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唐方在线阅读 - 第九十二章 事半功倍

第九十二章 事半功倍

    方才,李世民还以为如及时雨般出现的家丁小柱子,能够恰在此时为他解围呢。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没有没闹的小柱子的出现,非但没有给他被这个围给解了,反而是让被他一直蒙在鼓里的红拂女知道了他所救下那个家丁的真相。

    在此时此刻的李世民看来,这个平时看起来挺聪明伶俐的小柱子,如今看来,真的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一下子,直接让方才还想婉拒红拂女请求的李世民,下不了台。猝不及防的突发状况,让李世民不知所措。

    “小,小柱子,你,你方才说,那个被李公子救了性命的家丁,他,他叫什么名字?”站在一旁的红拂女,在听到家丁小柱子急急忙忙赶来向李世民禀告的这一番话中,待她听到小柱子从口中吐出“李靖”这两个字之后,让她立马感到十分惊愕,有些难以置信地问询道。

    “回红姑娘的话,小的方才口中所说的那个被三公子打成重伤,被二公子救了性命的家丁,他的名字唤作‘李靖’。这是他亲口所言,当时,二公子也在场。至于,这个名字到底是不是他的真名实姓,我,我就不晓得了。”小柱子在缓过气儿来后,向红拂女如实相告道。

    “那,那他现在的身子状况怎么样了?”红拂女在轻叹了一口气后,颇为关切地问询道。

    “回红姑娘的话,前几日,由于李靖得罪了三公子李元吉,被打的遍体鳞伤。待二公子救下他,并找来郎中为他的伤口敷药时,发现他浑身上下有几十道个伤口之多,起初,他还跟二公子对了几句话。待二公子叮嘱他躺下睡一会儿后,他便就一直昏迷不休了。这不,我受二公子之命,这几日一直守在他的身边照料他,几乎每日都寸步不离。在半个时辰之前,这小子福大命大,竟然苏醒了。我给他服完汤药后,就赶紧出来向二公子禀告此事。可二公子不在院中,我在后院找了好大会儿,这不,就在这儿跟二公子和红姑娘你碰上面了。”家丁小柱子,跟一个没事儿人似的,根本就不瞧一眼一直给他使眼色的李世民,侃侃而谈地道。

    眼下,摆在李世民面前的唯一的一条出路,就是赶紧让此时心情极为的红拂女去见到身负重伤刚苏醒过来的李靖。但是,原本想要瞒过红拂女,却不曾想被突然不知从那儿冒出来的家丁小柱子给拆穿了。一时之间,让李世民感到大为窘迫,想要找个地缝赶紧钻进去得了。

    “红,红姑娘,世,世民不是有意隐瞒你的。”窘迫不已的李世民,在见到站在他对面的红拂女,两只杏眼瞪得浑圆,对他一副怒目而视。慌乱之下,他赶紧搜肠刮肚了一番,找起了托词道:“红姑娘,我原本是想把此事在前几日就告知你的,但我又怕你过分担心李靖的安危。所以,我便就想着先隐瞒你几日,我让小柱子对李靖寸步不离地悉心照料,待李靖苏醒过来,身子骨恢复的差不多了,我在让红姑娘你跟李靖见面,这样,岂不就皆大欢喜了。”

    听完李世民这一番牵强附会的搪塞之语后,刚才还生着闷气,火冒三丈的红拂女,听出了李世民是怕她跟李靖在这个时候见面,定会是对李靖无微不至、形影不离地照看。这样一来,他看在眼里,定然会是因此而打翻醋坛子。李世民的这一点儿小心机,却被红拂女给猜个正着。不过,红拂女念在李世民并没有什么恶意,也就渐渐地消了气,反而心里美滋滋的。

    “既然我今日,从小柱子的口中,得知了那个被李元吉打成重伤的家丁,就是我之前在司徒府中结识的李靖大哥,我红拂女自然不能坐视不管。那就劳烦公子带着我去见一下李靖大哥吧。”心中窝着的火气消了大半的红拂女,思忖了片刻后,还是觉得应该前去探望李靖一番,毕竟之前在司徒府中,李靖对她照顾有加,而今见到李靖落难,哪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听完红拂女不依不饶地这一个不情之请后,暗自叫苦不迭了一番的李世民,心道,此时,我是被红拂女识破了我的瞒天过海之计,若是在这个时候陪同红拂女前往探望李靖的话,一来,深感尴尬不已的我,自然是很不自在的;二来,我若是站在他们中间,岂不是就成了一个锃光瓦亮的有几千瓦的电灯泡了么,何苦来哉。三来:若是我亲眼目睹了他们拥抱依偎诸如此类的亲密行为,这让我如何进行直视。唉,眼不见心不烦呐,我看今个儿还是不去的好。

    “红姑娘呐,世民,还有公务在身,不便陪同红姑娘前往,还望红姑娘海涵。”李世民在深思熟虑了了片刻后,收拾起慌乱的心绪,故作一副镇定自若的姿态,向红拂女拱着手,略表遗憾地委婉推辞起来。不过,待他顿了顿后,转过身去,面向站在原地等待吩咐的家丁小柱子,心里想着改日要好好地教训一下这个没有眼力见让自己出糗了的家丁小柱子,表面上却是故作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吩咐道:“小柱子啊,本公子眼下不方便陪同红姑娘,去见他的那位故交李靖兄弟。本公子只好拜托小柱子你,代替本公子为红姑娘引路去见李靖。”

