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君臣奏对
田伯贤看着发脾气的田尔耕,苦笑着说道:“到了这个时候,个人恩怨已经不能在计较了,大家报团才能生存,皇上态度不明,咱们总要做些准备的。” 看着田伯贤,田尔耕一摆手,沉声说道:“不行,咱们不能和他们沆瀣一气。” 有些不明白的看着田尔耕,田伯贤实在是不知道这话从何说起啊! “不明白?”田尔耕反问田伯贤,见他摇头,便接着说道:“因为我们是锦衣卫,我们唯一能自保的方法是任凭皇上处置,无论怎么样,一定要表明态度,如果我们还和文官搅合在一起,死路一条。” 田尔耕看的很清楚,崇祯皇帝一定会动魏忠贤,这个没有商量的余地。 从崇祯皇帝没有直接定罪魏忠贤,而是将他软禁了起来,崇祯皇帝就不想朝堂打乱。拉一部分,打一部分就是最好的手段,想要成为皇帝拉的那一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对皇上有用。 自己身为锦衣卫,天子亲军,表明亲皇帝的立场最关键,而不是和那些文官沆瀣一气。 演一场戏给方正化看,为的就是这个,如果这时候还和施鳯来眉来眼去,皇帝看在眼里会怎么想?田尔耕一摆手,打断了想要继续说话的田伯贤,直接说道:“你不用在说什么了,本督主意已定。”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半躺在龙椅上,身后王承恩给崇祯皇帝捏着肩膀。半眯着眼睛,崇祯皇帝舒服的直哼哼,没想到王承恩居然还有这样的手艺。 “陛下,徐光启来了,在外面侯着呢!”外面的小太监来通报的时候。 听了小太监的话,崇祯皇帝大声的道:“快,快请进来。”对于这位历史上名人,自己终于可以一睹真容了。此时所有的传言和史实都是虚的,崇祯皇帝的心中已经很是迫不及待了。 随着缓缓的脚步声,一个人影出现在了大殿里,当崇祯皇帝看到徐光启的时候,就愣住了。面前的这个人和想象中的徐光启差别实在太大。在崇祯皇帝的印象里这位徐光启怎么也应该是羽扇宽巾,或者是一个身上穿着西装,带着一顶小小的礼貌,手中再拿着一根拐棍。此时在崇祯皇帝眼前的却是一位粗布老者,身子微微有些佝偻,头发也有些白了,倒是脸上的神色看起来还是不错。 崇祯皇帝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就像是一位普通的老农的老者,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徐光启,没有丝毫的特别,这种落差让崇祯皇帝当时就愣住了。 “草民徐光启,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直到徐光启对自己施礼,崇祯皇帝才缓缓的回过神来,轻轻的将他扶起来道:“爱卿一路辛苦,来人赐坐。” 等到徐光启坐下,崇祯皇帝才缓缓的道:“朕早就想渐渐爱卿了,今日终于得偿所愿,朕很高兴。” “草民愧不敢当。”此时徐光启还不知道这位刚刚登基的天子想要做什么,自然不会真心相待,对于明朝皇帝的刻薄寡恩,这位老徐头可是感受颇深啊! “爱卿还没有吃饭吧!想来一路走来也很是辛苦。”看了一眼风尘仆仆的徐光启,崇祯皇帝就知道这位应该是直接来的皇宫,因为自己召见的急,甚至连口水都没喝。 略微思忖了一下,崇祯皇帝有将目光转向了王承恩道:“去,叫人备一桌膳食,拿到这里来给徐爱卿。” 时间不长,一桌简单的饭菜就摆在了桌子上,既然是给徐光启准备的,自然没有崇祯皇帝吃的那么繁多。 “臣愧不敢当。”徐光启此时也真的饿了,客气了一下之后,也就没在虚伪,而是坐在那里开始吃饭。看着这个胃口这么好的老徐头,崇祯皇帝的心里很高兴,看这样子还能好好的为自己工作几年。 等到徐老头吃完了又喝了一杯清茶,崇祯皇帝才将他带到了御书房,在这里要了解一下,这个人是不是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徐爱卿,朕找你来是有些事情想要找你去办,不知道你能不能胜任?”笑着看着徐光启,崇祯皇帝才缓缓的道。 “不知陛下想要交托的是什么事?”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徐光启不但没有跪下谢恩,也没说什么臣必鞠躬尽瘁却来了这么一句。微微愣了一下之后,崇祯皇帝就是心头一喜。自己从来都是坚信韦小宝的观点,有能力的人大多不能说,能说的大多都是银样蜡枪头,徐光启这么问,一看就是一位实干家。 在崇祯皇帝观察徐光启的时候,徐光启也观察着这位新主子,他也曾经满怀热血,他也曾经满怀激情,他也曾经壮怀激烈,可是这么多年的磋磨,让这位徐老头已经是心力交瘁。 