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近距离忧伤在线阅读 - 第九十二章 细思极恐之向《红楼梦》致敬

第九十二章 细思极恐之向《红楼梦》致敬

    为了玩味自己写的《近距离忧伤》,德邻准备写一组该小说在细节设置上与人生普世哲理、中华文化经典故事、小说《红楼梦》等“巧合”的地方,以向读者展现德邻构思本小说时的用心。虽然向读者道白作者用意,剥夺了读者想象的空间。但是作者用这种方法吸引读者进入这部小说,虽有私心,也是可以被理解的,目的是引大家进入一段青春的故事,帮助大家回忆自己的青春,流一点眼泪,让心更纯净。

    本文专门罗列了《近距离忧伤》在构思时有意学习《红楼梦》,或者现在细细研究才发现,本小说在一些地方竟然与《红楼梦》的有关设置相仿。

    一、写作宗旨上的一致

    在《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的开篇,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虽我不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近距离忧伤》的写作宗旨正是上述意思,在德邻心目中,虽然大学时代的时光没有那么大喜大悲,但是喜爱写作的德邻认为写作的人生才值得一过,当经历过的事情转化成文字,才算没白过。与《红楼梦》相似,《近距离忧伤》也写了一群年轻人,但是《红楼梦》为一群女子润笔,《近距离忧伤》重点写了一群男生。

    二、附会“木石之盟”

    《近距离忧伤》在构思男女主角名字的时候,采用了《红楼梦》中“木石之盟”的背景。刘一莎名字中的“莎”代表草本,象征“木”,沈毅名字与“家乡磨盘山上的一块巨石有关”,象征“石”。《红楼梦》里,宝黛之间是前世神瑛侍者浇灌绛珠仙草,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宝玉是神瑛侍者以一块玉石的形态随宝玉出生而来到人世,宝玉与“补天玉石”是不是等同,红学界有争议,但是宝玉的名字毕竟与这石有关,而沈毅的名字在设置时特别提到与家乡的一块巨石有关。在《近距离忧伤》第30章“聚散前缘定?”中,德邻用一定笔墨描述了两人名字与“木石前盟”的关联性。

    三、儒释道

    作家白先勇指出“《红楼梦》将儒释道三种哲学运用自如、贯穿始终。这是中国人的三种哲学,也是人生的三个境界,好像每个中国人都会经过这三个过程:我们年轻的时候,儒家的这种要进取、要考试;而到了中年,有些选不上了,有些做了官回来,好像统统丢官丢光了,这时道家就来了,一进一退,把事情看完了;到了晚年时候,超越了,对世事看淡,佛家就来了,这就是中国人的人生三种境界。”

    《红楼梦》第一回就写了“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在写到那僧人见到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时,更是尽显禅机,埋下了“草蛇灰线”。文字如下:“那僧人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而黛玉的整个人物设置都体现出道家的超逸。诸如此类,儒释道的精神内涵贯穿整个《红楼梦》。

    在《近距离忧伤》中,也涉及了儒释道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影响,比如刘一莎的父亲的养父其实是个20世纪50年代还俗的僧人,刘一莎的父亲与其养父一起生活了很久,身上有僧人的“谨慎的、善于掩饰的”特点。而沈毅在获悉家人反对他与刘一莎交往后,去了长春的般若寺求签,签卦的解释让他失魂落魄。分手后,刘一莎去千山旅游,在千山的道观——东阁为人生的下一场爱情求了一个上上签,于是决定好好善待沈毅,认定了沈毅将是她的初恋情人,今后她会和其他人结婚。而本身,沈毅是精读儒家经典的,对自己有很好的自制能力。《近距离忧伤》在一笔一笔的描绘中,“巧合”地反映了儒释道对这群年轻人的影响,这不是巧合,这就是中国人的人生,中国人就生活在这些精神的暗示环境中。

    四、《近距离忧伤》开篇类似《红楼梦》第五回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然后再写故事的血rou。

    而《近距离忧伤》开篇就写出刘一莎和沈毅分手了,直接告诉读者结果,标准的倒叙手法。并且表明在倒叙时,刘沈二人的“情事”也没有超越“****”这个程度。在网文各种艳情之笔充斥的当下,这种精神恋爱能否吸引读者呢?这看出作者德邻不是为读者写这部小说的,而是回到小说撰写的宗旨,是为了记录一些人一些事。若能在记录的同时能唤起读者的代入感,作者就欣慰了。

    国学大师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德邻虽有虚构,但是《近距离忧伤》是写真感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