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穿越1879在线阅读 - 第172章 中国海权

第172章 中国海权

    分裂日本之后,中国也确定了“联英抗俄”的外交战略,李经述在海军建设方面提出了“中国海权”的战略,他召集段祺瑞冯国璋刘步蟾邓世昌黎元洪等海军高级将领开会,专题讨论中国的海权发展问题。【】

    李经述正色道:“我们中国之所以有今日稳定发展的大环境,全靠原来的北洋水师打造了一支亚洲一流的舰队,控制了东亚的海权。如果我预料得不错的话,今后十年,德皇威廉二世会以巨舰大炮来挑战英国海权,最终会导致英德巨炮战列舰竞赛,到时候两万吨的巨炮舰也会出现,海上大战不可避免,中国海军不能落后。”

    段祺瑞一直在陆军,对海权不太了解,道:“中国是个内陆国家,自古以来重视陆军,我们现在也应该大力发展陆军,现在争世界海权,我不太理解。”

    邓世昌说:“段总长这话我不同意,中国海洋贸易的兴盛,自唐朝就开始了。初唐就设立了专门机构,管理船舶商人并征税。海外诸国,日以通商,船队从广州出发,经过南海远达波斯湾红海和东非沿岸,途经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指南针的发明,更推动了远洋航行,不能说中国古代不重视海权,只是当时没人提出海权的概念,现在总统提出中国海权,乃是中国之幸”

    李经述点点头,说:“确实,中国古代的海上贸易是很发达的。比如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就描述过十三世纪的泉州,船舶往来如梭,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他惊叹泉州为世界最大良港之一。泉州港口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印度西海岸乃至波斯湾的各个港口,欧洲人甚至将这贸易兴盛阶段命名为泉州时代。

    明朝郑和还率领一支两百多艘船两万多人的庞大船队下西洋,云帆蔽日,浩浩荡荡地出现在印度洋上。明朝舰队还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东亚制海权,当时凡航行在东亚地区的船只,都必须花钱购买明朝的令旗,否则将被拦截,我们现在也不能落后啊。现在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保障。”

    说完,李经述望了一眼海军总长刘步蟾,说:“子香,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海军现在的家底。”

    刘步蟾点点头,站起来说:“中国海军现在有一万五千万吨的大汉级巨炮舰3艘,另外有3艘一万二千吨级的巨炮舰年底可以到天津港,万吨级的战列舰有4艘,七千吨级别的巡洋舰6艘,五千吨级的穹顶巡洋舰20艘,三千吨级别的战列舰24艘,也就是说,三千吨级以上的铁甲战舰共计60艘战舰,千吨以及千吨以下级别的军舰都已经退役,改为渔政船,交给海关部门。另外,有潜艇18艘。海军目前一共有三万多人。”

    李经述笑了笑,说:“这么看来,中国的海军在世界上能挤进前五,德国刻意去造大批军舰,可以说是倾尽国力造舰,希望可以打造一支足以抗衡英国海军的舰队,这必然会失败。我们维护中国的海权,不要走德国人的老路,造太多军舰恐怕也不适合现在中国的国情,毕竟我们还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和民生。”

    海军中将黎元洪也曾到欧美各国考察,他站起来说:“我同意总统的判断。打造庞大的舰队确实太费钱。虽然德国在短期内咬牙造了一批战舰,后续肯定跟不上的。”

    李经述对黎元洪说:“宋卿,你说说看,中国要夺取亚洲的海权,可以采取什么战略。中国最好不要跟英国德国搞造军舰竞赛。现在世界各国海权方面,有何最新动态?”

