半年,朱由检若是连这个消息都不知道,那他的皇位早就保不住了。

    而且李景在大同会战时飞扬跋崖,训斥一众官员,那些官员岂能不弹勃李景

    不过要论忍耐力,朱由检比朝中这些大臣强得多,而且朱由检远比那些大臣们分得清孰轻孰重。

    朱由检很清楚,要想取得大同会战的胜利绝对离不了李景,因此所有弹劾李景的奏章都被他压了下来。

    但是朱由检没想到李景会给他这么大一个惊喜,两仗竞然歼敌近两万。

    令朱由检不明白的是,李景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为何没人帮他叙功,其中包括曹诏。

    曹诏不会不知道大同会战李景的作用,可是连曹诏都不帮李景叙功,朱由检就有些搞不明白了。

    从心里说,没人帮李景叙功朱由检是非常高兴的,如果保举李景首功,那提拔李景升任总兵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朱由检怎肯让李景担任一方总镇

    李景不过一个小小的参将,就敢把大同的官员当孙子一样训斥,要是做了总兵,那些官员不定被他管成什么样子。

    而且李景的军事实力之强远过他的想象,大明跟后金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加一起也没有李景这一次消灭的人数多。

    李景动用了多少人满打满算也就两万人,以两万人消灭敌军两万人,朱由检实在不知道这仗是怎么打的。

    而且李景在平阳府还有三万兵马,如果李景把所有的兵马全部动用,那是不是可以把后金全歼,就算不能全歼,至少可以多消灭一部分。

    但是李景并没有全军出动,这让朱由检怎能不怀疑李景有私心,而且李景迟迟不对山西境内的流寇动手,直到他们跑了李景才开始追击,这是什么居心

    这明显是在养贼自重!

    想清楚李景是在养贼自重,朱由检随即明白李景为什么不把全部兵力调往大同跟后金决战。

    山西境内的流寇跑了,李景又把后金当做筹码,用后金压着自己不敢对李景动手。

    叹了口气,朱由检微微摇了摇头,李景判断的极准,他现在确实不能把李景怎么样。

    自从他登基以来,可谓诸事不顺,不是这里闹灾,就是那里闹灾,接着就是流民造反,平了一拨,又起一拨。

    熬了这么多年,好容易盼来一场大捷,眼下朱由检对李景倚重之处极多,这时怎能对李景下手

    另外这一年大明可谓多灾多难,陕西和山西又出现旱灾,幸亏朱由检年前就开始推广李景给他的高产农作物,而且,李景从平阳府调集了大批的粮食到大同,这次会战帮朝廷节省了无数钱粮,也令朝廷有余力进行赈灾,这才没有出现以前大批流民造反的事情发生。

    对于李景做的事情,朱由检明明应该很感激,但是朱由检偏偏对李景非常嫉恨。

    原因朱由检也很清楚,无他,因为李景看人料事比他准确的多。

    就拿任命陈奇瑜来说,李景直言陈奇瑜不可重用,朱由检偏偏跟他较真启用陈奇瑜。

    起初陈奇瑜非常争气,连战连捷,这让朱由检大大高兴了一把,认为这次选人正确。

    不想最后关头陈奇瑜狠狠给他扇了一个大嘴巴子,明明在车厢峡把流寇包围了,流寇己经无处可逃,可陈奇瑜偏偏要受降,最后流寇冲出包围圈,逃出生天。

    朱由检一怒之下,将陈奇瑜罢官去职,然后启用洪承畴。

    这次用人,朱由检实际上是在跟李景暗地里较量了一下,结果朱由检完败。

    看人的眼光不及李景,执政的能力不及李景,挣钱不如李景,打仗更不如李景,这让朱由检情以何堪。

    因此这次没人替李景表功,朱由检也就装着不知道。

    朱由检可以不给李景表功,但是必须要给曹诏表功,现在曹诏跟李景走的这么近,要是再不给曹诏表功,那不等于把曹诏往李景那边推么

    曹诏的能力朱由检是很清楚的,李景本来就已经很难治了,要是曹诏再帮着李景,那李景可就是如虎添翼,再也无法驾驭了。

    这个道理非常浅显,偏偏朝中这些大臣看不明白,或者说看明白他们也在装糊涂。

    朝堂上忽然出现了很奇怪的一幕。

    刘令誉弹勤曹诏,朝中的大臣直勾勾地等着朱由检的答复。朱由检却不发一言,神游天外。

    过了良久,朱由检忽然挥了挥手。

    王承恩见状忙道:“退朝!”

    朱由检随即起身离开龙骑,转入后殿。

    殿中只剩下一众大臣呆愣愣地看着空着的龙椅,不知道朱由检是什么意思。

    最尴尬地要数刘令誉,这次他算是彻底当了一回傻子。

    以往御史弹劾大臣,不管怎样都会唇枪苦剑地争论一番,轮到他倒好,没人帮腔,也没人跟他争辩,皇上更是直接对他无视。

    刘御史只觉受到了侮辱,当即不管不顾道:“皇上留步,微臣弹t曹诏,还请皇上给微臣一个答复。”

    见刘令誉要往后殿闯,王承恩挺身挡在刘令誉的身前道:“刘御史,你要是个聪明人,就该明白皇上己经给你答复了,也应该知道朝中诸位大臣对此事的意见,要是硬闯后殿,休怪咱家不客气。”

    刘令誉一愣,吧嗒吧嗒王承恩话里的意思,终于明白今天的朝会为何如此古怪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