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他是妖孽
牡丹说她用妖法画符,她反倒不能反驳。如果她将拼音认字法公诸于众,那么簿子里写的应无伤等各种人名、上一世的历史、这一世的重生都会被泄漏。 所有人都重生了一次,和她是妖孽,两件事一样可怕。 她该怎么解释那本簿子呢?那就是她的日记本,入卜门之前她就在上面写写画画,想用师父的名义遮掩都不能。 厅里众人皆不敢大口喘气。傅烟芜虽然站在那一动不动,但已用眼神制止了檀香跟拂尘的蠢蠢欲动。她们出来帮腔,起不到任何作用,只会白白再挨顿打骂。 游馨儿望着傅烟芜笔直的背影,紧张地将怀里的笑笑死命按住。笑笑扑腾不开翅膀,发出一声凄厉的长鸣以示抗议。 这叫声丝毫不悦耳,让厅内的气氛愈发凝重。 约莫一刻钟左右,太后的侍卫终于回来了,取来了傅烟芜枕头下的记事簿。 太后打开簿子翻了翻,脸色十分难看。“秋姑姑,将簿子递给皆灭道长。请道长看看,这上面究竟写的些什么?” 皆灭道长就是镇国公,只是今日来侯府赴宴,穿的一身红色常服。 “太后娘娘,这簿子上的图看着像是符文,却又跟一般的符文有些不一样。依贫道之见,说是什么妖法言之过早,不如让三小姐自己说说,这些符文是做什么用的。” 傅烟芜点点头,走到桌案边上写道:这些符文并非妖法。 太后轻哼一声,“哦,不是妖法那是什么?” 忽然一个声音石破天惊。“母后无须为卜算子费心了。那些图画是卜算子梦里的东西,不念大师之所以收她为徒,正是因为她有此梦卜之能。” 众人侧首一看,皇上穿着一身紫色缎裳立在门槛处,如从天而降的神祇。 皇上的口气百般笃定。“我大丰的国运,系在卜算子的梦里。这簿子里的符文,就是卜算子的谶纬之术。” 太后犹不相信,反问道:“谶纬之术?皇上何以肯定。” “那年洛京风传谶女之说,朕向不念大师询问,大师说谶女就是傅家三小姐。故而,大师选了她为卜算子。这里头的符文,便是梦里所见的各种异象,自然只有卜算子能解。至于什么妖孽之说,纯属造谣污蔑,也不知这婢女是何居心。此等背主之人,朕看留着也是祸害,还有这傅仲德,口口声声说自己的侄女是妖孽,李大人回头可要好好审一审,看看后头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皇上这番话如千钧重锤,砸得众人心里尘飞土扬。 傅仲德跟牡丹瘫软在地上,面如土色。 围观之人想到几年前甚嚣尘上的“谶女之说”,觉得皇上的说法甚是可信。毕竟,不念大师就像庙里的佛像,光照万物普度众生,他的徒弟是该与常人有几分殊异。 湛王爷则更加屏住气,恨不得多出千目百耳,将镇国公手里的簿子穿透,将皇上每一个字刻进脑袋里。 刑部尚书拱手道:“微臣遵命。” 傅烟芜对着皇上蹲身施礼,抬头时瞥了一眼门外木桩一样立着的秦彻。幸好他将皇上找来了,不然这妖孽只说还真是百口莫辩。可惜,皇上无意中将她梦卜的事泄漏出去,只不过,此“梦卜”非彼“梦卜”。 皇上扫了眼跪满一地的人,“都起来吧,今日来侯府赴宴,不必行大礼。朕听说,过继礼还未行三仪,那朕也跟着去祠堂凑凑热闹。” 冯老太君听了这话,喜不自胜,忙按着傅珠磕头。“珠儿,这是皇上,快多谢皇上。” 傅珠乖顺地连磕三个头,然后天真无邪问道:“皇上也是去看我磕头吗?” “是啊,朕要亲眼看着你去祠堂祭祖,有朕守着你,看谁还敢阻拦?”皇上幽幽望向太后,耐人寻味地问了一句:“母后,从这到祠堂还需走上一刻钟,您的身子可受得住?” 太后几乎气得倒仰,搀着余八少的胳膊晃了晃。 众人已被今日过继礼的一波三折弄得头皮发麻。很明显,这过继礼成了太后跟皇上斗法的台子。先前,太后一直是独领风sao;眼下皇上驾临,又占回了上风。
哎,阎王打架小鬼遭殃,镇国公跟刑部尚书已经被殃及。但愿这场过继礼早点结束,他们也好早些归家。 梅正我等人站起身往外挪步。 余八少又是一句冷不防。“等等,皇上可否听小侄说句话?” 皇上收回脚步,回头打量太后。太后凝眉觑着余八少,“你又有什么事?” “太后,皇上,傅家三小姐是不是妖孽我不清楚,但是傅家有妖孽却是事实,乃我亲眼所见。” 余婉莹自进屋后,一直将身形掩在秋姑姑身后,此刻忽闻余隐这句突如其来之语,心里打了个突。她一对杏眼寒气森森射向余隐,警告他闭嘴。 余隐却扬起下巴,说得越发来劲儿。“傅家要进门的这位二老爷,他双手可无故起火,他不是妖孽谁是妖孽?” 冯老太君恶狠狠瞪向余隐,“老身奉劝余少爷一句,这里不是梧州。皇上在此,你可勿要信口开河,毁人清誉。” 这一句绵里藏针的话瞬间镇住场子。余家在梧州一手遮天,可这里是洛京,不是梧州。 众人正在心里计较,老太君身后一个绯色衣裙的丫鬟冲出来,扑通跪倒在皇上跟前。 “禀皇上,此事都是由奴婢而起。年前,奴婢跟老太君回乡探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得了余八少的青眼,余家派人到冯家来递话,欲将奴婢买进余家给余八少做妾。奴婢是三小姐放在老太君身边伺候的,故奴婢同余家大夫人说,奴婢的终身只有三小姐才能做主。结果,余八少竟然怀恨在心,找了几个会拳脚的将二老爷暴打一顿,害得二老爷至今才伤愈。奴婢以为回了京城,这事便作罢了,没曾想,余八少居然今日又跑来侯府破坏二老爷的过继礼。请皇上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