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炊事兵的故事在线阅读 - 第四十六章 松松的童年

第四十六章 松松的童年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那么一个憎恶的人。可能这句话用在松松身上再合适不过。松松在家里尽量做一个好孩子,尽量不在父亲的视线里出现,仿佛松松前世是父亲的仇人,今生是来还孽债了。虽然松松尽量保持不在父亲的视线里出现,但每天还是要一起吃饭,还是要一起生活。不管松松接不接受这个事实,松松都无法改变现实。如果我们改变不了什么,那我们只有改变自己。

    “松松,你昨晚干嘛去了?一个晚上不回家。老实交代,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干嘛去了!我有耳线。”“我……”还没等松松说完话,父亲就是一个大耳光打过来了。没有听松松任何的解释,父亲的观念里,是容不得松松有任何瑕疵的。哪怕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去做的事,松松是绝对不能去做。

    在村里,父亲是被公认的有礼貌的人。父亲在村里待人接物都是那么得体,这也导致家里隔三差五的就有人来吃饭。父亲好客,好烟酒。父亲也读过一些书。父亲的爷爷也是状元,而且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很是富裕。但是等到父亲18岁那年,由于父亲的爷爷在官场被贬,从此整个家族在父亲的手里一蹶不振。虽说家族没落,但父亲还是保留着许多纨绔子弟的习惯。

    我们世代住的这个地方,山好人好水好!我们村叫洪家村,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之村,村里的整个氛围很好,给人的感觉很友好。每个人在村里都生活的很幸福,而且村里面的人对松松都很好,特别喜欢松松。松松喜欢这个村,而且松松从小就在这个村生活,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松松最常去的一座山,叫白虎山这个白虎山是松松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总要去爬爬的山。每次爬山的时候,松松都要带上小胖,小胖跟松松是同村同班,而且小胖最听松松的话。因为每次都把自己许多好吃的零食给小胖吃,这让小胖很是喜欢松松。但松松除了给小胖一些零食吃,每次小胖不会的作业题目,松松都会不厌其烦的给小胖一遍又一遍的去讲解。

    这次来爬白虎山,小胖说:“能不能不去啊!”松松说:“不行。”松松的话就像是命令。小胖不敢有丝毫的反驳。跟着松松来到白虎山。刚爬到山腰,小胖说:“松松,我们休息一下吧!喝口水,我又渴又累。”松松听到小胖这样说,便说:“好吧,我们坐在这块石头上喝口水再继续爬山。”小胖听到松松的话之后跳了起来,说:“还是松松最好!”

    在山顶上的松松在思索着一些事。松松自言自语的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松松又继续说:“海到天边天作岸,身登绝顶我为峰。”仿佛整座山只有他自己,他早已忘记了身边的小胖,忘记了时间。

    停在这里不敢走下去,让悲伤无法上演。下一页,你亲手写上的离别,由不得我拒绝。这条路我们走得太匆忙,拥抱着并不真实的欲望,来不及等不及回头欣赏,木兰香遮不住伤。不再看天上太阳透过云彩的光。不再找约定了的天堂,不再叹你说过的人间世事无常,借不到的三寸日光。那天堂是我爱过你的地方。

    踏雪寻梅,寻的是梅的魂。

    凡梅界人士都知道杭州有许多赏梅胜地,而且知道杭州西湖的小孤山有许多梅花,那里有放鹤亭及林和靖先生墓,北宋时代的著名诗人林逋(即林和靖)就长眠在那里。当年他在此植梅,写过不少咏梅佳句,还因“梅妻鹤子”的佳话传说而闻名古今。

    据史料记载,林逋(公元967~1024)字君复,浙江黄贤(今奉化市)人,出生于儒学世家,是北宋时代诗人。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又因传说他终生未娶,故有“梅妻鹤子”佳话的流传。直到今天,很多人都知道“梅妻鹤子”的故事,《辞海》关于“梅妻鹤子”条目这样记载的:

