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宣见716涅槃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五章、第一节 农业产生

第四十五章、第一节 农业产生

    夜虽已深沉,但众人还有精神。

    喇嘛王见众喇嘛还有些兴奋,便不由得又发问。

    喇嘛王:“我们虽已探讨了未知秘境,但我们并未了解农业是怎样发明?大家是否再讨论这个事情,以便咱们心知肚明,了解农业的进程?”

    喇嘛众臣:“这个可不是个小事情,就们肚里现有的水平,哪会知道这样的事情?”

    扎布:“没有农业,哪有饭吃?”

    喇嘛王:“是啊,我看书中庄子说:‘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这虽是人类发明农业之前生活的真实写照,就当时人类果腹的劳动,也不过是树居时,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采摘野果,与猿猴并无二致。但人类是如何发明农业的,我们还不知道?”

    喇嘛首相:“这种事情,我看还是由二位学者讲清,好让我们知道农业是怎样发明?”

    外交大臣:“行,让二位学者讲讲也行。”

    偌尔曼:“人类从集体狩猎,茹毛饮血,游牧活动,采食野麦,直到刀耕火种,才产生农业的雏形,这种农业的发明,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使得人类跻身食物的生产者之列。在这之前,那时,通过现在的模拟演算,每10平方公里从采集时期的只能养活一个人,骤然增长到农业时期的可能养活100个人。”

    喇嘛王:“那就是说,原来的区域多养活了99个人。那么,农业这么伟大的创举,是多么了不起!它是如何发生的呢?”

    纪蒲泰:“这种史前文明的事情,一时众说纷纭。其中有一个叫柴尔德的,其主张后来得到了汤因比的支持,故成为主流显学。”

    喇嘛近臣:“这种显学,我们可没听说过,你可得说说,以便我记录在案。”

    纪蒲泰:“那我说一下他的意见:距今13000年前的更新世末期,因为冰河时期的结束,气候变得干燥,森林被大片稀树草原——进而,又被大片沙漠——所取代。”

    扎布:“那气候变化的可真厉害!离开树,那人类怎样生活呢?”

    偌尔曼:“在大片沙漠中,还残存着为数不多的一些小块绿洲。于是,原来分散的人类与动植物被迫居集在一起。”

    喇嘛王:“这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在采摘时期,以前这个地方的东西吃完了,人类拍拍屁股换个地方就是了。可现在人类无处可去,他们怎样生活呢?”

    偌尔曼:“正因为****都无处可去,各种活物不得不建立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共生关系。”

    喇嘛首相:“我们可不懂你所讲的意思?”

    偌尔曼:“这个发展的中心议题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应运而生。”

    喇嘛王:“这对人类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好事情!这证明人类已进入了原始的文明。”

    纪蒲泰:“可就这样的事情,却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本来,学术界在‘人类真伟大’已成共识很久,可偏出现了对手。”

    喇嘛王:“那是什么事由,让他们争论不休?”

    纪蒲泰:“近年来,有关人类发展的进化,有了不同的看法,在研究的共识中,渐渐出现了不和谐的杂音。”

    喇嘛王:“在不同的看法中,都有些什么人?”

    纪蒲泰:“这些较劲的人们中,先是有一个叫布雷德伍德的人,率领一哨人马扛着各种仪器,去了号称农业发源地的两河流域,掘了又挖,果真发现了最近这1万多年来,该地区气候气候并无明显变化!”

    喇嘛王:“那他是想说明啥?”

    偌尔曼:“他们是想证明自己的一套理论根据呀!接着又有人发话,说人类以降这400多万年来,冰河消长,沧海桑田,地球忽冷忽热了几十个轮回。为什么人类没有早期发明农业?”

    喇嘛王:“这个问题,有谁能回答?他发表了什么意见啦?”

    偌尔曼:“于是,有一个叫罗森伯格的人,站出来发表聪明论,他说:人类之所以在一万年前才发明农业,是因为人类对动植物的知识储备,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喇嘛王:“他用什么试图说明?”

    偌尔曼:“他说,这是个知识储备积累的过程,换言之:采集的人之所以没有变成种地的人,是因为他们比较无知和愚笨。”

    喇嘛王:“啊,竟有人这样说人们的先人?啊,或许,那时人类还真的不具备进行农业生产的本领?”

    喇嘛众臣:“究竟有没有这种事情?”