    黎元洪回答说:“现在各国海军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提倡造潜艇,一种提倡造巡洋舰。法国海军主要作战思想是以造价低廉的鱼雷快艇作为核心力量,利用战列舰火炮普遍射速较慢的弱点,以数量庞大的“鱼雷海”淹没敌舰。美国的海军战略学家马汉教授则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夺取制海权的方法是舰队决战和海上封锁,而要完全夺得制海权,只有通过舰队决战。这一观点除法国外的各国海军界都颇受推崇。”

    李经述点点头,说:“中国海军在崛起的过程中,一定要看起来很低调,英德造大军舰,我们不去搞竞赛。但我们中国海军也要大发展,要有自己的底线。整个亚洲地区,是我们中国的地盘,谁敢侵入中国这个既有势力范围的话,中国海军要毫不犹豫发起战争,向世界展示出了我们的利益是谁也不能动的。我们对法国德国荷兰的战争,正是出于这样的意图。”

    刘步蟾说:“大总统的意思,中国维护海权战略就是坚决保护中国在亚洲固有的利益的信号?”

    “是的。”李经述点点头,说:“一方面,中国要升级军舰,未来再添置三到五艘万吨级以上的重炮战舰。另外,大力发展潜艇部队,在未来十年,我希望中国潜艇能达到一百艘以上,而且中国潜艇要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国的造船业要有质的飞跃,能自己造出两万吨级的军舰,以备不时之需。中国要控制亚洲的海权,这也是出于中国海上国际贸易的需要。”

    李经述提出的中国海权战略很快在国内得到了贯彻,中国在亚洲的地位日益牢固。这时,在国内大政方针上,国会议员们就“农业立国”和“工商立国”之争,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激烈争论。当时国会议员的八百罗汉中,有一半是儒家的士坤,有三分之一已经是商人,商人中也有一部分人是儒商。

    主张“农业立国”代表是北京大学的大儒辜鸿铭教授,他是近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一生推崇中国文明,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辜鸿铭喜欢他老婆淑姑的小脚,每当无聊时,就让她脱掉鞋子,然后低下头,如闻花香,而写作需要灵感时,他就会将淑姑叫进书房,让她把小脚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凳子上,时捏时掐,自得其乐,一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辉。他提出:男人好比茶壶,女人好比茶杯,一把茶壶可以配几个茶杯,所以男人纳妾天经地义;每个茶杯却只能配一把茶壶,所以女人应该从一而终他甚至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所以,辜鸿铭极力主张保持中华文明,还提出“自古以来,农业乃中国立国之本。”

    而主张“工商立国”的,乃是农工总长张謇,以及席家为首的“洞庭山帮”,支持者众多此时的洞庭山帮,已经在发展成为江浙财团,席家整合了江浙商帮并且一步步带到全国之顶端,其中以浙江湖州南浔镇的富商最为有名,这个镇在太湖南岸,是接轨上海的东大门,水陆交通便捷,因为南浔盛产丝绸,号称湖丝,质量领先,所以出口也很有竞争力,当地出了很多富豪,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称。“象”指拥有财产百万两白银以上的富豪,五十万至百万两白银家产者称为“牛”,三十万至五十万两白银家产者称为“狗”。李经述上台后,盛宣怀的内阁政府大力鼓励发展工商业,这一时期,南浔“四象八牛”经营领域大为拓展,除土丝业外,他们向缫丝等近代工业金融业以及盐业航运业房地产等领域广泛投资。如顾家的顾敬斋在继续经营顾丰盛丝行同时,1896年盘进了上海乾康丝厂,在20世纪初成为上海最大的丝厂,1902年顾敬斋又参与创办了上海最早的面粉厂之一华兴面粉公司。

    辜鸿铭和张謇等人在国会吵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农业立国”和“工商立国”之争又很重要,全国的报纸都加入了讨论,最后容闳不得不请李经述出面,李经述亲自进到了国会议事厅,咳嗽一声,堂中顿时静寂下来,七百多名到会的议员都等着李经述的发言。