    “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

    其实,林逋是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的。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这首诗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了,而且还把梅品、人品融汇到一起,其中“疏影”“暗香”两句,更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从此以后,咏梅之风日盛,如宋代文坛上的几位大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梅尧臣等,都写过许多咏梅诗词。苏轼甚至还把林逋的这首诗,作为咏物抒怀的范例让自己的儿子苏过学习。随着宋代咏梅风气的盛行,林逋之名与孤山梅花在文坛上也热了起来,出现了:“明月孤山处士家”(陶宗仪诗),“潇洒孤山半支春”(赵孟頫诗),“幽人自咏孤山雪”(文征明诗)等等,到了以后的明代,诗人王猗又有“不受尘埃半点浸,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之句,这说明从北宋开始,由于林逋佳句的影响,确实把文人们的咏梅风炒热了起来。

    其实,孤山之梅,在唐代即已见于白居易诗。当年白居易离开杭州后,曾作过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律》:

    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

    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这证明杭州西湖的孤山在唐代即已有梅,但为什么后来林逋的诗掩过了白诗这不仅因为在咏梅诗中林有许多好句,还因“梅妻鹤子”佳话的流传。此外,还与林逋的人品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背景有关。

    40多年前在1961年3月21日的《光明日报》上,我国著名的诗词学家、浙江大学教授夏承焘先生曾发表过《东风世界话梅花》的文章,文中提到林逋的一些情况,大致的意思是:

    林逋生前,隐居孤山,当时的杭州太守,每年都要以文字保荐,向林逋送去一些粟帛。林逋在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去世后,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特地赐了一个谥号给林逋,称为“和靖先生”,由此,林逋的名气就更大了……,这其中的原因是:原先的老皇帝宋真宗,正由于为了挽回自己在异族争战中失去的威信,而由大臣王钦若假造帛书放在宫门上和泰山上.闹了一场“天书封禅”的鬼把戏。后来,老皇帝宋真宗还真的率领文武百官,装模作样地跪接“天书”,在浊气冲天和腐败的朝政中,一些大臣与无耻文人便借“天书封禅”之机趋炎附势,呈献谀文。可见“天书封禅”的闹剧,在当时是怎样的不得人心,朝政的腐败又是多么严恶的一个社会问题!林逋对朝廷这种劳民伤财的乱政,是表示过不满的。

    夏承焘先生还认为:林逋虽然隐居于孤山,但他并不是一个遗世绝俗之人。林逋死了以后,后来的皇帝宋仁宗之所以赐谥号称他为“和靖先生”,只不过是因他名气太大,由于他曾被人民和士大夫所敬重和钦佩,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至于林逋“无妻无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说法,完全是一种传说,是一个佳话故事而已。尤其是今天在我们全国梅界,更要弄清楚这一历史上的传说和故事。这里要提请注意的是:当今杭州的作家、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王旭烽女士在其江南知性之旅第二集《绝色杭州》一书里,特地写到了“处士林和靖”,她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很有意味的话:

    “都说林和靖终身不娶,方有‘梅妻鹤子’之说,我却终有疑惑:那个终身只爱草木禽羽的人,果然能写出《长相思》来吗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难平’。

    想来,处士林和靖也是有眼泪的,也是有爱情的。梅可爱,鹤可爱,但终究是人最可爱。我曾从杭州地方史专家林正秋先生处得知,林和靖果然是有爱情的,不但有爱情,而且还有婚姻,不但有婚姻,而且还有后代,后代大大的多,一分又为二了。一支在浙江奉化,人丁兴旺。另一支更了不得了,飘洋过海竟到了日本,到了日本还不算完,竟又成了日本人制作馒头的祖先,这几近乎传奇了。但奉化和日本二支林家,前些年又在杭州胜利会师,摄相于孤山祖先梅下,有林教授挽臂为证。这实在是货真价实的寻根文化了,至于它在学术上经不经得起千锤百炼,要靠史家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我,却是希望隐士有后的。绝人情爱的隐士,终不如增人情爱的隐士更可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