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在线阅读 - 第十一章访名师学八卦武艺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第十一章访名师学八卦武艺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刘相公刚才跟几个地痞交手,把在场跟刘相公习武的武童们看得目瞪口呆,师傅现身说法,说这练武之人,小者可强身健体,自身免受强人**,大者可为国出力效命疆场。

    刘相公的言传身教,使孩子们习武的劲头更足了,习武更加用功勤奋。人说:“艺无止境。”刘相公,虽然对付几个偷鸡摸狗,拔蒜苗的地痞,是绰绰有余,但地痞究竟是地痞,平时只会喝完了酒说大话,算计东家男西家女,有几个有真才实学,在武艺上,下过真功夫的呢?

    刘相公不满足现在自己的水平,可是自己再提高也相当难了,因为杜师傅教的那些早就成竹在胸了,如果想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吗?只能另投名师了。

    一日,刘相公出去访友,来到延庆西南的“榆林城”,路过一处庄园,只听得那处庄园里边,传来阵阵喝彩之声,好奇心的驱使,使他找人打听:“此处是何所在?”

    有人告诉他,这是王老爷府第,王老爷在年轻的时候,曾在紫禁城,当过四品带刀护卫,现在王老爷,已退休在家养老。教几个童儿玩耍解闷。

    刘相公听说大喜:“哈!哈!”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何不到王府拜王老爷为师呢?主意已定。但这日,天气已晚,而且“空手扒脚”不好拜访,明天再说吧。

    刘相公,疾步如飞往家赶,走到三岔路口踌躇半晌,没有回家,拐向了州里,买了些礼品,也是当时顶好的酒、茶叶和馃子(点心)之类。回家后,写好帖子,早早歇息,第二天起了个大早,直奔榆林城王老爷府邸。

    王老爷住的“榆林城”,在临河村西南三十余里,是古时驿站,元代就有了,城里住着传递信息的驿兵,皇帝有何指示,驿兵骑着快马,一站一站往下传,传到边关,边关有何军情,驿兵一站一站往下传,传到京师。这榆林驿,往上是土木驿,再往上是鸡鸣驿,往下是沙河驿。

    现时的榆林驿是明正统年建的,城北小南大,北城砖砌,南是土城,北城有东西二门,南城有东西二门,南城东西门之间有一里,驿兵穿西门而东去,驿兵穿东门而西去,王老爷住在这驿兵往来的驿道大街之上。练武之人走道快捷,不到两个时辰刘相公来到了榆林城。

    叩响门环,一会儿,有人吱妞妞把门打开,问有何事?刘相公说明来意,递上帖子,来人拿了帖子转进院里,不一会又转出告诉:“王老爷有请。”

    刘相公心中高兴,随来人进得王老爷府邸,王老爷府邸有二亩多地,坐北朝南,南北临街,两进院落,大门之外有拴马桩,进得大门,迎面有犀牛座的映壁,绕过映壁看到左右各有厢房三间,北屋五间,五间北屋中间一间为大门过道,穿过大门过道,迎面正屋又是五间,左右又有三间配房,北屋中间开门,迎门有高大佛龕,座落在供桌之上,佛龕几乎顶着屋顶,右边一间屋是王老爷书房,再右一间是通往王老爷后花园的大门过道。左边两间屋中间用木隔扇隔开,中间有门,靠里边一间是王老爷卧室,而外边一间是王老爷客厅,客厅后沿墙上挂着一副中堂“猛虎下山图”左右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王老爷这里又有猛虎下山,又有诗书继世,看起来似乎不伦不类。

    王老爷虽然行武出身,但却不主张自己的子孙习武。而主张自己的子孙弃武行文。为何如此?这可能是由于王老爷阅历所致,王老爷武枪弄棒一生,经过了很多风雨。

    艺无止境,山外青山楼外楼,能人背后有能人,为使自己的子孙,日后免受刀枪血光之凶险,他叮嘱自己的子孙弃武习文。

    世界上的事谁能说得清,有想弃文从武的,又有想弃武从文的,谁对谁错,没有人能说得清,也没有人能道得明,但既然有人想这么做,又有人想那么做,那么就各有各的理儿,我们不必为他们费心劳神。

    王老爷中堂之下是翘头案;翘头案两边是顶箱立柜;翘头案前边是张“八仙桌子”;八仙桌子两边一边一把太师椅。

    右手太师椅上坐着一位老者,鹤发童颜。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看年纪已有八十开外,刘相公心想,“这位肯定就是王老爷了”。

    刘相公上前躬身施礼,王老爷起身还礼,王老爷举目抬头,看来者好一个漂亮青年,白皙的皮肤,浓眉大眼,鼻直口方,一根乌黑的发辫垂于脑后,足登双脸鞋,身穿黑布长衫,上身外罩一件翠蓝闪缎马褂,一副正人君子气概,虽还未攀谈,先有几分爱惜之情。

    王老爷让“座”,刘相公落座,坐在右手太师椅上,刘相公做了自我介绍,说明来意,王老爷言道:“相公既然习文,为何又要习武?”

