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说实话,让此时的刘禅跑到他的便宜老爹刘备的面前卖萌撒娇,增进父子情谊,他是万万做不到的。 虽说与刘备比起来,在上一世刘禅的父母不过是两名老农民,身份相差,近乎天壤之别。但就算是面对着甘夫人的一块灵位,要他刘禅跪下去都万分艰难。 就算在现代,稍成长起来的小孩,都无法叫继父爹,继母娘。 原主人偷偷前往汉中是他和刘备之间的第一道裂痕,而将这个裂痕扩大到伤痕的,刘禅相信,如果他不做出转变,过不了心头的坎,很有可能……会是他自己。 在那种情况下,想要被刘备立为继承人,他就只能有一个办法。 大势相逼,不得不立。 不过,现在并没有到这最被动的时刻,他还有时间去周旋,大不了,把刘备当做自己祖先来供着嘛,毕竟他也姓刘,没准真是的呢? 但就算如此,他也要提前做好可能翻脸的准备,帝王家无情,不是空话,万事要往最坏的方面去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正是因为想通了这些,此时的刘禅,才会站在新亭侯府张府的门前,递上自己的拜贴。 两世为人的他,如今却是第一次带着如此强烈的目的性去追一个女子。 可没想到的事,等了许久,在他已经将心中毫无经验的无措强压下去之时,侯府门内却是出来一个小厮,告诉他张氏母女却是最近去了别处的庄园踏青。 “什么踏青,我昨天上街采购之时还见到过那张氏,今天就说不在府中,只怕是故意躲着少主罢!”刘禅身边跟着的仆役忍不住对着那小厮呛了一声。 “住嘴!不得无礼!”一直不说话的刘禅出言呵斥了一句,原本还想继续呛声下去的仆役立即偃旗息鼓。 看着面前陪着笑脸的侯府小厮,刘禅脸上勾勒出一抹笑容,朗声说道:“既然张伯母和小妹不在家,那么此次拜访也就算了,等伯母归来,劳烦带声话,就说侄子改日会再来拜访。”说完,一拱手,对那小厮一礼。 对面这小厮却是被这一礼给吓得一愣,手忙脚乱的回礼,显然是没想到这样一个身份尊贵的人会对自己这个下人如此尊重。 看着回府的小厮脚下略微轻佻的步伐,刘禅眼睛微眯,略加驻足,便转过身,打道回府。 他的这一礼,便能够保证,这个小厮一定会将话给带到,并且,在府中主人问起来,多半也会为他说些好话。 “你叫什么名字。”路上,刘禅突然回头问向身后跟着的仆役,这个家伙刚刚倒是十分机灵。 那身材并不高大,但步伐挺快的仆役听到声音赶忙上前,声音中带着些许惊喜的回答道:“承蒙少主关心,小人名叫仲术。” “可有表字?家住何方?” “有有有,小人表字阴山,江州人氏。” 江州?刘禅记得历史上赵云便领过江州太守。不过,此时这些事情都还没发生哩。 “回去我会和丁管家说说,你每日工钱上调,从此以后,就跟着我罢。” 这话一出,仲术差点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给冲昏了头,当即有种跪下来宣誓誓死效忠的冲动。 刘禅摆摆手,继续脚步不停的向前走去。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是吗? …… 经历了上回那事,马钧便回了刘禅他的府中,他还特地划出一片库房给其充当实验室。 距离比斗还有两天,在这期间,特别是将那本《高中物理精编版》交给马钧之后,刘禅就彻底见不到他的人影了,这个家伙每天把自己锁在库房中,不是从里面传出大笑或者低骂声,要不是负责送饭的下人回报说每日的饭菜都被消灭的特别干净,刘禅就算是把门拆了也要进去看看不可。 侯府之行被拒的刘禅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他也想通了,能够收服诸葛亮,其实是占了一个老师学生关系的便宜,而张飞,看样子他的那个竞争对手刘封更占优势,得很花一些功夫才行。 不管在哪个时代,爱美之心绝对都是女人的通病,可如何在这个方面去“收买”她们,对刘禅来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一方面要让那些暗中盯着自己的,便宜老爹刘备手下的一应人才不会误以为自己是个不务正业,只想着女人家家事物的柔弱之人,另一方面又要做出让那些女人爱不释手的东西,着实难度不小。
“罢了,既然没有头绪,这件事也只能先放一放了。眼下除了这个,如何打响马钧的名气,让那些墨家巨匠欣然投靠,也是个不小的难题啊。” 如何让这些不受世俗重视,但内心自尊极强的人才心甘情愿的跑到他的麾下,这个问题让刘禅坐在书房里近乎想了一夜。 直到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透过窗外,刘禅看到窗外叽叽喳喳吵个不停的雀儿之时,他的眼神才猛然明亮! 之后他迅速提起笔,叫一童子过来研墨,拿起一张帛锦,开始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完事,拿出自己的印章盖上,封起来,唤来仲术。 “少主,小人来了。” 将这封疏奏让其交给军师将军府之后,看着本就矮小,一躬身只到自己腰部的仲术,刘禅心中又起了找几个保镖的心思了…… “先生,这是少主府遣人送来的文信。” 书童毕恭毕敬的将一封信函放在了诸葛亮身前的书桌案几之上,然后一声不响的退了出去。 大概半柱香过后,看着案几上平稳放着的明黄色的帛锦,诸葛亮的眼神变得凝重。 “老师亲启。 如今天下乱世,百姓流离失所,实乃战之罪。 但观祸乱根源,学生认为,朝廷势弱,豪强割据,jian臣频出只是果,而根源却不在此。” “学生愚见,祸乱根源,在于思想。” “民心为何?不过人之欲望;官意为何?同与民心。” “而先祖孝武皇帝所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计,于当时之景并无不妥,可到了如今,思想之变,人心之变,此计,已不适用。” “愚以为,如今如欲安定天下,百家争鸣之景,实为首计!” 面前的这封算不上疏奏的疏奏,却让诸葛亮花费了不少气力去思考和揣摩。 的确,如刘禅所说,百家争鸣,其实对于乱世来说,对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现在,更加适合。 “可是,这百家争鸣一计,是助力,也更是灾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