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清,坑你没商量在线阅读 - 151.扬州十日心怀忿 南京城破复忧伤

151.扬州十日心怀忿 南京城破复忧伤

    史阁部唯一一次到中原来,竟是调停南明两军之间的内斗。。。

    他到达河南东面的睢州和徐州。

    此时,连跟他来的手下幕僚看着到处空虚的关城,都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劝他趁机北复中原。

    然而,幕僚进言,“劝之渡河复山东,不听;劝之西征复河南,又不听;劝之稍留徐州为河北望,又不听。”

    对于史可法罔顾华北沦陷,时人有诗慨之曰:“两河义士雄心灰,号泣攀辕公不驻。”

    史可法就这样眼睁睁的失去了最佳的战略时机,“有效”配合了清军,让清军得以全力对付李自成。

    1645年1月初,潼关战役打响,十三天后,西安的‘门’户潼关失守。二月,王烁撤回西北,清军占领大顺首都西安。

    那时候,南明政权里已经有人看出“闯为虏败,虽可喜,实可惧。”可惜都是些位卑言轻的人啊,对这些人,史阁部史大人是理都懒得理的。

    机会就是这样,稍纵即逝。你不抓住机会,对手可不见得会放过你。

    中原几场仗打下来,多尔衮已经看明白了南明政权的**和无能,比起崇祯的朝廷,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位史阁部比起袁崇焕督师,那更是连给他提鞋都不配!

    既然你这么好欺负,我为什么不灭你?

    多尔衮可不是什么善人,而且是个眼光独到,十分聪明的军事家,他可不会心慈手软的有机会不把握,给南明留下翻本的时间。

    1645年4月,清军腾出‘精’力,开始收拾南明政权。很快,多铎就率大军杀入江北四镇,包围了扬州。

    其实,在大顺、大清和南明三国博弈中,南明政权占据着绝对的人力、物力的优势,国力最强。

    只说南明控制着的淮河以南地区,这里乃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且没有经受李自成的战‘乱’祸害,是最富裕的地方。只这一个地方的出产,就比满清和大顺的出产总和都高!

    这么强大的优势,按理说击败满清,收复中原,是大有希望的!

    我们这位史阁部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他设立江北四镇,分别驻扎仪征、寿县、淮安、瓜洲,驻扎地不设置在山东、河南,而是直接放到南京附近。

    史大人的心思已经可以看的很明白了,他只是要消极龟缩防守,偏安江南一偶而已,根本就没有要收复中原的任何念头!

    说到这里,史可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臣子,已经很明白了。

    可还有更糟糕的,史可法也是文人出身,根本不懂怎样治军,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严,将军队和各将领糅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力量。

    他以文臣驾驭武将,没有手段、胆略和魄力。在四总兵出现矛盾时,只是用尽心思在各个方面应付、调停,既无法将他们拧成一股绳,也不会相互制衡,只能维持表面的和谐。

    因此,史可法根本指挥不动四大总兵。

    这种局面之下,清兵攻来,如何能够抵抗?

    多铎一路势如破竹而来,明军望风而降,根本没有任何像样的抵抗,想来实在令人心寒!

    面对多铎重兵压境,史可法方寸大‘乱’,竟然一天之内三次发令箭,前后矛盾,没有一个可以具体执行。

    更为严重的是,其平日毫无督师威严,对军队将领妥协、软弱的做法,更是让地方守将目无军纪,胆大包天。

    面对清军,这帮家伙竟敢毫不抵抗,望风而逃,甚至直接投降清军,帮助清军攻打自己的主帅。

    扬州一战,后来清军统计,投降的南明总兵23名、副将47名,马步军近24万,远超了清军原有的人数,荒天下之大极!

    扬州城下,史可法拒绝投降,他原先统领的那些明军便伙同清军开始攻城。

    你既然拒绝投降,敌人攻城了,你倒是抵抗啊!

    但如何抵抗,这位史阁部大人竟是经毫无主意,他不会打仗啊。

    部下一看这可咋整?您降又不降,战又不战,这不找死吗?我们要跟着您就这么死了,这也忒冤枉啦!不成,我们得投降!

    听部下要投降,史阁部回答道:“如‘欲’富贵,请各自便。”

    都到这节骨眼上了,还是一点威严没有,这是生死关头,跟富贵有半‘毛’钱关系?谁敢说投降杀谁都比这个强!书生当真误国也!

    史可法所守的扬州城,因部队调走、投降和开小差,人员已经很少,顶多也就是有四千人,大炮都没架好,基本没有组织起有效抵抗,估计是半天都没抗住,扬州城便被攻陷。

    扬州之战,完全不是里讲的那样,做了惨烈的十天有效抵抗,多铎才被‘激’怒,下令屠城十天。那是满清为屠城找理由呢,纯粹是胡说八道,您千万别信。

    满清占领扬州前后,跟日本鬼子占领南京前后发生的事情,几乎完全如出一辙。

    屠杀是侵略者暴行和士兵素质的体现,与抵抗与否无关,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掩盖不了侵略者的暴行和罪恶!

    关键,还是我们中华民族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国家体制,再不要让庸人爬到统治国民的岗位上去,不要由扬州而南京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这种悲惨历史!

    5月20日,在红衣大炮的轰击下,扬州城陷落。史可法被俘后遇难,一同宁死不屈的还有扬州总兵刘肇基、知府任民育等。多铎攻入扬州后,下令屠城。

    从5月20日起乃为“扬州十日”之难,有人估计,被屠杀人数“计八十万余”。

    有点夸张,但绝不会少于鬼子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计其数的‘妇’‘女’更是惨遭蹂躏。

    6月16日,清军抵达南京,南明弘光帝朱由崧逃窜,余下人员开城投降。

    弘光帝朱由崧又一次充分展示了其在河南展示过一次的,无以匹敌的逃跑功力,果断放弃南京,潜入黄得功军中。

    天子守国‘门’?去他的吧,有先皇崇祯一个傻‘逼’就够了,朕当然还是保命要紧。

    南京失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明最后一点的希望也没了!

    靖南侯爷黄得功万念俱灰,做最后一搏,出兵迎战清军,被清军暗箭‘射’入咽喉而死。

    其部下却不像黄侯爷一般忠君爱国,他们见黄侯爷一死,立刻就挟持弘光帝投降了多铎。

    靖南侯黄侯爷这下可谓死不瞑目,一腔报国热血洒遍了他深爱的这块土地,悲哉黄侯爷!壮哉黄得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