    刘相公,把前几年路遇歹徒,欺压良善,自己意欲解救,其结果是,不但解救别人不成,自己反受其辱的事情跟王老爷说了一遍。

    刘相公说:“从那时候起我就决心习武,我现在也学了些武艺,但总觉力不从心,我师父也曾经跟我说过,如你再想长进,必须再投名师。

    王老爷道:“你师父是谁?”刘相公如实说出。这百里小州小县,没有多大地方,凡是习武之人相互都有耳闻。

    王老爷道:“你师父练的是外家拳,我练的是内家拳。”

    谈起武术,分为两大门派,一个是外家,一个是内家。

    外家拳的“代表”,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少林拳”,外家拳,讲外练筋、骨、皮,讲练强壮的体魄,讲硬打实凿硬碰硬,像铁砂掌、铁头功都属于外家,而内家的代表是:“太极拳、八卦掌等。”

    内家拳讲内练一口气,以心意支配内气的发动而显现意动,而击倒对方,内家讲体稳(根稳)而外家讲体壮。

    王老爷在武术界,不是等闲之辈,王老爷在年轻时曾跟随乾隆二下江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乾隆爷几次微服私访。王老爷都紧随左右,几次遇到凶险,都让王老爷化险为夷,王老爷见过大世面,遇到过大阵势,决不是花拳秀腿,架子生。

    王老爷练的是武当功,学的是武当拳,十岁起跟随武当山的云游道人到武当山学艺,在武当山整整学习十年,学成出山后在,北京城当了二十年差,后来退休在家。继续研习武术,到七十岁的时候遇到了董海川。

    董海川是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嘉庆二年(1797年)出生于直隶文安县朱家务村,他幼时聪明过人,嗜武成癖,终日钻研武艺,凡家传武功,一点即通,且能举一反三,后董海川游走四方,海纳四方武术精华,拜辽宁毕澄道长为师,经过长期研习,利用道家八卦图中的无极圈和干、坎、艮、震、巽、离、坤、兑、从其变易之理中悟出了八卦掌。

    一次偶然机会,王老爷碰到董海川与人交手,王老爷是行家,扫眼一过,就知道董海川不是等闲之人,把董海川请到家中切磋武艺,董海川在王老爷家住了半年,和王老爷成了忘年交,董海川从王老爷处学习到了武当拳的精髓,王老爷活到老学到老,也从董海川哪里学到了八卦掌。

    从此以后,王老爷就潜心研习八卦掌,现在王老爷已经八十有五,依然精神旺盛,思维敏锐,不管严冬酷暑天不亮就起床,先练几套八卦掌,他练八卦掌现已有十多个年头了。

    刘相公恳求王老爷收下自己为徒,王老爷第一眼看到刘相公时,就有几份爱意,现而今看到刘相公态度诚恳,又是个正人君子,就决定收下这个弟子。

    王老爷择了个好日子,刘相公又拿了些礼品,行了拜师大礼,从此,刘相公就成了王老爷的关门弟子啦。

    王老爷把刘相公领到后花园,后花园有半亩多地,中间有座假山,假山的东侧和西侧栽种着一年除冬天外,常开不衰的月季,整个园子绿草茵茵,北侧有几棵老槐树,老槐树外有个园圈圈却寸草不生,刘相公看着纳闷,不解其中奥妙。

    王老爷也看出了刘相公的心思,说道:“徒弟啊,练武之人要想不被人打倒,脚底下必须有根,为了脚下生根,有练站桩的、有练走桩的、有练梅花桩的。

    “练站桩的,首先双掌胸前合十,同时深呼一口气,气顶天灵盖,顶到天灵盖后,气顺着双掌下压而往下沉,气沉至丹田。随着上述动作整个身体原地不动,做一个骑马蹲裆式,在那儿站着,这骑马蹲裆式的动作,说是蹲不是蹲,说是站不是站,介于蹲和站之间,你坚持的时间越长,将来你练的功夫越深。

    “而练梅花桩的,平地楔上,三十二根三、五尺高的木桩,木桩楔成梅花形状,人在这木桩上行走由慢而快,最后在这木桩之上要练得行走如飞。

    “我们八卦掌不练站桩,也不练梅花桩,而练走桩,走桩是怎么练的,就是绕着一棵大树转圈圈,你现在不是看到了,那棵槐树周围不长草的圆圈么,就是我每天练走桩踩的。

    “绕树转圈圈不是随意,而是有规矩的,两眼一直盯着树,树就是未来的敌人,两眼盯着树不是拧着脖子往里看,而是整个上半身要往里拧,整个上半身要对着敌人,走步要走‘趟泥步’什么叫‘趟泥步’,夏天发大水,小孩子去趟河,因为怕鞋被水冲跑了,要增加脚与地的接触面积,脚后跟不抬起,总是趟着走。”

    什么事情都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平时我们走路是以脚脖子为轴,往前走一步,而脚后跟要翻一下,而走趟泥步,脚后跟不往上翻,还要往前走,就必须,一条腿活动大腿根的关节,平平提起脚面送到前面去。