    纪蒲泰:“还有另一种声音,在继续证明农业的发明。那是通过对巴布亚新几内亚、澳洲和美洲印第安采集部落的调查,人们得知,土著们对周边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只比农民强,不比农民差。”

    喇嘛首相:“那是为啥?”

    偌尔曼:“我来回答。因为更重要的是,考古发现,采集时期的先人日子,可比农民不知道要好多少。”

    外交大臣:“这我们就更不明白了?”

    偌尔曼:“我给你们说。首先是闲暇多,一天用于寻找食物的时间,只有两小时甚至更少。”

    喇嘛众臣:“这就更让我们莫名其妙了?”

    偌尔曼:“经模拟研究证明,其次是传染病发病率,只占人口的四分之一。”

    喇嘛王:“那还有啥问题?”

    偌尔曼:“三是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只有农民的三分之二。”

    喇嘛王:“那其他方面,说说看?”

    偌尔曼:“在寿命方面,最初的农民只能活到19岁,而采集者可以多活7年。”

    喇嘛王:“那这很不简单!可采集者有多高呢?”

    偌尔曼:“在平均身高方面,男农民只有160厘米,女农民还不足152厘米。而采集者当中,男性平均身高达到176厘米,女性165厘米。”

    喇嘛王:“这真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偌尔曼:“所以今天,希腊和土耳其人的平均身高,还比不上他们的远古祖先。”

    喇嘛王:“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所以,采集者之所以不去种地,是有道理,在那时,并非不能,而是不行,实不为也。”

    纪蒲泰:“按理说,农业确实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但却是以极大地牺牲个体生存质量为代价的。”

    偌尔曼:“更何况农业这一生产生存方式,还衍生出至今仍困扰这人类的两大痼疾。”

    喇嘛王:“那是什么样的痼疾?”

    偌尔曼:“这两大痼疾是:****与战争。以至于贾里德戴蒙德将农业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失误。’。”

    喇嘛王:“那人类不种地,哪来的食物。他怎能说是失误?”

    纪蒲泰:“人类的发展史上,除了畜牧以外,种了一会地之后,发觉日子太苦了,扔了锄头不干了的例子,虽然也有,但实在是不多。”

    偌尔曼:“我举例说:西班牙人把马匹引入美洲之后,众多农耕的印地安部落中,只有一个跨上骏马猎野牛去了,其他的布落还是继续种植玉米。”

    喇嘛王:“这里面还存在着什么问题?我还没悟出其中的意思?”

    纪蒲泰:“大王可能忘记,我们中国,《史记》上说,后稷之子,曾‘去稷不务’。”

    扎布:“那是何意?”

    纪蒲泰:“意思是说,放弃了原有的农业生活,放牧去了。”

    喇嘛王:“你一句话,倒提醒了我。可是在文王之前400年的时候,周人却又一次回来务农了。这就是说,既然不种地的人,并不是因为不会种地,种地的人日子过得又不怎么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选择种地呢?为什么还会有农业这个发明呢?”

    纪蒲泰:“目前尚无定论?”

    喇嘛王:“那说明还在争论?”

    偌尔曼:“正因为尚无定论,所以学界就格外热闹。第一个理论叫竞争宴享说,由布莱恩海登提出。他的意思是说,在原始部落里,讲究的是以德服人。首领要想在人前有面子,那就得请客吃饭。你想,在原始社会,有人傍晚捉几只松鼠或几只青蛙,那还不够部落里的人塞牙。再说,整日在外打野兽,又险又累,宰杀吃rou,人们也吃够了。于是,有人让老婆去撸点野小麦,磨成面粉,烙点葱花饼,给吃腻了荤腥的人们换换口味。”

    喇嘛王:“那这个人笼络人心,是否当上了头?”

    偌尔曼:“不错,这一换,他就当上了头,坐上了位。不过,这一上位,就导致了两个结果。”

    喇嘛众臣:“那你就说说?”

    偌尔曼:“那人当上头以后,部落的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一个人想当头领,挑战他的地位,竟愤然出海,说是再去整头鲸回来,与头竞争。可他一去就再没回来,不见踪影。打渔狩猎毕竟不可靠,而且性命的风险还很高。所以,以后肯出海和打猎的人就渐少。结果,人们要求更多的rou馅饼,以填饱肚皮,好过日子。头儿没办法,只好由摘野麦改成种麦子,猎羊变成圈养羊,以保证在选举头领时,能拿出足够的羊rou馅儿饼,笼络群众。后来,头儿就带领大家一起劳动,于是,农业和畜牧业也就诞生了。”

    喇嘛王:“这个故事,听起来倒很生动?”

