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工业大明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二章 硝烟乱(3)

第二百一十二章 硝烟乱(3)

    这一战基本上消灭了以高迎祥为首的最大的一股叛军势力,张雷可谓是战功赫赫。

    当捷报传到京城的时候,崇祯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直呼果然没有看错张雷。不过这个时候却有人提醒他说,张雷现在的实力越来越强横,还是要想办法控制一下才好。他也如梦初醒,开始积极应对这个事了。

    而后大明书局用大篇幅来报道了此战的经过,同时呼吁百信不要再参与作乱,先如今高产粮食全国推广,种田不但不交税,还有钱领,大家应该安心务农。这么一说,许许多多的农民都从叛军之中脱离了出来。

    这样一来,叛军招不到人手,无形之中便削弱了力量,再加上务农的人增多,对于缓解灾也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崇祯帝对这样的况喜闻乐见,于是在五月初十,他发布了一纸诏书,昭告天下:

    “朕仰承天道,俯御万方,念此军民,谁非赤子,只因官贪吏狡,年岁凶荒,致饥寒所迫,甘作非为。一二无知,渐至胁从遂众。数年来亡辜被僇,不知其几。朕痛心恻念,寝令靡宁。目今在豫者已困饥深山,在陕者零星窜伏。行将大兵加剿,必定玉石难分,虽指示生路,犹恐各官举行未善,若辈猜惧多端,或疑将领计杀降,或疑有司分别看待,或虑后棍诈害,或虑目下生业销亡。种种深,良可矜悯,为此再颁赦书,遣官驰谕,各抚按大书榜示,从俗开导。如在悔罪投诚,弃邪归正,即称救回难民,逐一查明籍贯,本地编入保甲。在各省分起护归,各安井里之乐,永消反侧之心。道府有司,即以难民收复多寡安插得所为最,违者指参重治。其或才力出众,愿向督理军前奏用者,听其图功自见。一体叙录;如怙终不悛,即合国夹剿,务尽绝根株,无滋余孽。抚顺剿逆,朝廷法实无私;出死入生,若等不可失算。诏布遐迩,咸使闻知。”

    这篇报道经过报纸的传播为所有的百姓所熟知,那些从叛军之中脱离的百姓们终于从崇祯亲手下的诏书里面得到了确切的答复,于是便安心务农。

    将高迎祥军击溃之后,张雷与罗德曼会和,在滁州停留。对于张雷怎么会突然之间出现在滁州,罗德曼疑惑不解。

    张雷便把在太平岛一段事发生的事都和他说了,正说到要紧出,卢象升来拜访,便一并听了。

    听张雷居然在东部沿海做了那么多事,并且都是为了国内的赈灾,同朝为官的卢象升显得十分佩服,说道:“张大人真是为官者的典范。”

    “本官时刻谨记,为官一任,便应造福一方,这些都是应该的,卢大人带兵打仗,使百姓远离战乱,也是功德无量。”张雷谦虚地说道。

    罗德曼问道:“张大人,咱们接下来的任务是什么?皇上的诏书下来,听说好多百姓起先参加了叛军的现在都回家务农了,用不了多久恐怕这国内的叛乱就可以平定下来了。”

    “平定下来才好啊,这样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富国强兵的前提,再说了,千百年来,这可是第一次种粮食不用缴税,而且还有补贴,大家不动心就怪了。”张雷笑道。

    卢象升说道:“听闻这些花费都是张大人来出,恐怕得花不少钱吧?”

    张雷笑道:“不多不多,相比于那些贪官污吏挥霍的钱财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点毛毛雨。等国内叛乱不再,这些钱迟早还是会赚回来的。”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有人来报说皇上派了钦差来宣读旨意,于是三人连同滁州知府都一同出城接旨。

    圣旨说的是北方建奴建国寇边的事。

    崇祯九年四月十一,后金国汗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改国号金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次,清太宗率百官祭太庙,尊奉父努尔哈赤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祖父到始祖都尊奉为王。十天后,清太宗大封其臣属。其诸兄弟子侄、诸外藩蒙古贝勒,及明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封为王。清太宗即位之典持续约二十余天,礼仪多仿汉制。

    满清建国了,这是张雷得到的消息。而罗德曼想的是,攻打建奴这样的事为什么不是战功赫赫拥有火器的张雷部队去,而是人数并不多装备也不是顶尖的卢象升。

    “臣接旨。”卢象升听说崇祯要自己去打建奴,毫不犹豫地便接了下来。与农民起义一样,整个崇祯朝都在和建奴,结果最后还被建奴给打败了,这不得不让人感到难过,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啊……