    平时我们走路是脚尖向前,而练八卦掌的走桩,要脚尖不向前,而脚脖子往里扭着,脚尖向里抠着。

    八卦掌是以八种动物的基本动作,而往深里演化成许多复杂动作。

    第一个动作是“麒麟踏地”,王老爷给刘相公演练了八卦掌的第一个招式:“麒麟踏地”。

    只看王老爷,踩在槐树外的圆圈上,深深呼进一口气,双掌合十,双目紧闭,把这口气贯到脑瓜顶子天灵盖,然后气往下压,在此同时,合十的双掌,随着体内这股气,掌心向下压,掌随气走,气随掌行,等气行至丹田处而不动,而左右两掌,掌心冲下,掌尖冲里,撑在胯的两边,而此时王老爷睁开双眼,双脚脚尖,往里紧抠,迈起“趟泥步”,先是往左转,然后掉转身型,又往右转,先是缓缓而行,而后王老爷越走越快,似乎脚下生风,把个刘相公看得眼花缭乱,一会儿王老爷脚步,又由快变慢,不一刻停住脚步,双眼微合双手合十,深呼一口气,贯上天灵,又沉入丹田。

    任何事情都是看着容易,做着难,如果,手、眼、腿、脚、身形,都能配合得得当、标准、到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刘相公学着师父的样子转了几圈,脚后跟总是想往上翻。

    脚后跟抬起走路,这是符合我们人生理特点的。而不照着人的生理特点去行事,而有悖于人的生理特点去做事,当然做起来就相当难,而要把这相当难做的事情做好,就要刻苦,要付出辛劳。

    练八卦掌的基本功,不但“趟泥步”很难走,就是走起路来,脚尖不朝前,而一双脚脚尖都朝里,双眼要盯着那棵树,也是很难做到的,开始的时候,刘相公做了这个忘那个,王老爷不是一会要搬刘相公膀子,就是一会要踢刘相公的脚。

    刘相公虽然在王老爷这儿是学生,但他家里还教着学生,上王老爷这儿不能天天来,王老爷把要领教给了刘相公,刘相公就回家里练习去了。

    此时的刘相公,每天鸡叫头遍就起了床,照着师傅教给他的要领,在自己家院子里的槐树下,也转起了圈圈,头两天还好,转了三五天后,睡醒一觉儿,翻身两个腿肚子酸痛,下地脚不敢着地儿,一着地儿一使劲疼得呲牙咧嘴。

    这个感觉,就像乍上山割柴人的感觉,因为上山割柴要背一百多斤的柴禾爬山涉水,而这超大负荷的劳动就凭着这两条腿,开始这两条腿极度疲劳,下炕不敢着地儿,一迈步,两条腿酸痛难忍,而此时的你千万不要退却,如果坚持下去,熬过了这几天,酸痛慢慢退去,而腿就会越来越有劲了。

    刘相公是个刚强之人,咬紧牙关决不退缩,按照师父教的坚持练习,转有月余,说也奇怪,腿肚子酸痛缓缓消去,到了后来,疼痛全失。

    刘相公到了师父王老爷那里,把这情况告诉了师父,王老爷告诉刘相公,每个练八卦掌的,开始都要经过这道门坎儿。

    刘相公发现自己大腿一绷,自己大腿的肌rou疙疙瘩瘩,肌rou更加强健。

    师父让刘相公当场演练一下,刘相公转了几圈,师父看出了许多毛病,搬胳膊掰腿,纠正那些不规范动作。

    师父告诉:“动作一点不能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刘相公按照师父教授,又练有月余,自己觉得与师父纠正和点拔后的动作已相差无几,又去找师父指教,师父看完了刘相公的演练,又稍加点评,说出了几点注意事项,又说:“走桩,有上、中、下之说,所谓上、中、下,就是上盘、中盘、和下盘,上盘,是老年人练的,只为强身健体,不想与人搏击,直着身子走趟泥步;而中盘,是三十岁左右的成年人练的,练功的人臀部稍往下坐;而下盘功夫最难,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练的,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年轻力壮,能吃得苦,也能耐得劳,人生还有很长,要练与人真打实斗与人搏击的功夫就要练下盘,练就了下盘功夫,就会脚下生根,脚下生根如何得来,练的时候,臀部越往下蹲越好,如练得蹲着能行走如飞,功夫练得就太了得了。

    平时人们走路,都是直着身子,而练这下盘功夫,臀部越往下坐越好,八卦掌各种动作,本来都违反常规,而又加上这么一个更违反常规的动作,难的程度又加了一个“更”字。可话又说回来了,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炕上躺着睡大觉,轻松又容易,可那又能有多大前途和出息呢?

    王老爷跟刘相公说:“下盘功夫是青少年所学,少年童子,胳膊腿骨头都是软的,练什么有什么,而中盘功夫是青壮年练的。你呢,可以先练中盘功夫,中盘功夫练好了,再练下盘功夫。

    刘相公听了师傅的嘱咐,谢过师父,回家后照着师傅说的,刻苦练习,开始的时候,刘相公只知道只要照着师傅说的去做,一定没错儿,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所在,可是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越来越觉得自己身上有了许多微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