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我是贾似道在线阅读 - 第三百九十三章 必死之局

第三百九十三章 必死之局

    “微……微臣启奏,国子监政徐良书接国子监生冯松手书,揭发观文殿大学士、广东安抚使、国子监司业贾大人移花接木盗用古人先贤文章为已用,欺世盗名愚弄天下人。兹事体大,微臣……微臣位卑言微实不敢隐瞒,奏请陛下圣裁。”

    大殿内一片死寂之际,在大殿靠近殿门处的末尾,突然再次转出一道人影跪伏余地,战战兢兢道。

    原本还落针可闻的大殿在沉寂片刻之后顿时一片哗然,随即又缓缓归于宁静。

    即便是再无知、再没有政治嗅觉的人,这个时候也明白了,今天的大朝会显然是朝中诸多的势力在集体阻击短短不过两三年就鱼跃龙门、成为一方封疆大吏的朝廷最为当红的贵人、国舅爷贾似道了。

    当然,这或许根本不能称之为阻击,而应该是叫做要将贾似道彻底的逼上死路。

    统计五道弹劾,御史台殿中侍御史沈翼、御史台言事御史范市曾、御史台监察御史孔卓柳,分别代表着御史台台、殿、察三院,虽然不知道仅仅是三人的意思还是说代表着御史台台殿察三院的御史们出头弹劾,可是却也足够了,更不要说三人的弹劾各有所指。

    御史台殿中侍御史沈翼弹劾贾似道结交领军大将,擅权兵事,其身不正,是要从根本上绝了贾似道之后的仕途,要知道,当初宋太祖可是由将领黄袍加身称帝的,成为皇帝后演出了一出杯酒释兵权,防的是什么?还不是防止有人走他的老路黄袍加身?

    所以,大宋朝从立国之初就定下了文武相制,重文轻武,武不掌兵的祖训,各个武将平时都是不能直接统帅军队的,只有在战时有枢密院临时选调将领统兵,而且一般都还有文官或者太监作为皇帝的代言人监军。

    至于如今孟珙能够亲自统帅自己的宁武军,那也不过是因为大宋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之际,国都要没了,还能顾的上那么多祖训?

    沈翼弹劾贾似道结交领军大将擅权兵事,不正是说贾似道又不臣之心?

    御史台言事御史范市曾弹劾贾似道妄议军事,谗言误国,说的是贾似道进言赵昀命孟珙挥师北上威逼蔡州从而声援远在河北西路的孙奎后金军,说他谗言误国正是说的是蔡州兵败,从本本上将贾似道定死在佞臣的位置上,如果贾似道不能洗清,那么他这个佞臣谗言的污名,将会是他一辈子洗不掉的污点。

    大宋朝,为官都讲个清名,不管是真佞臣也好还是假贤臣也罢,到最后不都是为了青史上那一笔?

    御史台监察御史孔卓柳弹劾贾似道纵容府中下人收受贿赂,御下不言,门风不正,表面上看只是说他御下不严,实则是在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连府中下人都敢大肆收受贿赂,更不要说身为主人的贾似道了。

    礼部右侍郎童文斌说的只是奏报,而不是弹劾,可是这份奏报比弹劾更要可怕,勾连异国使节,私相授受,买卖军械、意图图谋不轨。直接给贾似道扣上了一个买卖军械、私相授受、图谋不轨的帽子。

    最关键的是,董文斌并没有说贾似道勾连异国使节是勾连的哪国使节,私相授受、买卖军械又是哪个国家。这中间的道道就又多了几分。坐实了这个罪名,不仅仅是图谋不轨,要是私相授受勾连买卖军械的是蒙古使节,那贾似道可是真正的成了宋jian,数典忘祖、背叛祖宗从来都是为世人所不齿的。更不要说在如今这个连改换门庭都是根本无法容忍之事的时代?

    至于最后出现的国子监政徐良书,只是在诸多的罪名上补上了一刀。贾似道是国子监司业,这一点徐良书特意点了出来,国子监司业虽说是国子监的二把手,可是却是事实上的大宋朝所有读书人的老师,天地君亲师,师排在第五位,贾似道能够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就走上别人走了十几年、数十年甚至是穷尽一辈子也到不了高度,除了在孟珙遇刺、临安大饥、襄阳之战等各个事情上立下功劳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得到了不少读书人的拥趸。

    而能够折服天下读书人,除了之前做出的种种功绩外,更多的不是因为贾似道在郑清之的瑟苑诗会上那大放异彩的诗词?

    作为国子监司业,贾似道被国子监生手书揭发盗用古人先贤文章为己用,欺世盗名,这是要从根部将贾似道连根拔起,有多爱就会有多很,爱恨本是一纸之隔,如果贾似道坐实了这个盗用他人文章的罪名,可以想象,在整个大宋朝,在天下士子的心中,将再没有贾似道的任何立足之地。

    再联系到之前就有风传贾似道科举之所以能够得中进士,而且还是二等,正是因为舞弊。科举之上舞弊,自然不可能是贾似道一人就可以成功,不说其他,仅仅是这一条坐实,就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人,而贾似道不要说保住乌纱,怕是除了以死谢罪之外,再无他途可走了。

    而在徐良书所说的奏报中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那国子监生冯松,其实只要稍微对国子监了解一些的人都听说过,这人是贾似道的老乡,同样也是两浙东路的天台人,除此之外此人还在国子监中颇有声名,同时也是除了周坦、杨铎等几个已经跟在贾似道身后的寥寥几个能够成为贾府座上宾的国子监生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才更让冯松此人在读书人中颇有些声名,隐隐有翘楚之态。

    能够让贾府的座上宾、小老乡也出面手书揭发贾似道移花接木的事情,似乎更坐实了贾似道欺世盗名的事实。

    当真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完全是要赶尽杀绝的必死之局。

    贾似道心中苦笑不已,看来今天不仅是如自己所想,而且远远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所想。原来那些人不仅仅是要自己乌纱落地,更是想要将自己逼上绝路,同时也是要给赵昀套上一个大大的绳子。

    至于那三个御史台的御史是何人门下,贾似道懒得多想,也想不出。

    礼部右侍郎董文斌跟嗣秀王赵师弥府中的首席西席良山相交莫逆,良山是什么人?董文斌是谁门下的人就门清了。这些年要不是谢举伯一直占着礼部尚书的位置,怕是赵师弥早就将董文斌给推上了礼部尚书的位置。

    这个时候突然发难,怕是存了一石多鸟的心思,所图甚大啊!

    只是真正让他没想到的还是那冯松的突然倒戈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