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海风云在线阅读 - 34 灾后重建

34 灾后重建

    粮食这块终于上了正轨,乡亲们上缴上来的粮食堆成了一座小山丘,整整300多石粮食,看起来粮食蛮多的,但实际上还要除去一些霉变了不能食用的,和需要再加工以后的废渣,其实满打满算都只有260多石。李天养仔细计算过,400多人一顿饭就得食用2石多粮食,一天按2顿饭计算的话就要5石,这样算下来300石可以坚持50天左右的时间,到时候也到了7月中旬,距离秋收不算太远了,粮食的缺口并不大,村里的乡亲们也就不会出现挨饿的结局了。

    其实这和李天养预想中的结果差别不大,他们村子本身就要比其他村子富裕的多,跟着他父亲出生入死的那几十户人家更是可以说是个小地主了,哪家人家没有个4-5石的存粮,这300多石的粮食里,他们加上李天养,甘大彪和吴杰他们几家的粮食就占了6成还多。

    他们村子不缺粮食并不意味着其他的村子不缺粮啊,潭门村周围就有4-5个小村相连,最近的离他们村也不过10多里地的路程,到时候如果别的村子粮食不够,而官府又不管的话,肯定会有人逃难到他们村来的,真到那个时候他们管还是不管呢?

    陆续还有村户带着挖出来的粮食来入伙,李天养把这些交给早已经熟悉的甘大彪等人处理,自己则四处看看大家干活的情况。他现在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大人们都不再会拿以前看小孩的眼神看他,有的还会对他感激涕零,这种变化是李天养所期待的,说明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威望都在缓缓成型,不再受到年龄的限制了。

    简易的厨房里,几个妇女在吴婶的带领下准备着大家的午饭,李天养躲在远处观察,看到偶尔有人趁别人不注意,拿起一点手边的食物丢进嘴里,让李天养直皱眉头,最后在看清具体是哪个人以后,李天养现身,跟吴婶打了个招呼,单独叫过这位大婶到一边,严厉地批评了她一番,把她支使到伤员那边去了。

    领着大婶来伤员这边的帐篷来干活,帐篷里就剩下十几个老人在这里帮看,,除了病人偶尔的呻吟以外,很少有其他的噪音。先去母亲那看了看,跟母亲聊了聊她的情况,今天要比昨夜好了许多,现在可以勉力坐起身,四喜和二丫反倒没有三娘的伤势重,现在都可以下床走动了。女伤员都是单独集中在一起,用布匹围起来的,照顾她们的都是些大妈,老夫人不放心儿媳的伤势,也跟着住在这里,倒也不用李天养太过担心家里面,可以放心在外面办事。

    他本来还诧异那么多的妇女都去哪了,来到村外的工地上才恍然大悟,平地上,一群人热火朝天地干活,不时有人开个玩笑,笑翻一片,当然也有一直愁眉不展,板着一张脸低头干活的人,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人生,豁达开朗,再大的困难也无法阻挡他们追求幸福快乐的脚步,哪怕现在无家可归,只要有希望,你就能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

    吴道福光着上身,拿着铲子在和着泥浆,旁边有人挥舞铡刀把一捆捆的稻草切成小段撒进泥浆里。滴滴汗水布满了吴道福的全身,健壮黝黑的身躯展现出劳动的美,偶尔他也抬起头来环视四周,看见有人偷懒,就是一顿臭骂,被骂的人也不气恼,讪然一笑,继续跑去其他地方干活去了。

    吴道福其实还一心关注着村外那几口窑的进度,在干完这边的活了以后,他还要去窑口那边监督,忙的两头转,也没有注意到李天养的到来。人多力量大,在足够的人手帮忙下,原本需要一个比较漫长时间的建屋过程被大幅减少了,现在才到中午时间,几间房的地基就已经被大家打得结结实实的,马上就要开始砌砖垒墙正式修建了。

    李天养没有想到这边的进度会有这么神速,仅仅一个早晨的时间,进度就被大家赶到如此之快,而且看起来地基打得也非常牢固,完全不是粗制滥造的速成品,这说明吴道福对此的重视,更让他觉得意外的是,吴道福在做着当前的事,也想到了以后的需要,早早就组织了人手去维修窑口,赶制胚土,甚至还叫人去准备烧制砖瓦的材火,这些都是李天养疏于想到的,被吴道福给想到还付诸行动了。

    “看来是我小看了他。“李天养心想,能够有人帮他分担一些重担,帮他弥补缺失,其实李天养心里是蛮高兴的,他毕竟是一个人,不时神仙,哪来的那么多的精力做到面面俱到,你真以为像YY小说里一样,除了你其他人都是SB?看来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一下吴道福呢,毕竟他对于吴道福的投靠还是心里有数的。其实古代老百姓并不傻,只是限于眼界和知识上面的欠缺看不到大的局面,只把眼光局限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面。

    前世李天养做销售的时候就深有体会,很多没有读过太多书的人说话做事一眼就能看出来,只要你给他占点小便宜,他就欢天喜地地把东西给买了,浑不知早被人当了冤大头,而那些看起来蛮有学问的,特别是带着眼镜的人反倒比较精明,买东西的价位都基本上逼近商家的心里底线。

    这边的工作进展顺利,李天养也就放心把这一摊子交给吴道福管了,也不跟吴道福打招呼,自己回去到村子里去溜达溜达,看看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没有?

    平日里这个时候,村里早已热闹起来,家家户户的大白鹅、肥鸭子、小鸡子在叫着争食;孩子们正笑逐颜开地走在上学的路上;大人们呢,则拿着镰刀匆匆忙忙地向地里走去。不时还有一声牛哞马鸣远远传来,偶尔还夹杂一丝农户干活时叱喝出来的充溢着山野粗犷的没有韵律不成调的乡歌。

    可现在倒好,满地的残垣断壁,丝丝烟火从那烧黑的废墟中飘向天空,人们在这废墟当中拨弄着,寻找搬运还能食用的物件儿,全身上下早被那烟土炭灰熏染得不成人样,仿佛逃难的乞丐一般,滴滴汗水在黝黑的脸庞划出一道道雪白的痕迹,甚是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