    纪蒲泰:“对于这样的农业文明,又人有提出第二个理论,叫城市发生论。”

    喇嘛王:“城市内又不种地,它和农业又有何关系?提出的人是谁?”

    纪蒲泰:“那人是简雅各布斯。巧的是,雅各布斯和海登都是加拿大人,不同只在于性别。雅各布斯没受过高等教育,机缘巧合就成了城市规划的专家。她的成名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确实有过人的见识。”

    喇嘛王:“既然她没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那她的思维就会更大胆,而且往往容易成为‘只知道一件大事的刺猬’。”

    喇嘛众臣:“大王,这个刺猬是何意?”

    喇嘛王:“那就是认准一个偏门,不管什么事儿,都往一个筐里装。那就是她的所想,才能著书成名!”

    偌尔曼:“既然她的兴趣是在城市,所以她坚决认为城市是文明之母。一切发明,包括农业和畜牧业,都源于城市。”

    喇嘛王:“那她的理由是什么?”

    纪蒲泰:“她的理由是:在石器时代,最重要的交易就是黑耀石交易。”

    喇嘛首相:“黑曜石就那么重要吗?”

    纪蒲泰:“在远古时期,因为黑曜石是所有采集,和狩猎部落都极为需要的工具原料。”

    喇嘛王:“啊,我明白了。这样一来,占据矿脉的部落,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个交易中心与周边的部落形成易货贸易。这就是他们采集黑曜石的目的?”

    偌尔曼:“是的。周边的采集狩猎部落能拿来交换的东西,只有活的野味和坚硬的果实。”

    扎布:“这是为何?”

    偌尔曼:“因为只有这两样东西,才能在长途跋涉之后,不至于腐烂。”

    喇嘛王:“那她还有什么先见?”

    偌尔曼:“因为这么着,大量的活兽进入城市,城市的居民必定是先选那些不好伺候的动物宰杀,而次第留下性格温顺不挑食的,暂圈养起来。繁殖力强或有蛋奶等附加好处的动物,则被留到最后。”

    喇嘛王:“啊,她是说,这样,不知不觉地,人类就催生出了畜牧业?”

    纪蒲泰:“她的意思是,城里人先完成了对牛、羊、猪、鸡鸭的驯化,并产生了对它们的需求之后,周边的采集部落为了持续换取黑曜石,才不得不从城里带回畜仔,和《养猪快速入门》的书,在城市的强迫下,完成了社会转型。”

    喇嘛王:“这就是城市的功能?”

    偌尔曼:“农业也是一样:各种果实被城市居民随意混放在一起。春天主妇们倒腾箱子,喂鸡鸭时散落的,被老鼠或鸟儿偷食,于不自觉中完成了播种。”

    喇嘛王:“倒有这种可能!于是又有产生农业文明的发生?”

    偌尔曼:“这是因为人与动物无意间的分工合作,才造成了各地不同种子的混播,而后又经过人们完成了野生植物的杂交育种工作。”

    喇嘛王:“也就是说,这些高产抗病的杂交种子被遴选,又以同样的理由和路径,传播到城市之外,从而形成了农业?”

    偌尔曼:“对于这两个理论来说,也不见得怎么靠谱,我们也只是叙述叙述,只挑两个比较有趣的以启示大家。至于得出怎样的结论?每个人自有理论。”

    喇嘛王:“信哪个,信什么,完全靠缘分,由不得别人。”

    偌尔曼:“这种容易引起争论的理论,完全是一种超前的想象,经过推理才产生了一种新的学说。当然,你不信,这也是在没啥好讲,两个都不信,也不能怨天尤人。因为,怎样选择是属于个人的主意。”

    喇嘛王:“要谈农业起源,确实很难!人类从张网捕鱼,结绳记事,狩猎到游牧,从游牧到畜牧业,这个漫长的文明过程,需要人类逐渐的启蒙,知识的积累,才转向农业,若要理解这些,那就看个人知识多少的来源,才能逐渐揭开谜团?”

    纪蒲泰:“正如大王所说,农业起源,各抒己见,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称得上学说的说法,目前有六七种之多,莫衷一是。但是,农业是多起源的、而不是单一起源的,这似乎是一个共识。”

    喇嘛王:“那还有没有别的认识?”

