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八卦战国在线阅读 - 第三百九十一节 到底什么题

第三百九十一节 到底什么题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子又曰: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孔子的意思是以和为贵固然是极好的,但是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一味的为了和谐而和谐,这样也是不可取的。孔子似乎很早就在暗示我们,有一天如果我们满屏幕出现的都是和谐词,其实『亦不可行也』……

    对于宋国一事,晋文公想和谐处理,楚成王也不想把事情继续搞大,想争一口气的成得臣打算怎么办?

    成得臣:说好和为贵的,我先试试看能不能和平的争这口气。

    闹了半天,成得臣也还是喜欢搞和谐……

    成得臣是这样做的,他派了大夫『宛春』到晋军表达了下自己的意思:如果晋文公恢复卫成公的君位,同时退还曹国的土地,那么他就解除对宋国的包围。

    成得臣的意思是晋文公如果给他台阶下,他就给晋文公面子,凡事大家都讲道理,自然就能以和为贵。

    很有道理的样子啊,不过狐偃才不这么看……

    为什么呢?

    首先吧,狐偃认为成得臣这本身就是无礼的行为,毕竟楚成王才能坐下来跟晋文公讲道理,论地位成得臣是比晋文公要低上一级的。

    更关键的是,解除对宋国的包围这是一个条件,换来的是恢复卫成公国君和归还曹国土地两个条件。一换二,这是不划算的,所以不如趁这个机会跟楚国干上一仗。

    明明是道外交题,狐偃楞是给做成了数学题……

    我们再来看看先轸会怎样解这道题。

    先轸是这样表达自己意思的:按照楚国的策略,晋国、楚国以及宋国都能安定下来,所谓『楚一言而定三国』,不答应楚国的请求便意味着抛弃宋国,救援完了又抛弃宋国,对诸侯们也不好交代。

    所以先轸的结论是不如答应成得臣的请求,否则容易为晋国拉下仇恨。

    对于先轸来说,这是道申论题,答应又或者不答应,各自会有什么影响,先轸解释得清清楚楚,就这水平考个公务员绝对很轻松。

    先轸:我这都是中军的统帅了,还需要考么……

    狐偃的答案是拒绝一换二,先轸的答案是不答应成得臣的请求会失礼而结仇,选狐偃还是选先轸?

    我们知道的,晋文公一向都是很怕做选择题的……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端铁饭碗磨洋工的公务员,先轸又有话说了:我只是说答应成得臣的请求,这跟狐偃提出的干一仗其实不矛盾的啊。

    好了,对于晋文公来说,选择题变成了判断题,他要判断的是,狐偃的答案跟先轸的答案究竟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先轸是这样补充的:成得臣的这个请求其实暗藏杀机,不答应的话晋国必定失礼又结仇,答应的话宋、曹、卫肯定会领楚国的人情。

    晋文公:还真是这样……

    先轸:所以这种局面应该这样做,咱们私下里偷偷联系曹国和卫国,把好处算到晋国的头上,然后把宛春给关起来激怒楚国,这样一来仗也打了,礼又不失,曹国和卫国也被拉拢过来了。

    先轸的第三板斧一经亮出,成得臣算是明白了,他给的这道题由于先轸的存在,其实是道送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