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在线阅读 - 第十七章小小刘二先生不虚此行买卖一拍即合

第十七章小小刘二先生不虚此行买卖一拍即合

    小小刘二先生和瞿家老二进了西门,在西门内找了车马店住下,六七十里地的路程,走了八九个小时,现在已有三点钟了,哥俩早起每人吃了碗热汤面,中午水口没打牙,也着实饿了,想着早起吃的面条,怎么琢磨怎么香,哥俩一商量,还吃面条,跟掌柜的要了两大碗炸酱面,一人一碗,又要了两碗面汤,原汤化原食,吃了个撑天肚累。

    吃完了饭,又跟店伙计要了两盆子热水,一人一盆,洗了洗脚虽然离天黑还早着呢?可由于哥俩太累了,倒头就呼呼睡着了。

    一觉醒来,听见外面有人说话,出来跟店掌柜打听,已是夜里十二点了,撒了泡了尿,喝了碗水,又睡着了。

    再一觉儿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七点了,小小刘二先生对瞿老二说:“你还得赶路哪,赶紧起吧。”

    小小刘二先生出去买了几个烧饼,让店掌柜给沏了壶热茶,哥俩边吃边喝,吃喝完毕,瞿家老二拉上自己的毛驴儿出了店干自己的事儿去了。

    小小刘二先生,此前,没来过昌平,到昌平街上转了一圈,回来已近中午,跟店掌柜要了一张白面烙饼,又让摊了一盘子鸡蛋,又要了一壶酒,拽住掌柜的非要跟他喝上两盅,刚过了年,店里的买卖还很清淡,掌柜的事儿还不多,掌柜的执拗不过小小刘二先生,就陪着小小刘二先生喝了起来。

    店掌柜问小小刘二先生道:“听口音您是延庆人吧?”小小刘二先生回答道:“真让您猜对了,我是延庆东八里临河人,现在永宁做粮食生意,听说你们这昌平城有个开酒坊的,买卖干得不错,不知您是否认识这酒坊东家?”店掌柜道:“这酒坊东家我不认识,但是我们舅爷子在那里当先生,跟酒坊东家那里,虽不能说是说一不二,但说一句话也能做半句主儿,有什么事儿您就跟我说吧。”

    小小刘二先生听了这话,心中暗喜言道:“刚才跟您说了,我是做粮食生意的,当然是想找买粮食的主顾,如果您方便,我想求您跟那酒坊东家给我搭个桥儿,如果买卖谈成功了,我定要好好的谢承谢承您哪!”店掌柜对小小刘二先生说道:“还谢什么,本是一句话的事儿,您要真想见酒坊东家,我一会儿让伙计到酒坊给您去找我们舅爷子,让他晚上到我这里来,你有什么事儿,跟他去说就行了。”

    小小刘二先生听完店掌柜的一番话,好不高兴,又让店里伙计给多加了两个菜,又要了一壶酒……

    小小刘二先生跟店掌柜吃完了中午饭,跟酒坊东家怎么接触心里有了底,就等着晚上到来了。

    而那店掌柜,既然喝了人家酒,吃了人家饭,就不能把应了人家的事儿,放在脖子后头,找来了伙计,告诉他道:“你去陈家酒坊,找我们舅爷子,晚上下班,让他不要回家啦,到我这儿来吃饭。”

    伙计到了陈家酒坊,找到店掌柜舅爷子,告诉他说:“我们掌柜的告诉您,晚上下班儿不要回家,到我们掌柜那里去吃饭。”店掌柜舅爷子,下了班儿,直奔开店的姐夫家,见了姐夫问道:“是不是有什么事啊?”开店的姐夫说;“店里来了个延庆的客人,做粮食生意的,想见见你们东家,大概是想给你们供应些粮食,你看能不能跟你们东家递个话儿呢?”那舅爷子说:“这有什么不能,东家需要粮食,而这里有卖粮食的,货比三家,哪家合适就买哪家的,难道东家还怕多个供货商不成。”

    店掌柜,听了舅爷子说的话,言道:“那么我就把他引见给你啦?”