    纪蒲泰:“另一个共识是,关于农业的结果,我需要说说。”

    喇嘛众臣:“我们都听着。”

    纪蒲泰:“问题是,从采集的即时满足,转变成农业的延时满足之后,人类这个物种在精神层面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喇嘛王:“是呀,人类在解决了吃食之后,就产生了思想,这就是精神层面的提高,心里多事了!”

    偌尔曼:“人类胡思乱想之后,精神就会发生变化!观天测地,崇拜自然,敬神造鬼,善恶区分,精神振奋也好,压抑也好,创伤也好,总之,被逐出伊甸园的滋味是不好受的。”

    纪蒲泰:“目前,人们总的目的,为了秋天的收获,不辞劳作,春耕夏播,希望多多?”

    偌尔曼:“所以说,目的论和因果律象田地中的粪肥的气味一样,充斥于想收获的人类的大脑?”

    喇嘛王:“这正是人类所通行的事情,也很难说算不算是通病?因为人类在做某事之前,一定要为这件事另找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之所以成立,自有道理,是因为还有另一个目的存在。”

    扎布:“那这理由一定很厉害!,不然的话,谁会听这种理由呀?”

    偌尔曼:“因此,还有人说,这种套娃思维,耗尽了人们的率性天真,令人类这个物种显得古怪和阴鸷。”

    喇嘛王:“总的来说,要想让农业起源定论,这很难说?”

    喇嘛众臣:“为什么?”

    喇嘛王:“因为,那段农业发明的阶段,我们现代人,谁也没有经过!”

    偌尔曼:“不错,现代人只有猜想与假说。”

    喇嘛王:“因为人类对农业知识的认识,知识储备需要一个漫长播种积累的过程。所以,人类才逐渐地聪明,对农业才有了发明?”

    喇嘛众臣:“大王所说,我们赞成!”

    偌尔曼:“总之,人类从树巢到洞xue,弃于茹毛饮血,始于刀耕火种,才有了农业发明。”

    纪蒲泰:“是啊,大家总算是探讨了农业的发明?”

    见大家一时默不出声,喇嘛王又引导出了另一个议题。

    喇嘛王:“可我还惦记这另一件事情。”

    偌尔曼:“请讲?”

    喇嘛王:“这就是‘古代神州何处寻’?”

    喇嘛众臣:“大王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

    喇嘛王:“这个问题蛮有意义。”

    纪蒲泰:“大王提出的是,古代神州在哪里?”

    喇嘛王:“是的。因为,我听说,近几年来,常有日本学者前来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寻根认同。你们可知此事情。”

    喇嘛首相:“大王不说,我们还真不知情?”

    喇嘛王:“据说,日本习俗多与傣族习俗相同?”

    纪蒲泰:“或许有这种可能。”

    喇嘛王:“那你就说说这事情?”

    纪蒲泰:“有中国学者撰文说:‘夏朝及其以前的中国,是在今日云南西部山区’。”

    喇嘛王:“这有何依据?”

    纪蒲泰:“翻阅那文章所述古籍,《(山海经)里的‘黑齿国’与日本古俗》一文则说:‘黑齿国是古代日本的一个方国’。”

    喇嘛王:“这又怎么说?”

    纪蒲泰:“据此,我猜想:如果《山海经》所记,神州是在今日云南西部地区的话,那么黑齿国就可能是今天花腰傣的初祖先民了。”

    喇嘛众臣:“那黑齿国,怎么又会和日本的黑齿国扯上关系?”

    纪蒲泰:“这或许有着某种说不透辩不明的联系?至于日本的黑齿国,也可能和汉族先民,以及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过的情形一样,是经过长途迁徙,而最后流落日本的花腰傣一部的后裔。”

    喇嘛王:“这的确很有意思。就我耳闻:景谷县主要是旱(汉)傣,元江县主要是花腰傣,景洪县主要是水傣。目前,花腰傣,至今尚保留染齿习俗,其情形,完全与黑齿国,或日本古代习俗相同。”

    纪蒲泰:“是啊,这确实是需要弄清的一个事情?因傣族是云南入口较多,分布较广,支系亦伙的少数民族。或许二者之间某种联系,出现了一段空洞?”

    扎布:“那么说,中国是日本的祖宗?怎会生出个杂种!”

    喇嘛王:“这种事情,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所以说,我们要弄清为什么古代日本有黑齿国,他们为什么还要寻根前来中国?”

    纪蒲泰:“这其中的原因多多。”

    喇嘛众臣:“那你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