    还没过一会儿的功夫,另外一道圣旨又来了,这次是给张雷的,命令他赶快进京面圣,同时将军工厂所有的已经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全部交给卢象升带走去攻打建奴。

    张雷这时候终于感觉到朝廷里面对自己的敌意了,自己最大的依仗就是这些火器,虽然对于攻打建奴他是举双手赞成,但是崇祯这样做却是将他整个老底都给挖了一个大窟窿。

    再加上这一次下诏让他进京,这显然不是加官进爵的节奏,但是皇命不可违,张雷只能从滁州出发前往京城去了,不过在此之前他却是命罗德曼赶紧将所有的部队全部都召集起来在巢县随时待命。

    同时,四海镖局整个机器都开始全力运转起来,特别是在京城的人。

    安排好了这一切之后,张雷才慢腾腾地来到了京城,这里没有什么变化,任何时候的首都是最繁华的地方,张雷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径直朝皇宫而去。那红墙绿瓦,似乎隔绝着另外一个世界。

    张雷并没有回家去和碧瑶他们见面,而是就近找了个地方休息了一个晚上,到了上早朝的时候便就这样穿着普通的衣服去了。

    太久没有来了,但是看到的还是那些景,还是那些人,听到他们谈论的还是那么一些事,不管外面的变化是怎样的,这高墙之中仿佛就像是一直在重复这自己。

    看到张雷之后,大家只不过是把目光在他的上停留了一会儿,便不再多说了,张雷也懒得跟他们废话,便在广场上到处走走,感慨一番。

    许久之后,听到声音熟悉的王承恩在外面喊话,要上早朝了,张雷穿着一蓝色绸缎混在一群穿红色官服的大官之中,显得十分醒目。

    走过王承恩边的时候,王承恩将他叫住了,皱了皱眉头,夸张地说:“哎呦我的张大人,上早朝的时候你怎么穿着这衣服就来了?小心那些官员弹劾你呀。”

    张雷笑了笑,说道:“我是刚从外面回来的,没有时间回家换衣服,他们弹劾就弹劾吧,反正我已经习惯了,这些官员除了做这样的事拿手之外你叫他们做别的他们都不一定能够做得来。”

    “张大人还是那么能说会道,那行吧,进去吧。”王承恩说。

    张雷整理了一下衣裳,就这样昂首走了进去。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的突然出现自然引起了大家的目光,崇祯一坐上自己的宝座,也是第一个就看到了他。

    早朝似乎没张雷的份,他就站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听着他们说,过了一个多时辰,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崇祯这才说道:“张卿,朕听闻叛贼高迎祥部几乎被全歼,这可是了不起的胜利啊。”

    张雷淡淡地说:“多亏了皇恩浩dàng)。”

    右下首的一人突然用很惊奇的语气说道:“张大人何故上早朝不穿朝服?”

    朝那边看去,却是一个白胡子老头,此人名叫温体仁,浙江乌程人,字长卿,号园峤。万历进士。崇祯三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此人险毒辣,最见不得张雷这样白手起家的官员,曾经多次在朝堂上面给张雷难堪,张雷都懒得和他理论。这一次他又拿这样的小事出来说,又恰逢张雷心不怎么好,顿时有些不快。

    “温大人,你倒是天天上早朝有的是充足的时间来整理衣冠,每天都穿得整整齐齐的,但是你知不知道,我张雷,从滁州一路骑着马回来,我家就在崇阳门外我到现在都还没回家。直接来上朝,你说我上哪去换衣服去?我在外面几个月到处打战,哪有时间来注意这些?”

    温体仁正要说话,崇祯开口说道:“张卿,大家都知道你在外面辛苦的,温卿也只不过是履行自己的职责罢了,这一次你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朕都不知道要怎么赏赐你才好了。”

    “皇上,这些都是臣应该做的,不应该贪图赏赐。”张雷平静地说。

    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全天下都知道张雷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要是没有一点赏赐也说不过去,不过到底赏赐什么呢?要钱,张雷的钱比国库还多,看起来剩下的也就是升官了,要是升多了崇祯自己也不乐意。最后考虑了很长的时间,张雷只不过最后升了半级,得了个从四品宣武将军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