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寒门巨擘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九章 嘉靖牌殿试

第二百零九章 嘉靖牌殿试

    今年的殿试考题为两道!

    这么做来有些违反祖制,李卫国一开始还寻思着是不是严嵩或者袁炜这些人为了迎合嘉靖姑且加上去的,不过一寻思还是觉得好笑。

    嘉靖这人能把底下群臣拿捏的服服贴贴,这些个臣子自然是没有胆量随意更改殿试考题的,由此能这么做的,也就只有嘉靖一人了!

    今年殿试除了有一道时务策之外,还有一道,要众学子写一首青词出来!

    青词这东西古来有之,是道教实行斋蘸时奉给上天的文章,嘉靖皇帝信奉道教,由此对这东西甚为看重,可以说嘉靖一朝位极人臣的大人物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靠着写青词发家,先前的内阁首辅夏言、当下的内阁首辅严嵩,以及以后的内阁首辅徐阶……这些人都是依靠青词发家的青词宰相!

    嘉靖如今这也不知道是吃错了哪门子药,竟然来了这一出。

    而且后世的李卫国并未在史书上听说有这么一说啊,难不成还是因为那日在城乡结合部的一次偶然见面让嘉靖皇帝灵光一现出了这么个想法?加首青词进殿试?

    嘉靖昏庸,不过却颇喜欢臣民们对自己歌功颂德,这竟今日大张旗鼓的加了青词进殿试,也真是没谁了!

    李卫国摇了摇头,既然如此,那就迎面而上呗。

    学子们方才大多龇牙咧嘴也正是因为如此,为了应对科举,这些学子们对四书五经八股文之类的东西自然是了然于胸,明白的一塌糊涂,可不见得就擅长写青词,虽说八股写的好的文人作首其他的文章都是一鞭一条痕,不过具体能写成啥样,还是要靠个人的悟性。

    就比如罗圭这等死脑筋就有些发蒙,这人脑子慢,虽说文章写得还成,不过要他临时抱佛脚写首青词出来,还是有些困难。

    “今年殿试两道,是皇上特地加题,不过时间仍为一天,请各位学子抓紧时间!”

    礼部的官员们也是有些无奈,只能如此说道,题目看来是皇上加上去的,自己还能咋说?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今皇上如此安排了,自己和一众学子也只能撅着屁-股挨着呗,还能咋滴?

    学子们一番苦恼之后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倒是李卫国,拥有后世经验的他拼命的在搜索自己脑海中的回忆,如何才能写好这青词,行好歌功颂德的行当?

    青词本意是要赞美上天,不过如今自然还要再加上嘉靖皇帝,说来就是要拍两重马屁,其实并不好写。

    李卫国灵机一动,忽然想起后世徐阶晋级内阁首辅写的那首马屁诗。

    徐阶这人是明代名相,不过这人也是依靠写青词起家的,这人在用计扳倒严嵩之后写了一首青词奉上,这才得了嘉靖的青睐,得以授予内阁首辅的位置,当时他那首青词就是用了藏头诗的手法。

    李卫国有样学样,如今皇帝殿试出了这题,自己将徐阶几年后晋级的那首青词拿出来不是正好?

    “士”本原来大丈夫,“口”称万岁与山乎。

    “一”横直过乾坤大,“两竖”斜飞社稷扶。

    “加”官加爵加禄位,“立”纲立纪立皇图。

    “主”人自有千秋福,“月”正当天照五湖。

    这青词原本不是很美,有些七拼八凑之嫌,不过李卫国略加修改,这又加上了些后世大清朝青词的手法和气魄,虽说是首马屁诗,不过读起来却也朗朗上口,有那么点大气意思儿了。

    当下这个时代想要立足,就得阿谀奉承,皇帝昏庸,权臣无道,你真要上杆子跑去当清水,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如此啊,人就只能当油,学的油滑些,其实这也是为人处事的一个法则,就像做饭,清水煮出来其实也并不好吃,适当加些油,反倒是香喷喷的。

    李卫国看着这首歌功颂德的青词有些恶心,不过仍旧这样自我安慰道。

    动辄获罪的年代里,想要扶摇直上就要多说些违心话,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如今这殿试倒是颇有了些嘉靖的招牌!

    写完这首青词的李卫国如释重负,这篇青词是后来徐阶上位的“代表作”,相信嘉靖见了以后也定会龙颜大悦,自己如今殿试的这一道算是有了保障,剩下的那道题目,便是一策论题。

    策论题目很长,约摸三百字,大意是写自己当皇帝以来已经有三十余年,顺应天意,可是在做皇帝的任上自己还是有诸多过失的,如今大明的百姓也不见得都能安居乐业,实在是朕的过失,请众位学子们能畅所欲言,多说些好的见解出来,如果朕有什么过失,也希望各位学子能指出来,朕从善如流,自然会酌情采纳云云。

    反正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一众学子从这么多考试中趟过来,这样的题目自然是顺手拈来,好不轻松,明显大多学子在皱着眉头写完那首青词之后眉毛这都慢慢的舒展开了,如今要求自己针砭时弊,学子们哪个不是刀子嘴?

    李卫国也是有些从容,寻思起那日自己所写的那篇,略加改动,这就要誊誉上去。

    当初科试那篇文章被贴出,还稀里糊涂的被胡宗宪呈到上圣上面前,相信此时再把这样一篇文章拿出来应该成绩不算太差,而且自己也与那嘉靖有过一面之缘,相信人皇帝老儿该也会给个人情分,一甲前三不敢寻思,给个二甲进士出身,日后再中个朝考庶吉士总该不难吧?

    由此李卫国这就开始全神贯注的誊录。

    在这么个时代混的久了,李卫国也学会了事事走心,这里不是后世那样的开明时代,有些事儿有些话你不能乱说,由此其实在誊录的时候李卫国的心里也没闲着,忽然寻思起来嘉靖皇帝的生平。

    嘉靖皇帝是以藩王的身份入的京师。

    当初明武宗朱厚照壮年离奇死亡,且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朝中杨廷和等人这就根据皇家规矩迎来兴献王长子,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可不料这个嘉靖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才刚当皇帝没多久,这就提出皇考的问题,想要立自己的父亲为“恭穆献皇帝”,朝中大臣皆反对,这就是有名的“大礼仪”之争。

    等等,嘉靖在这考题里说什么自己当皇帝三十几年,顺应天意是什么意思?会不会里边有什么考究?

    寻思到这里,李卫国忽然停笔,若有所思。

    按理说大礼仪之争这事儿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如今的嘉靖也早已稳坐大明这钓鱼台,自然没有必要再拿这件事出来说,可是嘉靖说的要学子直抒胸臆,指出他的过失,为国为民献策,可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