    李经述深思熟虑之后,说:“太史公曾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们这些士绅议员,都喜欢做君子,羞于言利,说什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果放在太平盛世,也就罢了,不言利不争利也无妨,顶多国家穷一点。可眼下什么世道?泰西列强横行,贫弱之国沦为富强之国的殖民地,弱rou强食。在这等世道中,咱们能不言利?咱们能不争利吗?而这工商之利大于农耕之利是有目共睹的。早在三十年前,家父李鸿章就已意识到,从农耕文明向工商文明转型,乃国人救亡的必然路径,他曾说过,国人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东西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容闳议长在美利坚多年,他应该知道,18世纪90年代,美国第一届政府财政总长汉密尔顿与国务卿杰斐逊就工商立国与农业立国就争论过,结果诸位看看今日奉行工商立国之美利坚,哪个国家还敢欺负?恐怕将来,连英吉利都会不如美利坚。”

    辜鸿铭并不是省油的灯,他说:“提倡工商立国,怕就怕官府和jian商沆瀣一气,欺压百姓,历朝历代,莫不如此。而官商勾结必然会祸国殃民眼下的中国,凡是能把事业做大的商人,谁和官府没有勾结?谁没有花钱买过官?”

    李经述大笑,说:“辜议员你应该知道,大英帝国的议会里面,除了贵族议员就是商人或是代表商人利益的政客,几乎没有谁替劳动人民说话的劳动人民也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他们不纳税或是纳税太少,因而在议会里面没有代表中国的国会,好歹还有你们这些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大儒为老百姓说说话。我倒认为,官商勾结不是问题,问题是得有个规则,怎么勾结,怎么斗法,就在这个国会里,在台面上,正大光明地代表各方利益争斗”

    辜鸿铭说,那我今天就代表劳苦大众,来和这些jian商们说说理”说完,辜鸿铭把一份材料让人递交给李经述。

    李经述一看,是一份调查报告,里面是一些生丝厂的工人罢工的案例。经过七八年的高速发展,农民大量涌入城市,随着农业占用劳动力的减少,农民们大量涌入城市。所以资本家们的底牌非常硬,因为他们不愁招不到工人,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很差,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结果有些工人在别人的煽动下,进行暴力罢工,打砸工厂,有的还以工厂主是“吸血鬼”为由,抢夺他们的财产,而被当地巡警依法拘留。

    辜鸿铭说:“生丝厂的工人们的要求绝对是合理的,他们无外乎希望得到每周一天的休息日,得到稍微洁净一点的饮食,不再和老鼠蜈蚣们生活在同样潮湿阴暗拥挤的房间里。于是出现罢工,但这些jian商们,小部分略微让步,大部分工厂因为利润不够而关闭。”

    李经述想了想,说:“关闭生丝厂,绝对是一种“双输”的结果我并不了解生丝厂厂主所能获取的真实利润,但是我读过一点经济学方面的书,在商品社会下,任何资产价格都不会长期扭曲。如果开生丝厂的利润远高于其他行业,那么或许一年之间就有许多新的生丝厂,有了生丝厂,工人们就不怕没有加薪的机会。我会将这个报告交给盛宣怀总理的内阁政府,责成生丝行业协会尽快拿出一个在保障工厂合理利润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员工福利的方案。”

    会场上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江浙财团的议员们也感到十分欣慰,他们真担心李经述迁怒于他们,全盘答应工人的暴动,将他们的利益置于不顾。

    李经述最后表态,“辜议员提的贫苦劳工的问题,我十分同情。但是,在工人商人和社会利益之间找到一个三方均可接受切合点是最为重要的,可以通过工会和行业协会去解决这个问题。我绝对不会允许工人去打砸抢所谓工厂主的财产。我们是法治社会,没有钱就去抢,这时绝对不允许的我们依法保障每个公民的私产”

    会场上又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李经述说:“我们每个人,今后都不要看不起商人,商人逐利,是他们的本性,这也是正常的人性,只要不是强买强卖,就没有问题。你不喜欢,可以不购买他们的服务。我们要相信市场,只要能自由交换,对每个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公平我们中华民族,今后要工商立国,恢复商人应有的名誉不能看不起商人,否则老百姓,就只能都受穷”

    最后,国会高票通过了“工商立国”的决议,国内工商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商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江浙沿海一带,几乎家家从商做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