    舅爷子点头,店掌柜,把舅爷子领进小小刘二先生住的屋子,相互做了介绍,小小刘二先生说:“还没吃饭吧?”店掌柜赶紧接过话茬儿:“一会儿到我哪儿去吃?”小小刘二先生说:“那可不行,到您这儿吃的日子长着哪,可咱哥儿三个碰到一块,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儿,今儿个啊,谁也别走了,咱们就跟我这儿吃,您让伙计多炒几个菜,我请客。”

    小小刘二先生不等店掌柜回话,他推门出去叫伙计说:“你看着给我们弄一桌菜,我和你们掌柜哥俩要在这儿好好喝上几盅。”

    不一刻,店里伙计,已把一桌菜弄好摆了上来。

    屋里的三个人,数店掌柜岁数最大,小小刘二先生居二,小小刘二先生,把店掌柜让到上首,剩下他们哥俩一左一右陪着。

    小小刘二先生给二位斟上酒,自己也满了一杯,边喝边拉勾,通过拉勾知道,店掌柜舅爷子姓张,跟陈家酒坊已干了五年,陈家酒坊正经干活的伙计有二十多人,生意不错,除了供应本地需求,北到怀来,南到北京,东到怀柔,顺义,都有他的客户,一年粮食用量,海了去了。

    小小刘二先生又问了他们收购粮食的价格,和供应他们粮食的客户,客栈掌柜的舅爷子张先生,都一一告诉了他。

    小小刘二先生恳求张先生给自己引见一下酒坊东家,张先生满口答应告诉他说:“我明天早上一上班儿,就把您的事儿跟东家说喽,您呢,到十点多钟到我们酒坊,我们东家这阵儿正有时间,我们酒坊在南门内路东,您到了哪个地方,不用打听就会找到我们酒坊。”

    陈家酒坊在南门内路东,临街七间门脸儿,有零售有批发,靠南顶头一间是大门过道,能走大车通到里院,里院有二亩多地,发酵、蒸馏,库房都在这里。

    小小刘二先生,出了客栈,顺着大街一直往东,到了樵楼,往南拐,又过了一个十字路口,远远看见了南门,眼看南门越来越近,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扑面而来,小小刘二先生不停的嘀溜着鼻子。

    酒香,把小小刘二先生引进陈家酒坊,昨天一块喝酒吃饭的那张先生,正在栏柜里忙着买卖,看到小小刘二先生进来,点头笑笑,示意小小刘二先生坐下,等那几个客商打发走了,张先生从栏柜里走了出来,领着小小刘二先生从后门走进后边大院,后院挨着北墙都盖满了房子,其中有五间像模像样,那是东家的卧室和办公室。

    张先生把小小刘二先生领进东家的办公室相互作了介绍,就忙活自己的事儿去了。

    酒坊的陈姓东家,五短身材,肥头大耳,不知是遗传?还是吃得油水儿太大?还是过度费脑筋?早早就谢了顶,为了遮住脑瓜顶子上那光溜溜的脑瓜皮,鬓角上的那几根头发虽然很长,主人如视珍宝一样,再也舍不得往下剃,抹了些梳头油往上一梳,紧紧的贴在了那光溜溜的脑瓜儿皮上。

    那张先生早上一上班,就把小小刘二先生跟他说的事儿,向酒坊东家做了汇报。

    陈东家,也不拐弯抹角,直来直去,发表了他自己的见解:“做买卖讲的是两利,你赔钱你不干,我不合适我也不干,只要价格合适,东西品质好,我收谁的不是收呢?您就先谈谈您的价格吧,由于那张先生跟小小刘二先生,已事先亮了陈家酒坊收购高粱的底儿,小小刘二先生就说出了低于陈家酒坊收购高粱的价格,小小刘二先生查颜观色,生怕自己说出的价格酒坊东家不满意,又找补了一句:“这个价格我们管送货。”

    话说,这个酒坊的陈东家,自打他们祖先从山西来到昌平开酒坊,为了卡住成本又保证粮食质量这一关,每年到了秋后,都是东家亲自下乡采购粮食,这任东家,自从二十岁接了他父亲的班儿,干到现在,有三十五六年了,年复一年,他已经是五十五六的人,他有些累了,他很想减轻一些负担,“如果有个有诚有信靠得住的粮食供应商,长年供应粮食该多好啊!”