    “二,二公子,你,你言重了。您,您的这个吩咐,小,小的一定把红姑娘带到,您放心处理繁忙的公务去便是,小的不会让二公子您面上无光的。小的办事,二公子您把心揣进肚子里便是。”家丁小柱子,听到自家二公子非常罕见地对他如此的好言好语,一时半会儿的功夫,竟然让他不知所措起来。待他怔了片刻后,缓过神来,躬身拱着手,嗫嚅着答应道。

    得了李世民的吩咐后,家丁小柱子,见到红拂女一副心急如焚的样子,赶紧点着头哈着腰,在前方带着路,把红拂女以及侍候在左右的丫鬟青儿和红儿,一路引领着她们向着李靖所在的住处的方向行去。站定在原地的李世民,目送着她们这一行四人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他的视线里之后,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捶胸顿足了一番后,向着自己的住处大步行去。

    接下来的这几日,李世民便安排他的四弟李元霸,带着他写好的“招贤纳士”的布告,以及李渊的亲笔信,带上十几个身手不凡的兵丁,骑着十几匹快马,在三日的光景之内,探访便了山西境内大大小小十余个府县,并把李世民所写的布告和李渊的亲笔信都转交给了当地的府县大人。

    于是乎,在整个山西境内,立马刮起了一股“用钱粮换官职”的风来。不过,这些手中握着钱粮的地主老财们,想破天也没有想到,他们所用真金白银和颗颗饱满的粮食,所换来的官职,在官府的常设机构里根本就不存在。但是,听说这是当今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唐国公的二公子李世民,他可是担任着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御书房的四品官职,这也是以前他们从未听闻过的官衔,却真实地存在着。

    这个布告的杜撰者恰巧就是如今风光无限的李世民本人,又有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的官印,不得不由那些自以为见多识广而又深谙世事的地主老财们,对于布告之上所罗列的那五个等级的各种员深信不疑。由此可见,他们李家在山西的威望可见一斑。

    官瘾一旦犯起来,就如同吸食大yan和鸦pian,即便你是想戒也是戒不掉的。而且,自古以来,把人的等次分为以“士农工商”而论。虽然地主老财们,他们最不济也是家产万贯,最低有良田几百亩,有三进三出的大宅子,有妻妾成群的女人,富甲一方的人在山西也大有人在。以至于在清朝时,晋商几乎成为了当时整个中国商人最有典型和代表性的一支地域性的商人集群。

    而话又说回来,在当世,只要你是商人,即便你富可敌国,也是被一个家徒四壁的清苦百姓瞧不起的。尤其是在秉承着“君子固穷”的读书人那里,更是把经商之人视为洪水猛兽。

    因此,现如今,随着李世民所在整个山西境内的十余个大大的府县张贴的“招贤纳士”的告示,让处在社会等级低垂的商贾们见到了高人一等的希望。他们积极踊跃的程度,大大地超过了地主们。

    又过了七日的功夫,从各地呈报上来的情况来看,李世民粗略估计了一下,加上太原府从参加评比者缴纳的钱数,足足有了十万贯之举。这在还从未见过如此多钱的李世民眼中,当他见到自己核算出来这个数字时,一下子就瞠目结舌了。在他的眼里,这简直就是一个令他不可思议、思议不可的天文数字。看着如此多的钱,起义的军饷这下有着落了。

    除了十万之巨的军饷之外,在这七日之内,在整个山西境内参与“招贤纳士”的地主商贾们,共计缴纳了二十一石粮食。仅仅在太原一地,地主商贾们就共计缴纳了十万石的粮食,几乎占到了总粮食数目的一半。其中,排在第二位的便是潞州,共计筹集了三万石的粮食。至于山西境内的其他府县,若是单个来算的话,至今还没有一个府县能够突破一万石的大关。

    当挑灯夜战了一个通宵后,李世民才核算出了上述的统计数字。由他亲手挑选以前跟着李世民的亲信委派到各府县主管此次“招贤纳士”的评比活动。因此,他们呈报上来的钱粮数字跟实际的情况应该不会有踢太大的出入的。当李世民统筹完钱粮的数据后,他看着自己书写的十万贯钱和二十一万石粮食,这两个数据,还是令他大感意外,因为这才只是十天的功夫,去掉先前被他睡过头浪费的一日,接下来,还将有九日的功夫。

    若是照此一片大好而又节节攀升的形势发展下去的话,在这九日里又是评选活动的最后冲刺阶段,相信钱粮多而官瘾上来后傻得冒泡的地主商贾们,为了能够最终争得更高等级的官职,定然会互相比拼一番。如此一来,保守估计,筹集到的钱粮也能够跟前十日一样多。这还只是保守的估计,若是大胆猜测的话,可是上不封顶。最终的结果,自然是难以估量!