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南明工程师在线阅读 - 第四百九十三章 停战、北迁

第四百九十三章 停战、北迁

    和度失魂落魄的走了,带走了王欢的三个条件,李定国领着几千骑兵送他到北直隶的边境上,隔得几里地看到一队清军接住了他,方才回到大同。

    在路上耽搁了几天,等他回到大同的时候,听到了一个颇为有意思的消息,大明长平公主,也就是凉国公的新娶夫人,受凉国公之托,设立大公主府,辖山西、陕西两省,主管民政,开署理事。

    当然了,大公主府的一应官员,都是夔州系出身,长平公主挂了个职位,却没有实权,民政方面的一应事物,依然是孟知雨请示王欢后说了算。

    谁也弄不明白,王欢这么做,究竟是什么用意,毕竟现在山西陕西都是他的势力范围,完全没有必要假惺惺的弄这么一出,而且让公主抛头露面,与伦理相左,也不知道这件事大明朝廷怎么看,或者说知不知道,同没同意。

    在太原、西安等大城中,有几个士子没弄清楚状况,跳出来大肆指责,说女子参政,有违法度祖制,是逆天下之大不韪。这几个人的言论刚刚在公开场合说出来,当天人就失踪了。

    紧接着,大批夔州系的文人站出来引经据典,说明战乱时节、国难当头,公主身为皇室宗亲,挺身而出为男子所不能为,行非常之事,有古之花木兰的意蕴。一场关于长平公主的论战,就这样被压了下去,不过在南方几省,反对的声音仍旧很猛,文人士子潮水般的奏折堆往肇庆城里永历皇帝的案头,朝廷大佬也颇有微词,认为王欢越来越胡闹了,这是要让皇室丢脸吗?永历皇帝还在呢,难道皇家就没有站得出来的男子了?

    不过说是说,骂归骂,谁也不敢得罪王欢这尊神,人家做了,又能怎样?于是永历发了几道不痛不痒的询问旨意过去,王欢敷衍道不过为了让自家人管着放心些的套话,这事就这么定了。

    对于这件事背后的深层次道理,李定国多少窥破了一些,但他没有问王欢,只是默默的回去缴令,然后奉王欢之命,大举备战练兵。

    永历三年年末,发生了几件大事。第一件,夔州军由李廷玉、李定国为主将,兵分两路,出长城讨伐蒙古科尔沁部,在喀尔喀部本塔尔汗数万骑兵的配合下,扫荡了河套地区,双方在草原上几次大战,科尔沁部倾巢出动,部落内的十三岁以上成年男子都上马cao戈,联合察哈尔部,号称十万控弦之士。但夔州军的火器部队与喀尔喀部的骑兵配合默契,分工明确,一受一攻,数战数捷,大败科尔沁部于千里河套平原,杀戮无数,科尔沁部被迫东撤,让出水草丰美的河套,退到更靠近清廷的地方。

    王欢遵守约定,将河套给了本塔尔汗,至此,北方边境渐趋稳定,在互市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长城内外的蒙汉关系数百年来第一次开始变得和谐起来。

    第二件事,秦良玉死了。这位对明廷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老人,终于去了,在她生命的第七十六年的冬天,走到了岁月的尽头。王欢在大同望着西边痛哭,白衣素面,设灵堂守灵七天,并剪断了满头乌丝送回四川,要放在秦良玉棺木边陪伴。

    这件事比起任何事情,对大明朝廷来说,都是一次地震,永历和瞿式耜等人心中,如同去了一根定海神针,因为秦良玉的存在,就是朝廷制约王欢的一件利器,有和没有秦良玉,完全是两个概念,秦良玉在,王欢再乱来也不会脱离大明的掌控,始终是大明的臣子;秦良玉不在,天知道这人会怎么样。

    永历皇帝亲笔提携的吊唁和大笔的奠礼第一时间上了路,一起过去了,还有封王欢为上柱国、太子太傅的敕书,除了官衔爵位,明廷大佬们想不出还有什么可以把王欢的心留下来的东西。

    第三件事,是随着科尔沁部的失败,清廷新任摄政王济尔哈朗请示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后,正式答应了王欢条件,在年底到来之前,开始往关外撤兵,前前后后的花了十来天,几乎搬空了北直隶,退往盛京。

    这三件事,每一件都是震动天下的大事,几乎彻底改变了全国的政治局势,对历史车轮的滚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深远影响。

    ……

    山海关外,络绎不绝的人流在官道上行进,时至冬日,天上飘着雪花,一些较高的山头上,已经白茫茫一片,路上的人们裹着厚厚的冬装,拖家带口、扶老携幼,艰难的在被雨雪淋透变得泥泞的道路上跋涉。

    济尔哈朗穿着华贵的皮草,裹着一件狐毛大氅,在从人的陪伴下,登上了山海光城楼,翘首回望。

    一片石的土地上,当年皇太极与李自成大战的痕迹早已被时间抹去,空旷而寂寞的山野间,黑压压的人群在大雪中仿若一条巨大的河流,山风呼啸,冰冷刺骨。

    “当年太宗皇帝就是从这里领着我们入的关,过去几年了?”济尔哈朗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飞舞,像一蓬枯黄的草。

    满达海跟在他身边,上前答道:“有六年了。”

    “六年……六年啊。”济尔哈朗的声音透着无比的沧桑,他紧一紧身上的大氅,凝望北京城的方向,虽然隔得这么远,无论如何也看不到那高大巍峨大的城墙:“没有想到,我们居然又从这里回去了,皇上和太后的车驾呢?”

    “已经走远了,这会儿快到锦州了吧。”满达海答道,声音中有说不出的苦涩,他看一看济尔哈朗:“皇父……我们还能回来吗?”

    “当然要回来!”济尔哈朗的口气带着决然的坚定,他回头瞪着自己的侄子,提高了声量:“你忘了吗?在朝堂上,我们定下的方略,是回去修生养息,等着明国内乱,以图将来!”

    “不敢忘!”满达海低头道:“但是王欢如此强悍,我们让出了北直隶,再想回来,得等到什么时候?”

    “那也得等!”济尔哈朗拍了一下冰冷的墙砖:“你放心,要不了几年的,我们还有几万雄兵,八旗根基未伤,只要有耐心,绝对有回来的那一天!”

    他的头一转,看到了站在身后、一脸木然看着来路的和度,眉头不禁微微皱了一下,向和度开口问道:“你的meimei,准备得怎么样了?”

    和度面无表情的低头、答话:“回禀摄政王,海兰珠昨日就已经上路,由族人护送,赶往大同,过不了几日,即可抵达。”

    济尔哈朗点点头,移开视线,一边看着北撤的人流,一边赞道:“这件事,你做得并不差,虽然被王欢识破了我们的意图,不过能让他罢兵,也是大功一件。”

    和度躬身道谢,站在他身边的满达海鄙视的挪了挪身子,似乎羞于和他站得近了。

    济尔哈朗又道:“你与你父亲阿济格划清界限,肯忠心为朝廷办事,倒也难得,你也不必太过介怀,大清对忠心的奴才,始终不会亏待的,只要你不像你父亲那样有叛逆之心,你就永远不会像他一样被幽闭。”

    和度若若连声,低着的头垂得很深,他的态度,让济尔哈朗非常满意,对这个恭顺的侄子,他暂时的放下了杀心。

    谁也没有注意到,在那张低垂的脸上,那双竭力控制住杀气的眼神深处,有滔天般的恨意在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