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海风云在线阅读 - 136 矿难

136 矿难

    南洋吕宋群岛,如今到处是一片田园景象。

    作为洪门重要的粮食产地,洪门农科院程长裕等人所研制改良出来的高产量水稻,早已在洪门管辖范围之内的土地上广为传播起来。

    就算是科技高发达的后世,科学家们也做不到让杂交水稻的产量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当然这很有可能是对方刻意为之。

    而在农业科学刚刚起步的洪门,受到李天养那浅薄知识所引导的农科院的研究成员们,对于“占城稻”系列水稻品种的改进,在持续进行着,但是却也依旧无法让杂交水稻遗传特效持续太久。

    数季、十数季稻种的遗传以后,杂交水稻产量就会有一个明显下滑趋势,虽然比之一般水稻产量还是要好些,但是还无法超过三石每亩的丰产期。

    这一特性,却使得洪门农科院因此而渐渐变得富有,因为稻种的改良培育,从来都是高机密的事情,外人就算得到了新稻种,而无法得到稻种培育技术的话,终归只能收获数年的高产量罢了。

    而农科院通过培育新水稻品种,并将之售卖给需要的客户,换来的银钱积少成多,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高产量带来的效果手明显的,一个三口之家以前需要种植至少十亩以上的良田,在没有大灾害的情形下,才有可能满足足够的粮食需求;而现在却只需要种植六亩田地,便足以满足一家粮食需要。

    更多的田地解放出来,种植更多的粮食,用来改善百姓们自己的生活,为洪门提供庞大的、持续的粮食,供养洪堂军队等等规模极大的团队消耗。

    而产出越多,也就意味着一亩田地所能够赚取更多的利益,相比经济作物而言,原本的劣势被拉近了,足以打动不少的百姓,投入更多土地种植粮食。

    广袤开垦出来的土地上,到处是一片片绿油油茁壮生长着的农作物,给在田野间辛勤耕作着的农民们,带来了无边的希望。

    后世之时,李天养曾听人说南洋一带的亚裔人种大多好吃懒做,又及其仇富,可是地地盘到了他手中,他却是根本没有发现这些亚裔土着们,有这样的情况。

    苏禄棉兰王国,如今与其说它还是吕宋群岛上除了洪门之外,唯一的执政机构,倒不如说它是洪门下属的分支机构。

    作为群岛当中黄金矿藏的主蕴藏地点,自从洪门和南洋商会的成员们,将触手一步一步伸到棉兰群岛上去时,苏禄王国的统治地位就已经变得摇摇欲坠了。

    十余年的稳步布局,棉兰主岛上的官吏机构,大多都已经被南洋商会所掌控,苏禄王室背地里固然不甘心大权旁落,可是在吕宋主岛上洪堂舰队的虎视眈眈,以及棉兰岛上那一堆堆黄金利益、航线利益面前,最终他们既依依不舍同时又心不甘情不愿地交出了他们手中的权力,做起棉兰岛上最大的地主来。

    学习着西方传播过来的文化荷知识,李天养有意将苏禄王国当做了一块试验田,将西洋人那些管理体系,在苏禄王国缓缓推广改进着。

    很多在洪门大员岛上推行的政策制度,法律章程,其实都是率先在苏禄王国当中验证改进过,才就此推行出来的。

    “况次!况次!况次!”

    棉兰金矿,洪门荷南洋商会一笔稳定而巨大的财富生产点中,巨大的钢铁声音连绵不绝,回荡在宽阔的矿场上空。

    矿场中密密麻麻的工人们,忙碌种带着干练,将一堆堆新开采出来的矿石搬上矿车,然后推着它沿着双轨直向矿石熔炼处。

    巨大声响的来源处,是一座座足有大象体量的钢铁造物,在它的帮助下,采矿工人们所在矿洞之中,灌入的渗水、沉重的矿石,都能够很快牵引出矿洞,让采矿工人们的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提升效率,带来的自然是黄金产量的提升,到如今整个棉兰群岛上的黄金矿场,一年产金量达到了一百万两,换算成白银也就是一千万两。

    看起来似乎、好像这黄金产量也不是很多嘛,但是要知道这金矿的含金量本就不高,两三千斤矿石未必能够熔铸出一两的黄金来。

    而且,这一百万万两黄金的产出,除去成本开销,实际净赚八十万两,这笔买卖只要棉兰矿场的黄金没有开采完,那就是风雨无阻地为洪门和南洋商会、棉兰王室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却没有丝毫风险,这样的买卖,又哪里去找呢!

    “主管、主管,又出现塌方了,四十几名黑奴被困在了矿洞里!”

    机器声依旧挡不住一个心急火燎的年轻汉人的焦躁呐喊声。

    “什么??又塌方了!!”

    一名皮肤北晒成古铜色,脸上挂满胡茬的汉子回首一顾,脸上充满了怒气和无奈。

    “还不赶紧组织人手去抢救,是哪一处矿洞啊?”

    “一百三十三号矿洞!”

    “这倒霉催的,什么时候出事不好,偏偏赶上夫人过来参观的时候,这不是要人命吗?”

    中年主管一身怒火无处发,只能在嘴上叨叨叨地发泄着,同时赶紧组织人手前去抢救矿洞,同时还不忘询问几个重要问题。

    “没有咱们的人陷在里面吧?”

    “没有今儿下去的全是黑奴,没有咱们的技术人员。”

    回来通报的年轻人一连庆幸地回答道。

    矿场之中所雇佣的工人,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已然有了自己的规矩,第一等的,是来自大员岛、大明朝的汉人,大多处于分管各个岗位的技术层,或是更安全的后勤岗。

    第二等的,则是棉兰岛上的本土百姓,他们其中大多是都是地面工作,或是危险性较低的岗位上。

    而第三等的,则是来自非洲,被西洋人、南洋人贩卖到吕宋来的非洲黑奴,还有印度半岛上诸多北征服部落的奴隶,他们的工作岗位一般来说,都是极为危险和惨重的活计,像下矿洞采金这种事情,十之八九都是他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