    他总这么想,可始终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正在此时,小小刘二先生找上门来,他听小小刘二先生报的价格不贵,就把小小刘二先生领进了他们的库房,随手打开了麻袋,抓了一把高粱问道:“你们的高粱有这个好吗?”小小刘二先生看了看酒坊东家手中的高粱乐了道:“我们的高粱肯定比这个好!不好,您甭给钱!”

    酒坊东家对延庆高粱,有所耳闻,籽粒大、饱满,比本地高粱品质好,但是他只是耳闻没有亲眼所见,没有亲手摸过,对别人的话不敢轻易相信,听了刚才小小刘二先生最后一句话,心里有了底,说道:“那你就给我送送看,不好我可不给钱啊!”“如果好哪?”“好,咱们一手交货一手交钱,不带该着欠着的,如果诚实守信,以后你可以长期给我供货。”

    小小刘二先生听到酒坊东家说了这些话,他来到昌平忐忑不安的心情才“呱哒”一下子落了地。

    说了半天话,已到晌午十二点,小小刘二先生要请酒坊陈东家下馆子。

    酒坊东家道:“既然到我这一亩三分地儿了,哪能让你请客,我这里天天开伙,今儿让厨子多弄几个菜,顺便你也尝尝咱们自己酿的酒是个什么样的味道。”

    小小刘二先生心里明白,这么大的酒坊,东家什么好酒好菜没吃过没喝过,只要你给他的粮食价格合适,供应及时,就是他请你吃八顿儿他也高兴,还在乎你请他一顿不请他一顿吗?

    都是做买卖的人,知道做买卖这点事儿,小小刘二先生就没有跟酒坊陈东家再争执什么。

    酒坊东家,让厨子弄了四个热菜,四个凉菜,又叫人把张先生请来,三个人就吃喝了起来,酒坊东家自己开着酒坊,整天让酒熏着,喝个斤儿八两,延庆人讲话是“白不咋”的事儿,可是东家究竟是东家,还盯着那么一大摊子事儿,干什么事儿心里哪能没谱儿,能喝一斤他只喝了八两,而张先生是给人家打工的,吃了饭还有自己那份儿工作要去做,怎能喝得烂醉如泥哪?他只陪着这二位喝了一小盅,而这小刘二先生,自己干吗来了,自己心里清楚,头一次跟人家喝酒如果就失态儿,那么以后的买卖,人家还跟你怎么做哪?

    这顿酒也就喝得适可而止了。

    小小刘二先生回到了西关车马店,店掌柜迫不及待的问道:“买卖谈得怎么样?”小小刘二先生告诉店掌柜谈得结果,店掌柜听了后,虽然谈得不是自己的买卖,但也为之高兴了一阵子,因为这买卖是自己给拉勾的。

    买卖谈好了,以后小小刘二先生,就要常来常往这个地方,小小刘二先生跟车马店掌柜从偶然相聚,以后要成为常来常往的朋友了,晚上,店掌柜老早就准备好了饭菜,哥俩在一块又喝了几盅。

    喝到末了,小小刘二先生告诉店掌柜:“明天早上,早早给我准备好饭,我明天要回永宁了。”

    第儿天,天还没亮,店掌柜把小小刘二先生叫了起来,告诉他饭做好了,店掌柜给小小刘二先生准备的是一小盆子小米粥,两张白面烙饼和一碟子咸菜。

    因为昨天两顿饭吃得都相当“作实”。而今天又起得这么早,见了饭还真咽不下去哪,他只喝了两碗小米粥,嚼了几根子老咸菜,而把那两张白面烙饼,用草纸一裹揣在怀里,跟店掌柜结了店钱说了谦词话儿道了别,牵着自己的小毛驴子出了店门上了街。

    上街往西,不远就是城门,城门刚开,正月的西北风虽然不大,但是从城门洞子刮过来,味儿就不一样了,小小刘二先生禁不住缩了缩脖子,出城门往南是北京,往北奔永宁,小小刘二先生嘴里吆喝着:“窝!喔!窝!喔!”手里拿着的鞭子捎着驴脑袋,毛驴子听见指令,就往北拐了,过了石碑坊,大红门,小红门,再过棂星门就是两边石像林立的御道了。

    石像有石兽和石人,石兽是四马、四麒麟、四象、四骆驼、四()、四狮子,各两卧两立,石人是四勋臣、四文臣、四武官。

    提起十三陵御路两边站立的石人,这里边有一段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