这也让他越来越慎重,也可以说是小心翼翼,他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如果不是英明之主,他只希望能够好好的过几年日子。做官的心思早就淡了,至于什么位极人臣,早就不是徐光启的目标了,还不如写几本传于后世来的实在。 “你对眼下大明的时局怎么看?”崇祯皇帝看着徐光启严肃的道,这是自己对他的一个试探,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崇祯皇帝想看看这位徐老头有着什么样的看法,相对于袁崇焕,崇祯皇帝可是更加期待他的表现。 “夕阳末日,大厦将倾。”徐光启此时也想对崇祯皇帝在做一次试探,所以大着胆子将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如果崇祯皇帝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大明的问题,他愿意真心实意的做些事情。 如果不是,那么正好用这句话激怒崇祯皇帝,将他赶回家。 听了徐光启的话,崇祯皇帝的心里顿时大喜,这个老徐头真是不错,不但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大明的局势,还懂得试探自己了。崇祯皇帝笑了笑,淡淡的说道:“爱卿这是谋国之言,朝堂上那些人能有爱卿这样见识的恐怕不多,不知道爱卿觉得如何才能挽救大明这大厦将倾的王朝?” 此时的徐光启心中已经是大喜,这位皇帝真的是一位明主,怀才得遇英明主,自己终于可以一展抱负了。
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绪,他激动的道:“此时大明若想中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变法。” “是啊!变法,当年的张居正的新政,给大明带来了一丝光明,最终却落得个人亡政息,爱卿知道为什么吗?”崇祯皇帝此时心中也满是感慨,变法,这个词语在历史上出现了无数次,可是成功的究竟有几次呢? “这个,臣不知。”徐光启当然知道,张居正的变法之所以失败,还不是因为你们老朱家的皇帝,可是这话他却没有说出口。 “老滑头。”笑骂了一句,崇祯皇帝继续道:“从秦之商鞅变法到宋代的王安石变法,最终到本朝的张居正变法,哪一位不是胸有江山,腹有良谋。可是最终呢?人亡政存是最好的结果,可是大多都是人亡政息。在这些变法里,他们的失败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得到当权者的全力支持,最终这些胸怀大略的人,大都含恨而终。” 徐光启虽然和赞同崇祯皇帝的话,可是只能心里想一想,却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口。 “朕决心锐意革新,立志变法,拯救这个大厦将倾的国家,这次变法朕会亲自主持,不会让人替朕背黑锅。朕已经做好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准备,哪怕因此而亡国,朕也在所不惜。” 此时的崇祯皇帝不再是那个曾经颓然的大学生,而是一个真正的华夏子孙,一个大明的皇帝,一位想要成为绝世英主的皇帝。 “臣虽老迈,可自认还能为陛下出些力,臣甘为陛下马前卒。”看着跪在地上的徐光启,崇祯皇帝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己的身后是千万华夏子孙,是华夏的脊梁。 “朕既然将爱卿找来自然不会让爱卿白来,自然是有事情吩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况且爱卿还不算老,朕自然不会让爱卿清闲。”崇祯皇帝笑着将跪在地上的徐光启拉了起来,这个徐老头可是自己最看重的,没有之一,很多事情离了他就真的做不成了。 “虽然朕有雄心,也有壮志,可是要一展抱负,还是要做些准备的。首先第一点,朕的手里要有一支军队,一支百战百胜,如臂使指的军队。这样不但能够震慑宵小,而且能够及时的应对各种状况。”崇祯皇帝第一次将自己心里所想告诉其他人,当然个人我可以给他足够的信任。 徐光启终于明白了这位皇帝的决心了,刚刚那句宁可亡国并不是说说而已,准备军队那可就是为了镇压叛乱的。 既然已经有了平叛的心里准备,那自然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说刚刚徐光启的心里还有一丝疑虑的话,此时却已经对崇祯皇帝完全的信任了,而且已经做好了以死报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