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八卦战国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二节 上下五千年

第一百四十二节 上下五千年

    从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算起,我们比较意外的发现大中华的信史时间还不足三千年,这样一个数据与我们所习惯的上下五千年相比,实在是缩水了很多。

    对于一直以文明古国为荣的我们而言,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尴尬的局面,造成这一尴尬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在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既要对过往大中华的文明与历史持着自信的态度,同样也要对当今历史学术与技术的发展抱着科学与求真的态度。

    历史已经形成,我们永远无法改变历史。能够做的,唯有用我们的未来,更加清晰的去认识历史。

    三千年的信史,这是基于现在学术界,尤其是世界学术界的认识。

    在现代历史学术的指导下,历史与传说有着严格的区分,文字以及文物的考证成为历史必要的支撑,而从共和元年开始持续的文字记载便成为了大中华这长达三千年信史的关键。

    当然,没有连续的文字记载也并非就意味着历史会被抹去,大量的证据表明即便以现代西方的价值体系,我们仍可将大中华的历史追溯至商朝的『殷墟』,也就是盘庚迁殷之后,再加上西周前期的二百年左右时间,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科学体系和现有的科考成果下,大中华的文明史至少是三千五百年以上。

    问题便在于,商朝前期的资料目前相对不够丰富,夏朝时期的关键科考证据目前也比较缺失,所以造成了自古以来我们所习惯的五千年历史与目前三千五百年历史之间的落差。

    自夏朝建立起延绵至今,大中华走过的文明史已经四千多年,这也是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说法的根基所在。

    然而,历史终归自己不会说话,各种因素总会使得我们通过文字去了解当时的样子时会产生一定的偏差。更为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了解大中华历史的过去,承认大中华历史的过去。

    也许,五千年的中华史如何展现在世界的面前非常重要,这是装饰神秘东方古国的一道最好门面,但也许,五千年的中华史如何展现在世界的面前又并非重要,文化而言更多是一种内在的基因,潜移默化更多的还是华夏子孙。

    往事留心头,眼睛向前看。

    科技在不断往前发展,而我们也必定会在三千五百年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继续深入地把中华史向前推进。

    同时,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其它的文明古国,你就会发现,哪怕目前我们只能推进到三千五百年前,但这已经弥足珍贵。

    公元前4000年,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发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文明盛极一时,但是当我们进入到春秋战国的灿烂时期时古巴比伦却永远消失,留下的几块『楔形文字』石板诉说着昨日的兴衰。

    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下游,恢宏的金字塔与神庙至今仍保持着过往的神秘,但到了战国的中期,古埃及被『波斯』灭亡。

    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的青铜文化要比中国早了不少,同时,所谓的『阿拉伯数字』,也是古印度文明的杰作,但早在公元前十世纪,遭遇入侵的古印度文明便已经中断。

    公元前2000年,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历经春秋战国,以及汉唐盛世,依然屹立至今。

    对比来看,对欧洲近代文明影响深远的『古希腊』文明要更晚一些,公元前800年,古希腊作为西方历史的源头开始出现,他们在哲学、建筑、科学、文学、以及雕塑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很深的造诣,但可惜的是仅仅到公元前146年,古希腊就匆匆消亡。

    无需追忆昔日的荣耀,也不用悔恨昨天的过错。

    潮起潮落,繁华褪去,珍惜过往,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